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近40家数据中心玩家大盘点

 tuzhanbei2010 2020-11-01

作为这些在“云端”的大数据计算、存储、交换背后的保障力量,数据中心也以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镜头下。而这种建筑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厂房,也不同于电信楼,它可以说是这个信息与数据爆炸的时代容器,不仅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上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而且背后的开发商也呈现出不同类型。本文将走到数据中心幕后,探索当下海量数据的“住宅”开发商分布版图,以期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市场。

=====   插播广告   =====

受多家产业园区开发商委托,【地产与科技】正协助其引进数据中心投资和运营团队,有兴趣,请加微信 seanwangch 进一步了解详情。

2020-10-26

又是一年双11。

想必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明明掐着点儿的,可到0点开抢那一刻,收到的却是商品已售罄。

为此,很早就有“脑洞大”的用户专门跑到知乎上求助:双十一当天,我在阿里数据中心隔壁剁手会不会快一点?

神奇的是,还真有人指出阿里数据中心100米范围内是双十一秒杀最快网速区域。😵

抛开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不可否认的是,平时我们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刷淘宝、天猫和直播,并且每一次上下滑动和点击都十分流畅,购物速度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尤其是购物节高峰期,比如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淘宝、天猫上,每秒有数十万人同时在线,每日承载高达几十亿次点击量。

面对庞大的流量冲击和网络负担,淘宝、天猫依然能够高效运行,这背后离不开庞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的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作为这些在“云端”的大数据计算、存储、交换背后的保障力量,数据中心也以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镜头下。而这种建筑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厂房,也不同于电信楼,它可以说是这个信息与数据爆炸的时代容器,不仅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上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而且背后的开发商也呈现出不同类型。本文将走到数据中心幕后,探索当下海量数据的“住宅”开发商分布版图,以期更进一步了解这个正在崛起的市场。

01 

最初的数据中心开发商——电信运营商

20世纪60年代,大型机时期出现的重要数据的灾难备份中心可以说是数据中心最早的雏形。

到了90年代初,微计算机产业迎来了繁荣景象,连接型网络设备取代了老一代的PC,尤其是Client-server技术模型的出现,使得开始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通过简单设备的布线、链接、分层设计,用“数据中心”一词命名该房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数据中心”一词开始流行起来,这也是我们现在传统机房的雏形。

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兴起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连接成为了企业部署IT服务的必备选择。网络提供商和主机托管商在成百上千数据中心创建中得到广泛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服务模式已经为大多数公司所接受。

同一时期,在国内,基础电信企业提供的机房,已涉及场地、电源、网络、基础电信资源和设施的托管和线路维护服务,是国内最初的物理数据中心。(很遗憾,我们并没有查询到中国的第一座数据中心以及具体是由哪家基础电信企业开发的。)该数据中心主要满足政府、大型国有企业需求,市场化程度较低。

这些年以来,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凭借其本身在通信网络上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数据中心开发的力度。

从投资开发模式来看,主要分为自建和联合开发两种方式。

自建主要是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当地的分公司牵头开发和投资,建成后自主运营。

联合开发模式,以中国电信两江腾龙数据中心为例,是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和腾龙控股旗下腾龙两江(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投资,由腾龙两江(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后期的运营。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参与投建的部分数据中心

02

民营力量——第三方IDC运营商

如果说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属于政府力量,那么国内最早涉足数据中心开发建设的还有另一股重要的(民营)力量——第三方IDC运营商

据悉,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于1999年12月在北京酒仙桥附近建成国内第一座商业化数据中心,并收获了新浪、网易等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入驻其中。

自此,随着国家逐步放开第三方IDC运营资格,中国IDC厂商初步涌现,并在2010年达到一个小高潮,2015年以来,进入爆发性增长期。2018年,第三方IDC厂商共计取得140亿元的市场营收,市场规模强劲增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始浮现

他们通过“自建+收购”方式,扩大IDC规模,并且专注IDC运营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第三方IDC厂商通常与电信运营商拥有较好的合作关系,有的则和电信运营商通过共同运营机房的方式合作共赢。

相对(基础电信运营商)而言,尽管在业务上,第三方IDC厂商提供IDC机房出租、业务托管和后期运维,服务更趋专业,可满足客户高时效和个性化的需求;但在市场占有率上,我国第三方IDC领域竞争较为分散,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其次是光环新网(市场占有率为2%)、宝信软件(市占率约为1%)、数据港(1%)

2019 年中国 IDC 行业企业市场份额

03 

互联网巨头BAT

以及互联网新秀快手、字节跳动等

如果把数据中心发展的时间轴拉长来看,在其最初起步的十多年里,数据中心开发商的第一梯队里并没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2000年前后,尽管腾讯、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兴起,但他们没有建造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从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起步的。

比如,1999年,新浪、网易租用的是世纪互联新建的数据中心;2000年,腾讯最初租用的是位于深圳东门的深圳电信数据中心,直到2012年9月,腾讯自建的第一个微模块数据中心才正式在宝安落地。这中间整整间隔了十年。后来,腾讯又相继建立了龙岗、惠州、广州、天津数据中心以及华东、华南等云计算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阿里、百度、华为、金山云、Ucloud以及互联网新秀快手、字节跳动都不再安分地充当数据中心的忠实客户,他们开始快速、大规模地启动数据中心的开发投资,不仅选址、拿地、规划、建设自己掌控,就连服务器设备也是自研。

云商部分自建IDC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云计算厂商(比如阿里)有自建IDC,但属于自建自用(标准探索属性),不参与市场竞争,与第三方IDC厂商之间,更偏向于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当然,他们也有合作形式的数据中心项目,比如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

该项目是阿里巴巴在张北部署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阿里巴巴北方云基地的第二个数据中心。

官方资料显示,该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200亩,建设容量10万台服务器。在项目设计建设等方面,阿里巴巴选择了国内领先的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商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上海数据港公司负责机房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阿里则负责购置服务器及云平台运营。该数据中心已于2016年5月份交付运营,服务于京津冀云计算产业。

阿里与外部资源合作开发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

此外,从我国IDC下游客户情况来看,当前占比较大的是云计算公司(37%)和尚未“云化”互联网企业(25%)。剩下的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制造业及其他。

未来随着云计算渗透率的提升,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采用云计算模式,云计算公司的占比将继续扩大,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是今年以来腾讯、阿里、百度等大手笔布局数据中心和超级数据中心的关键。

04 

传统企业&部分技术公司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进军数据中心产业,地区政策、充足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充沛的资金实力以及强大的融资能力等都是进入这一领域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处于第四梯队的传统企业和部分技术公司基本都是具备了以上条件的实力派。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钢厂转型。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不少钢铁厂开始跨界进入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市场。截止到2019年底,真正涉足IDC产业的钢铁企业主要有宝钢股份、杭钢股份、马钢股份和沙钢股份,仅宝钢股份和杭钢股份直接参与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

  • 宝钢股份旗下的上市软件企业宝信软件,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2013年起,公司建设宝之云一~四期,以得天独厚的企业资源优势快速建立数据中心业务,成为国内数据中心行业中的佼佼者。

    同时 ,联手宝武有望进一步拓展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局部全国主要核心区域。

  • 杭钢股份收购控股股东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对其增资投资建设运营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其中收购款7.3亿元,增资款2.2亿元);

    此外,公司于2020年7月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并以该新设公司为实施运营主体,建设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并拟采用浙江天猫提供的设计、建设、运营标准体系,建设两个高标准绿色数据中心。

  • 马钢股份2019年9月公告披露,马钢股份控股子公司马合公司拟投资不超过2亿元,公开摘牌认购飞马智科部分增发股票。

    而飞马智科新增发型股票所募集资金(总额7.17亿元)95.8%用于建设马鞍山市智能设备及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剩余部分用于长三角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一阶段。

  • 沙钢股是以收购苏州卿峰100%股权,间接持有Global Switch的51%股权强势进入IDC行业。

传统企业&部分技术公司开发建设的术中心项目

05 

地产企业

通常来说,地产企业最初的信息化都是与技术企业合作部署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上。不过,有一家地产企业很早就开始了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这就是万达,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

官网介绍,自2011年开始,万达逐渐将北京总部信息化设备搬迁至位于廊坊的数据中心。当时这一数据中心作为集团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主要为万达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撑。

到2013年,万达的廊坊数据中心就部署了1000余台IT设备,承载了公司的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多个业态共125个应用系统的运行任务。如今,回过头来再看,廊坊自有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可谓万达的一大成功之作。

而后在2015年10月,万达第二座数据中心——云基地数据中心在成都双流正式落成。不同于第一座数据中心的自用功能,万达决定进行开放式商用,由当时的飞凡电商运营,为各类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所以从2015年开始,万达已涉足公有云服务业务。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涉足数据中心的地产企业中,除凯德是以收购形式获得星桥腾飞旗下包括的数据中心之外,万科、远洋资本、北京京粮置业、华润、龙湖等都涉足开发投资建设环节,来自建数据中心。

总体而言,地产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更多是满足集团内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而非商用。在运营层面,多为自主运营,个别企业会进行数据中心厂房的投资建设,然后交由第三方IDC厂商进行后期运营。

未来,随着国内数据中心REITs的推进,数据中心将成为新兴的房地产投资类别,受到投资者追捧。

06 

资管类企业

面对已然站在风口的“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嗅觉灵敏的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巨额投资频现数据中心市场,进行数据中心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或收购。

不同于大多数资本的收并购模式,国内陆产私募基金远洋资本更倾向于利用自身在IDC地产投资及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方面的经验及优势进行数据中心的拿地开发与建设。

  • 早在2017年底,远洋资本并购国内领先的IDC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商云泰数通,由此正式进入数字地产领域;

  • 2018年,远洋资本落地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项目;

  • 2019年,远洋资本成都青白江大数据生态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四川成都;

  • 2020年,又成功摘得浙江安吉大数据中心产业园区第一期100亩数据中心用地;

  • 同年,发行国内首单IDC新型基础设施收益权ABS,首期规模11.06亿元,产品期限最长9年。

截至目前,远洋资本已经在北京、南宁、广州、常州等多个城市布局大数据中心,将通过产业投资、园区开发、数据中心运营等方式,在全国打造全方位的IDC网络。

而高瓴资本和ST Telemedia GlobalData Centres则是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对万国数据进行股权投资,间接参与万国未来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

2020年6月23日,万国数据宣布,两家长期投资者高瓴资本和ST Telemedia GlobalData Centres同意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对万国数据进行共计5.0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价格为每份ADS 65美元。本次定增股数约占万国数据已发行股数的5.1%。其中,高瓴资本将认购4亿美元的股份,STT GDC将认购1.05亿美元的股份。

本次股权投资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有万国数据约3.9%的股份,STT GDC将持股约34.2%。本次所募集的资金将被用于公司未来数据中心建设和收购,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07

政府

过去,工业区或者开发区的管委会都设置有招商管理部门负责该区域配套招商。

后来逐渐演化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设有自己的平台公司,来负责该区域整体开发;另外一种是引进开发商作为该区域的运营主体,为了未来的招商运营,开发商和政府共同规划定位该区域为产业园区或者科技城。这两种形式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地产项目,也同样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

以江南大数据产业园为例,该项目由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投资,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与中国联通重庆公司合作开发,重庆云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事实上,重庆经开区投资集团就是经开区政府和管委会为该区域引进的运营主体,负责整体的招商运营,而重庆云圣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被引进的企业之一。当然,为了方便招商引资,政府也会抛出一些减免税收、提供免租金办公用房的优惠条件。

而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则是由青海云谷大数据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该区域运营主体,引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总结

数据中心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涉及硬件设备提供商、数据中心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承建方以及B端企业客户。由于篇幅有限,本篇仅对数据中心开发商版图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出7大类参与方,依次为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厂商、互联网巨头和行业新秀、传统企业和部分技术企业、地产企业、资本类以及政府。

其中,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厂商、互联网巨头和行业新秀占行业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参考美国成熟市场经验,电信运营商已经退出,第三方IDC厂商成为IDC领域的主导力量,龙头企业Equinix,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3%。因此,我们预计国内第三方IDC厂商将呈上升趋势。

那么,第三方IDC厂商有哪些企业?增长情况如何?各自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目前阶段回报水平怎么样以及后续是否还有提升空间?这将是我们接下来将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平安证券: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链的乘风破浪之道

并购优塾:突然暴跌36%!这条产业链,之前被人疯狂追捧,现在怎么回事?

国盛证券:享受IDC行业高景气,零售批发业务双核驱动

其他:IDC圈、企业官网、新闻报道等资料

专注地产科技的前沿发展:

科技赋能地产,智绘无界价值

猫头鹰联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