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系子民:仰光“贫民区”的夜

 七小姐的四时记 2020-11-01

佛系子民:仰光“贫民区”的夜

文图:七月娃娃


简单记录,旅途生活

智利诗人描述仰光:一座热血、梦想和黄金之城,确实,大金塔的金碧辉煌让这座城市披上了奢靡的外套,但我对这座故都的初印象,却是浓浓的异域情调,这种调子不同于其他国家,而是一种感叹岁月未曾离去的欣喜。抛开仰光的繁华拥挤和金碧辉煌,在我抵达仰光的第一个夜晚里,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昏暗、生活、友善、知足。入住的仰光酒店对面便是一条夜市街,但又说不上是正式的夜市,经营非常随意,但我敢肯定,这里住着这座城市因为几十年经济停滞而受到影响的贫民们,也许他们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贫苦,但他们不太富裕,过着知足而传统的小日子。

夜幕降临的时候,是这座闷热的城市开始蠢蠢欲动的时候,一家普通的理发店里,穿着裙子的看起来并不时髦的小伙子,正拿着镜子给客人看发型,仰光街头的这种发廊随处可见,里面的物件就像中国八十年代的感觉,当然在更繁华的闹市区里,也会看到高级的发型屋,但人们似乎更愿意来花更便宜的钱光顾家门口的小店。

穿着僧袍的僧人来购买生活物资,在仰光各个街区,都分布着不同的僧院,这些僧院看起来并不那么老旧,建筑甚至说得上崭新,可见僧人们的生活并不艰苦,僧人也不用吃素。脸上涂着香木粉的女孩子,这是缅甸特有的一种护肤品,据说有很多功效,女孩和妇女几乎每天都用。

卖蔬菜的大姐,到了夜里也不收档,跟早市比起来,晚市的生意一样好,大多数人下班后还是会顺带买了菜回家做饭。缅甸人生性温和,很愿意出现在旅行者的镜头里,他们不会拒绝你,甚至会配合你,这让我对缅甸的感觉日益向好。

生活在缅甸的各种民族老百姓特别多,唐人街里主要聚集了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华人,唐人街旁边有印度街,在夜市里也常常看到卖烧烤的清真教徒,因为无法沟通,他们来自哪里暂时未知,但都非常习惯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而且生性温和,很容易相处,缅甸虽然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家,但对其他宗教并没有排他性,仰光市区里有多座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伊斯兰教寺庙,大家相处非常融洽。在大街上还会看到有着欧洲面孔的穿着传统缅甸服饰的人,他们操着流利的缅甸语,跟街坊们完全没有隔阂,也许这些便是被英国殖民多年遗留下来的,就像老街区那些陈旧的欧式房子一样。

缅甸贫民区的夜市美食,自然是各种烧烤店和小食店,就像越南一样,他们在街头随意搭起摊档,甚至有些只是一部用来烧烤或炸东西的车子,或者一个挑担,就能让一堆贪食的年轻人停下匆忙的脚步,也有固定的小饭店,在夜里提供一些简单的夜宵,售卖咖喱角拌面、果汁、薄饼、甜点,种类非常多,他们也很喜欢用矮凳子,几个人拥挤地坐下,吃的不亦乐乎,有点越南街头的即视感。有时候也会看见一家子围坐在小食店前,其乐融融地解决晚餐。但跟越南那些疯狂的矮凳酒吧比起来,来缅甸的游客似乎少很多,大街上看到的都是当地人的起居生活。

虽然智能手机已经在缅甸很普遍,但卖菜的老人家还是更愿意用看报纸打发时间,大街上有流动的卖彩票的车子,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吸引客人,刚开始让我误以为是卖cd的。这种生动的场面,在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已经看不到了。

缅甸在大街上,在夜市里,经常能看到卖槟榔的小贩,他们把槟榔抹上石灰,再用树叶包裹,嚼槟榔在缅甸非常流行,出租车司机和成年男子最爱,他们嚼槟榔时张开看似血淋淋的大嘴,让人吃惊,他们的牙齿也因为吃槟榔而乌黑变形,嚼槟榔提神,但也是口腔癌食道癌的诱因。

仰光是一个活色生香的都市,它有繁华,也有贫穷,有时尚,也有守旧。比起那些霓虹闪烁的富人区,我更愿意在贫民区里,感受大部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快乐和满足。这个曾经被我列入可能不会去的城市,如今在我的记忆里算是一抹浓重而特别的存在。


我是七月娃娃,简单记录旅途生活。

但愿与你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