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引进良种蜂王会变异?那是生产能力和生存能力较量的结果

 世界蜂联 2020-10-31

好蜂王就会有好收益!大家都知道良种蜂王的重要性,很多人也开始引进良种蜂王。可是引进的蜂王在经过几代繁育以后,品质就会发生变异,原来的优良特性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这就让人失望,也让人不解,为什么引进的蜂王会越变越糟,难以越变越好呢

引进良种蜂王以后,养蜂人会选择蜂王的后代培育更多的优质蜂王,使整个蜂场的蜂群都有优质蜂王,这才是引进良种蜂王的目的的。在育王时,虽然可以人为的选择良种蜂王的幼虫,使优良蜂王的基因能够延续,但培育出来的新蜂王能与什么样的雄蜂交尾是一般养蜂人难以控制的。蜂王杂交使蜂种特性发生改变,这是引进蜂王品质发生变异的原因。那么就引发今天的问题

蜂王为什么不与同种雄蜂交尾,使血统纯正,特性稳固?

我们都知道,要想蜂种的特性稳定不发生改变,就要保证血统纯正,不能与其他的蜂种雄蜂杂交。在培育优质蜂王时,为了使基因稳定,就会选择同种雄蜂近亲交尾,使优良的基因能够高度重合稳定下来。作为进化完美的蜜蜂,为什么不懂得怎样保留纯正的血统,不去近亲交尾繁殖呢?

近亲繁殖基因重合度大,会使不良的基因显现出来,引发隐藏性的基因疾病,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拒绝近亲繁殖。蜜蜂作为昆虫基因没有那么复杂,近亲繁殖不会造成直接的危害。在人工育王时,会考虑蜂种特性,选育优质蜂王和雄蜂,就能有效的避免劣质基因的重合,避免近亲繁殖的危害,培育出优质稳定的蜂王良种。

而自然界中的蜂群,是不能做到优选优育,难以有十分完美的蜂种,无法避免劣质基因的存在。如果新蜂王选择近亲雄蜂交尾,长期下去就会使劣质基因显性,造成蜂种退化,品质更差。所以为了避免近亲繁殖蜂种退化,蜂王交尾会选择冒险出巢进行,吸引几公里范围内的雄蜂来角逐,尽可能选择体质健壮,较远蜂群的雄蜂。在自然状态下,蜂王交尾都是杂交,蜂种特性会因为交尾授精的雄蜂品种不同而发生改变。对于蜜蜂来说,血统并不重要,让蜂群能顺利发展,降低危害才是最重要的。

杂交让蜜蜂更能适应环境,人工选育能提高蜂群生产力。

蜂群的发展深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能够适应气候和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个地方的气候和环境不同,就要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比如炎热的地方就要有耐热的特性,高寒地区就要有耐寒的特性。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只要不能适应就会淘汰灭绝。蜜蜂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族群发展,繁衍下去。蜜蜂采集蜜粉只是发展的需要,能产出多少蜜粉,能创造多少价值蜜蜂是根本不需考虑的。

而人养蜜蜂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多产蜜粉,不惜想尽办法改良蜂种达到目的。可是让蜂群繁殖快,产蜜量高增加收益对蜜蜂并没有什么好处。让蜂王产卵量大,能维持强群,产蜜量收益是提高了,可无节制的产卵,强盛的蜂群难以应对蜜粉源枯竭期,在自然环境中是难以生存下去的。性情温顺,采集能力强,泌王浆多,只是让养蜂管理方便,收益增高,对蜂群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经过人工不断改良的蜂种就丧失了野生能力,不能与野生蜜蜂竞争,也无法在野外生存。比如最优秀的意蜂到了野外很快就会灭绝。

正是因为蜜蜂和养蜂人奋斗的目标不同,在培育蜂王时,选择什么样的雄蜂交尾就有差别,就会培育出不一样的蜂王。

生存策略让蜂王选择适宜环境能力强的雄蜂,使优质蜂王容易变异

无论是什么样的优质蜂王,都会把生存放在首位。每一个地方能活下去的蜜蜂品种,都需要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只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蜂种才能够活下来。在养蜂人的眼中,收益不高的都是劣质蜂种,在蜜蜂的世界里,能够活下来,适应环境能力强的才是好蜜蜂。人要的是蜜蜂的生产力,而蜜蜂追求的是生存能力,本质的差异就造成选择的不同。

当优秀蜂王引进以后,蜂种特性对于当地的环境可能会有所不适应。移虫育王时,培育的新蜂王就会尽量选择当地适应环境能力强的雄蜂进行交尾受精,这样就使后代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当然蜂种特性就会发生改变,原有的优良品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一代代的雄蜂磨灭,优质的蜂种就变得不优质了。当然,如果交尾雄蜂基因吻合杂交也可能会诞生出更好的蜂种特性,只是与原来的良种蜂王不相似了。

所以说优良蜂种多代以后发生变异是蜜蜂生存策略造成的,蜜蜂追求的是适应环境能力能更好的繁衍下去,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而人为了收益使蜂种特性提高生产力,但并不利于生存的法则就会被蜜蜂改变。蜜蜂和养蜂人的目标是相矛盾的,才会使好蜂种难保留,好蜂王难培育。我们不能苛责蜜蜂,只能提高育王技术,注意优选优育,为培育优良蜂种不懈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