分享

子脾与蜜粉脾混一起,是蜜蜂不一样,还是人造成的?

 世界蜂联 2020-10-31

我经常说蜜蜂粉脾,子脾,有蜂友问我,他的蜂巢脾是子脾中间一点,周围存蜜粉,都是混在一起的,根本分不出真正的子脾 蜜粉脾啊!

可以说,绝大多数养中蜂的,那些养蜂技术不成熟的人,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子脾及蜜粉脾,混在一起了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说的完整的子脾可能养一辈子蜂用没见过,大的蜜脾也是很难得。

也许有人认为蜜蜂不可能这么讲究,不会产子脾只产子,蜜粉脾只储存蜜粉,如果有就是蜂种不一样,训练有素造成的……其实有完整子脾及蜜脾,不混在一起不是蜜蜂的不同,而是养蜂人管理方法不同。

无论中蜂西蜂,蜂王产子都会从蜂巢中间开始,把蜜粉储存在蜂巢边缘,这样饲喂方便。如果蜜粉太多,工蜂就竭力把蜜糖朝上搬运。蜂群架了继箱,就会把蜜糖存在继箱里,这样下面巢箱产子,上面继箱取蜜……合理的控制蜂巢脾,就有可能产出完整的子脾和蜜粉脾了。

有蜂友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架继箱肯定就做不到的。其实只要不多加蜂巢脾,也会产生大子脾的。

在蜂群弱小开始春繁时,把蜂压紧成一两张巢脾,让蜂密集,使蜂王只能在一张巢脾上产子 ,直到产出大子脾再加脾。只要保证蜂巢脾边缘有蜜粉,让蜂群在繁殖时消耗掉,空出来的蜂巢房继续产子。饲料不足了,每次只喂一点糖浆或花粉糊,少量多次喂,绝不让蜜糖占压产子圈。

先产出一张子脾,再产出第二张子脾,子脾没产满不多加脾。这样密集繁蜂便于工蜂饲喂护子,蜂王产子集中在一个蜂巢脾上也省了寻找蜂巢房的麻烦,产子也快得多。这样抚育出来的幼蜂体质好,蜂群不容易发生蜂病虫害。只要有两三张子脾,出房后就是五六脾的足蜂,蜂群就强盛了 便于管理也会有收益。

只要坚持子脾没满就不加脾的原则,繁殖期就会有大子脾。等到温度高了,蜜粉源花开,我们再多加脾用作蜜粉脾。蜜蜂喜欢把蜜粉存在边缘和上面,如果没有继箱,外面巢脾就会是蜜粉脾,有继箱里面的就是蜜脾了。

对于四季分明的地方,寒冷时候开始春繁一定要坚持密集繁蜂,没有产出大子脾就别多加脾。繁殖期不能让蜜糖占压子圈,把蜂巢房都留作蜂王产子,这样才会繁蜂快,春繁才能成功。没有学会产大子脾,养蜂是不能成功的。

我们家养意蜂,春繁时合并弱小蜂群,都是堆积的蜂开始春繁。每脾都是大子脾,努力养出五六张子脾就可以了。然后春暖花开,幼蜂大量出房,架继箱一次就可以加两三张蜜脾,迅速就能成为十几脾的强盛蜂群。无论蜂多么挤,没把子脾产满就不多加脾。一两天喂一次,绝不让蜜糖占压子圈。

而且,就算蜂发展到一二十脾,巢箱里的子脾也不超过六张,除非是组织双王群,也只是八张子脾。子脾多了是没用的,蜂王产子量一昼夜只2000粒左右,产满六张子脾就得二十多天,正好是第一代子出房,腾出巢房让蜂王继续产子。

中蜂王产子量比意蜂王少得多,能产三四脾子就不错了。如果贪心想多加脾多产子是没用的,工蜂数量及蜂王能力决定着产子量。多加脾只会造成子脾只是中间巴掌大点,周围空着的蜂巢房就用来存储蜜粉。子脾分散工蜂难以抚育护子,蜂王也得费劲的一脾脾寻找工蜂清理干净了的蜂巢房产子 产子量反而下降。这样蜂王产子不便,工蜂抚子不便,取蜜也不便 ,实在没有一点好处啊!

而且稀疏的蜂难以维持蜂巢温度湿度,是造成蜂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养蜂失败基本都是多加脾,容留弱小蜂群造成的。在蜜蜂必须跟着季节奔跑的地方,一定要改变贪脾贪群的毛病,才能养好蜂。

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大子脾产生的方法了吗?想让蜜粉脾不与子脾混一起,知道该怎么做了吗?从春繁开始,记住我介绍的方法,养出大子脾,就会养好蜂。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