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缸杯”造型如缸,究竟有何魅力让人着迷?

 风行阁影像 2020-11-01

2020年11月01日 08:47:29


2014年,那只拍出2.8亿天价的成化鸡缸杯名噪一时,我就只记得看完新闻后,满脸震惊:“这好看???”

这就是所谓凡人和收藏家们之间的差异了,我们看东西,只看皮,收藏家看东西,一眼就能看到骨。鸡缸杯的“骨”,就是它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背景。

古时鸡缸杯皇家御用,是官窑对宫廷的直供,朝廷大臣哪怕级别再高也不能拥有,官窑对瓷器烧制的要求近乎苛刻,合格几率仅百分之几,因此出来的成品数量极少。

而且鸡缸杯是瓷器,不比金银珠宝,都是易碎品,传世数量极少。尤其是明朝灭亡后,宫廷被闯王和清兵多次洗劫,货真价实的鸡缸杯,已属稀世珍宝。

在明末万历之时,万历皇帝就希望拥有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但当时此杯已经达到十两黄金的价格,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1、留世不足20只,每一只都价值连城

鸡缸杯就是饰有母鸡图案的盛酒小杯,由于明代成化年间所做瓷器精益求精,大多质佳量少,所以在中国瓷器收藏家眼里,鸡缸杯是梦寐以求的藏品。

历经历史沧桑,现如今为人所知的的成化鸡缸杯仅有17个,其中只有4个允许在市面上流通,另外13只在博物馆,可见其珍贵程度。

1949年,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千元港币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香港收藏界的识宝佳话。

▲鸡缸杯拍卖现场

1980年11月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件鸡缸杯拍出了528万元港币。1999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则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8日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自此,“不识鸡缸杯,不是社会人”。

扫一扫即可购买

大收藏家马未都称,“鸡缸杯顾名思义,造型如缸,绘雄雌雏鸡等,流行成化一朝。在古玩界风靡至今。谁拥有成化鸡缸杯,仅一件就可以傲视同侪。今人恐不明白这小若鸡卵的小杯,何以如此有魅力?”

小小鸡缸杯之所以价值连城,在马未都看来,一是成化鸡缸杯小而薄,易碎,五百多年来,稍有不慎即成千古恨,故至今世界上存世者寥寥,物以稀为贵是颠覆不破的法则;二是这小杯在明朝一出生就是皇家血统,从未沦落百姓家,历代皇帝都推崇备至。

自鸡缸杯诞生起,往后历朝历代纷纷仿制。

这是康熙版,形制与色彩,都是遵循古意,改动不多。

这是雍正版,虽然只改了釉色,没改形制,但这画风、这配色,四爷的俊朗之气扑面而来。

这是乾隆版,地球人都知道乾隆爷爱写诗,上面这个杯子面积太小,如何够让皇上肆意挥发他惊艳文采呢?必须来个XL款。

▲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粉彩鸡缸杯(背面)

2、制造工艺复杂,每一件都是传世之宝

鸡缸杯初烧于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御窑厂所用的物料来自于景德镇,烧制出的胎体雪白,足底胎土泛着淡淡的黄色。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局部) 1465-1487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鸡缸杯用的是“斗彩”,这是种复杂的工艺。

工匠们先用青花颜料,在陶胎上勾出图案的轮廓,随后再涂上一层透明釉覆盖,入窑以1280℃+的高温烧制。因为青花的钴料,在这个温度以上才会显色。

出窑以后,在瓷青花轮廓空白处填上相应的低温色彩(红、黄、绿、紫等)再入低温窑炉经800℃上下氧化焰二次烧成。这样,一件“斗彩”才算完工。

柔和、淡雅,“斗彩”鸡缸杯尽显成化审美风格。仔细观察,会发现图案上的颜色别有天地。红、绿、黄、紫颜色丰富,每一种颜色都有好几种色度,姹紫嫣红,鹅黄水绿。

斗彩鸡缸杯表面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母鸡图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用笔自然,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画面上的雄鸡昂首啼鸣,雌鸡低头觅食,三只雏鸡振翅追逐其后,雄鸡、雌鸡、雏鸡各具神态,观其形仿佛能闻其声。

鸡缸杯整体精巧秀隽,从上到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不争夸张而求内敛,线型婉转流畅。口沿的设计为侈口,饮用甚为方便,浅腹,卧足。

鸡缸杯器形别致,只手可握,但“缸”的形状又颇为大气。型小而气大,颇具几分霸气洒脱,器型贴合口唇触感。

此外,鸡缸杯的胎壁很薄,如蝉翼,可透光。

3、手工再造,名家复刻成化鸡缸杯

随着现代手工艺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完全复刻成化鸡缸杯,再现旷世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