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难以维持强群真的是天气热吗?可夏天温度高的地区很多啊

 世界蜂联 2020-10-31

南方中蜂难以养强盛蜂群,这是很多南方中蜂人的体会,我也相信,这是事实。但为什么南方就难以养出中蜂强盛蜂群,真的是因为天气热的原因吗?

中蜂以适应环境能力而著称,这么多年的养殖中蜂还是保留着原有的野性,与野生蜂是一样的。所以中蜂的特性就是根据环境寻求最佳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蜜蜂可不是为了产蜜粉而活的,让蜂群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蜂扩散开来,让地球上都有蜜蜂才是唯一的追求。无论中蜂还是意蜂,在以前野生的环境下,都是以这个目的而进化的,只不过意蜂经过人类养殖,不断改良以后,野性退化,特性发生了很多变化,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野外生存,人类使意蜂以产更多的蜂产品为目的,那些适应环境的能力反而退化了。而中蜂虽然也是经过几百年的养殖,中蜂人没有对蜂种进行改良,还保留原有的野性,与野蜂完全无异,这样使中蜂容易养殖,但经济效率低下。

其实中蜂人都明白,中蜂产蜜量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养出强盛蜂群。特别是南方中蜂,能养出五六脾以上的蜂群就不错了,很多人就以为是南方天气热造成的,根本不可能靠人的努力就能养出中蜂强盛蜂群。可我并不认为难以维持强群是南方天气热造成的,南方除了冬春季节温度比较高以外 ,在夏天比很多地方的温度都要低。如果比夏天最高温度,北京温度都可能比广州要高。

那么为什么中北部地区,温度升上来以后,中蜂群也并不会马上发生逃蜂,还是能够维持强势蜂群呢?我曾经听说过一个贵州的中蜂朋友,养的中蜂群一般都是在20脾左右,贵州夏天温度也可能比广州要高吧?而且逃蜂季节基本不会发生在盛夏时候,这就证明了温度高并不是分蜂飞逃的理由。

我一直认为,不能维持强盛蜂群是蜂种决定的,而蜂种不同是因为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及蜜粉源条件不一样,所以有了不同的特性。蜂巢温度都是维持35摄氏度左右,怎么就会因为热而使蜜蜂性情变了呢?

南方四季温度适宜,蜜粉源花不断,无论多么弱小的蜂群都会发展起来。对于蜜蜂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否产蜜是从来不会考虑的。既然没有生存危机,也用不着多积攒蜂蜜。南方的中蜂是不会追求强盛蜂群的,如果蜂群真的过于强盛的,反而使蜜蜂的采集范围扩大,同样一群蜂就要跑更远的距离,这对于蜜蜂来说是不划算的。如果把蜂群分成多群,每个蜂群数量不多,就会使多个蜂群都在发展,这样繁殖速度会加倍。而且每群蜂的数量不多,在近距离就可以满足采集需求,这样更节省体力。这样弱小的蜂群更利于中蜂的发展,所以南方的中锋就有了爱分蜂飞逃,不愿意维持强群的特性。

而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只有强盛的蜂群才能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才能在气候变化多端的时候能够正常发展。温度低了,如果没有强盛的蜂群是难以正常繁殖的。漫长的冬天如果不能储备充足的蜜糖,如果没有强盛的蜂群是难以度过的。所以这样地区的中蜂就会为了蜂群正常繁衍维持强群,为了度过冬天而努力储存蜜糖,所以就有了维持强盛蜂群的蜂。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查一查,那些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的地方,是不是更容易产生能维持强盛蜂群的优良中蜂品种?蜜粉源并不充足的地方更能养出高产蜂群?

所以南方不能养出中蜂强盛蜂群并不是太热了 ,比南方温度高的地方有很多,逃蜂时并不会发生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关键是南方容易使弱小蜂群生存下去,南方中蜂不需要维持强群。这样的蜂种特性只要还保留着,无论用多么高明的养蜂方法,都不能养出强盛蜂群。就如野鸡,无论怎么养也不能变成天天产蛋的优质母鸡。

我们现在很多的农作物或者牲畜都是由野生的改良而来的,为了高产,改变了原有的野性,以与原生品种大不相同了。农作物品种是关键,蜜蜂也是这样的——蜂种才是关键。

南方养殖中蜂的朋友们,希望要重视蜂种的改良,不能一代代在原蜂群里育王,只要保留故有的蜂种,无论是什么养殖方法,都难以维持强群增产增收的。

蜂种的改良,第1步就是引进与当地气候相近的优良蜂种,比如说中部地区温度也比较高,如果有维持强盛蜂群的中蜂品种就可以引进。然后利用这个蜂王的幼虫,一代代坚持育王,就可能产生更多的优秀蜂王。引进的蜂种可能与当地蜂杂交后产生变异,原有的蜂种特或许会退化。但是如果周围的养蜂人都引进这样的优秀蜂种,就会减少与其他蜂种杂交的机会,基因就会更多的保留下来。

这样的蜂种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如果注意定向提纯优化,坚持选用最优秀的蜂王幼虫育王,就有可能产生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秀品种。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种理论,是因为我看过意蜂优秀蜂种怎样诞生的方法而产生的想法。我想意蜂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改良蜂种,中蜂也应该可以吧。我希望有志于养殖中蜂的朋友们做这方面的努力,一定要记住优秀的蜂种比养殖技术还重要,养蜂技术可以很容易学到,但是能得到优秀的蜂种是特难的。如果真的产生出优秀的蜂种,经济效益就会高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