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命孤儿欧阳询和他的长寿书法

 身边哲学 2020-11-01

冯立冬 

中国楷书四大超人之一欧阳询出身名门,一生跨越陈、隋、唐三个朝代。不仅人长寿,其书法更是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学习的范本。

 欧阳询公元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末唐初著名书法家。其书八体皆精,尤以楷书最为著名,世称“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书法共同构成“中国四大楷书”。

 

 祖父欧阳頠(wěi)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父亲欧阳纥20岁从军,骁勇善战,子承父业,曾任广州刺史等职。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因朝廷猜疑欧阳纥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次年兵败被擒,举家悉数被杀,仅欧阳询一人侥幸逃匿,此时他年仅13岁。两个月后,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获得赦免,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随养父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20余载。隋炀帝时期,欧阳询曾任太常博士,入唐后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有“率更”、“渤海”之称谓。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此碑立于唐代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书者欧阳询76岁(虚岁,下同)。

 欧阳询聪颖好学,嗜书成癖。史称其身材矮小,而敏悟绝伦,读书数行同尽,过目不忘,因此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欧阳询早期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不惜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摩,书艺大进。后又广泛研习北碑,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据《新唐书》记载,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于是驻足仔细观摩,许久才肯离开。但走出数里又忍不住折返回来下马观赏,后来干脆铺开毡子坐下反复揣摩,饮食俱忘,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悟得其法而去。

 欧阳询书《化度寺碑》(局部)。此碑镌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欧阳询75岁。

 欧体楷书,独步初唐,雄视千古,历来被评论者公认为古今楷法第一。静观欧体楷书,其笔力险劲,横平竖直,中宫收敛,外画舒展,瘦硬而能腴润,意态精密俊逸,结体严整而险绝丛生,有森严凛然之感,英俊夺人之气,因而被宋《宣和书谱》誉为“翰墨之冠”。虞世南称赞欧阳询“不择纸笔,皆能如意”。张怀瓘书断》认为:“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可惜我们今天看到的主要是其楷书作品,张怀瓘所提到的篆书、飞白书等,早已轶散。

  欧阳询书《虞恭公碑》(局部)。此碑建于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这时欧阳询已有81岁高龄,进一步证明人书俱老。

 欧阳询因病卒于贞观十五年,享年85岁,为后世留下数量可观的艺术遗产,传世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等,碑刻则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等。他与同时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他的小儿子欧阳通以父为师,亦善书法,因此世有“大欧”、“小欧”之说。

欧阳询书《皇甫君碑》(局部)。此碑文内没有刻制年月,而据前人考证,应为唐高祖李渊在位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所立。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即便是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欧阳询也已经61岁,在当时属于老寿星了。

       欧阳询既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著有《八诀》《用笔论》《三十六法》《传授诀》等精彩篇章,其中《八诀》《用笔论》是他自己学书过程中对如何用笔的经验总结,《三十六法》讲的是如何结字,《传授诀》讲的则是如何临摹。这些书法理论,切合实际,见解独到后来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邵瑛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等理论著述,均有启示此外,欧阳询还应诏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100卷七年书成,询撰序言。

 欧阳询书法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刻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由皇帝下令,魏征撰文,欧阳询正楷书写。文中所指的“九成宫”,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西2.5公里处,原为隋朝的仁寿宫,唐贞观五年扩建,更名为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碑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重修九成宫并在避暑时发现泉涌之事。

 此碑点画特征:方笔为主,兼用圆笔,起收干净爽利,行笔雄健腴润,点画讲究呼应,笔势灵活生动。此碑结构特征:平整端稳,遒劲挺拔,中宫收紧,左敛右展,于平正中见险劲,于严谨中显变化。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现存于陕西省麟游县杜水之阳九成宫遗址,建有碑亭,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碑料为石灰石。碑身、碑首连成一体,碑座已破损,碑首有六龙盘绕,碑身阳面碑额刻“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阳文篆书。正文24行,满行50字(由于原碑的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辨,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碑身的侧面、背面刻满了文字,可惜字迹今已无法辨认,刻工亦无从考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