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七小姐的四时记 2020-11-01

相对于平庸的一生,我更渴望、迷恋那种生命的多样性,世界如此广博美好,我野心很大,都要体验。

       冬子 | 《借山而居》

我并不是因为副标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而买下这本书的,而是因为那句若有隐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这是我看到的处处给自己贴上隐居标签的网络上的人不同,这是一本实践之书,当你真的去做了,当你做到了却仍然喜欢,这才是隐身终南山的最终意义。

作者是一个87年的男生,标签是诗人和画家,给自己标签诗人的人都挺有才气的,比如冯唐,当然作者还只是年轻,可能未曾猖狂到如冯唐的地步,诗人听起来都是不可理喻的没有商业价值的。画家,他并未吹嘘,毕竟是美院出来的专业人士。书名是《借山而居》,这座山,是他花4000元租下的终南山的破旧小院,20年的使用权。当然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最开始关心的是这么便宜的租金还能不能在隔壁再找到一间,但当你身临其境,也许你也会像更多人一样,给你4000块钱让你在山上住一个月你愿意嘛?然后你想了想,摇了摇头。

书的内容,自然是讲述作者在终南山的简居生活,也许你很好奇怎样把一座破旧的房子改造成自己的家,会不会像网上的很多民宿那样,设计师重新给了这座房子新的生命,然后把这里打造成世外桃源?可惜没有,它依然是简陋的房子,瓦片土墙泥路,有几只鸡鸭鹅,多了几棵树,或许还有片菜园,它不过被收拾得可以住人而已,没有让人惊喜的设计套路,但这正是作者冬子的初衷。

关于山上的生活,这个曾经留着长头发,过马路时也不愿意抬头看人的宅男,却把这样无趣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其中的滋味,并不是获得了多少人的艳羡,也不是吸引了无数媒体寻访,更不是得道成仙,而是那么简单的生活里的情趣,为什么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偏偏就忽略了呢?

他说:我有五只鸡,一只公鸡,四只母鸡。这种比例,母鸡明显很母鸡,公鸡很公鸡。它们很幸福,醒来就低着头找虫子,或者像一滩泥,趴在地上,晾羽毛,晒太阳,长肉。

他讲他开着代步工具,一架旧得不成样子的嘉陵牌摩托车,连琐都已经生锈了,去山下接朋友,朋友很开心,觉得上山像在坐过山车。如果买的东西太多让摩托车驮着,他会心疼自己的车,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就想一头累趴了的老牛。

写到山上的花,有一段非常美妙的联想,我不得不全部摘抄下来:

美,是可以被灌输的。我前段时间听到一个定义,差点儿把我对花对审美打乱,害的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重新捡起对花的爱。

说植物是头朝下生长的,根部是大脑,花气势是植物的生殖器。你想啊,趴在一朵花上闻,相当于在闻花的生殖器啊!额,太猥琐了,一想到闻花的人那享受的表情……

不能再继续了,逻辑是个坑。

这也只是作者深居山中跟大自然打交道体悟出来的乐趣,一般人在城市的忙碌中很难有这份空闲去体会或不屑于去体会。你也可以在书中寻味这些也许你一辈子都无法感触的生活,或许你可以,但是你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首先你是一个不只是为了想去山中隐居两日而晒朋友圈的人,其次你要耐得住寂寞,这不是体验生活,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很多人会空想,但却想想就好,即便我自己,也只是感叹几句,我可不愿意在停电的夜晚里,听着窗外的蛇鼠虫鸣,点着蜡烛度过慢慢长夜,甚至还会偶尔面临断粮的日子。当然最重要的是孤独,不可能三天两头会有朋友来造访,更多的时日,是与那只叫凤霞的母鸡交流,开着轰轰响的嘉陵摩托车,下山驮粮食,下雨的天里,数着雨滴……

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生活,却能写出满满哲理的一本书来,真是不容易,范围涉及美学,伦理亲情,爱情,生命,自然,生活逻辑等等。

书中写到爸爸气喘吁吁爬到山上看儿子,发现儿子过的那么穷那么苦,他说:咱村里最穷的都比你这好,连个路都没有,你看你住这破地方。

爸爸建议:你看谁家还有土坯墙?旧社会才是土坯房,你拆了,换个铁丝的。房顶换个那种红色的彩钢瓦,不就不漏雨了?还漂亮。院子里铺上水泥地,屋里买几张地革板,还能拖地。

这就是在终南山隐居之后,发生的新老一辈之间新旧美学的严重碰撞。年轻人会觉得,旧的原始的才是美好的,因为不常见了。老人家会觉得,新的舒适的,才是现代化建设。

其中较为深刻的是他在开始讲的:我偷偷告诉你一个美学的规律,你不要和别人说,极简(造型)+朴素(材质)+高级灰(色调),这几个大关系控制好,就不用找设计师了。

他说的我已经深深体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贯彻,去掉了繁琐的衣服和发型,也去掉多余的感情牵绊,现在连挎的包也换成了平时拎着去买菜的帆布袋,有一天带着去跟闺蜜聚会,还被赞很潮,于是我心里更有底气,一切往简单的方向去了。

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终南山的隐居生活,间接植入了作者对生活美学及哲学的观点,后半部分则更多描述的是在这简单生活中,揣摩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以及社会一些普遍问题的见解。我看到快要结尾的时候,特地去搜了一下网络上对此书的评价,并不是特别好,说作者太年轻了,动不动就拿存在来说事,但我个人觉得,跟大多数自怨自艾的年轻作者比起来,这还算是一本积极的书,先不论照片和文字怎样,能在终南山的废弃院子里住下来(我不确定20178月他是否还住在山上),而不是为了把它打造成避世花园夺取眼球受关注,这种态度就有别于那些骑车环游世界或者间隔年,低调实在多了。

每个人对于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的异议总是很多,老师教我们要读书,就要读圣贤书,但是圣人却也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时候看一本书是看他人如何生活,而不是从书中得到更多的价值,你从别人的见识和观点中,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从而自己的眼界也拓宽了,不管那本书文字如何观点如何,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借鉴,一次见世面,这样丰富的体会,有什么不好。

其实再细读《借山而居》,仍然是有诸多体会,偶尔会一笑置之,偶尔会想到去终南山看看那座雪后的山林,偶尔也会想到自己飘零于世上,如何找到一席安慰自己的心灵之地。读书总是有利无害的。

本文图片均为七月娃娃原创,转载和约稿请联系微信:149002396  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