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倷好”表白苏大

 苏迷 2020-11-01
姑苏晚报》2020年10月31日 B07版

  查佐明

  《倷好,苏大》,是一群苏大人写给母校的小情书。倷好”是苏州“话中“你好”的意思,听来吴侬软语,细品很有味道。在这本口袋书正式发行之际,我想从文字构成的视角,解读用“倷好”两字来表白“苏大”所蕴含的深意,带大家一同走进这本苏大小情书的诞生故事。

  先说“倷好”的“倷”这个字。

  “倷”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的“奈”由“大”和“示”组成。第一,“倷”字左边的“人”,指的是参与写作本书的作者。《倷好,苏大》主创人员中既有研究苏大校史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新闻宣传的“笔杆子”,还有负责学生工作的团学干部和社团“苏小招”的代言人。全部图文作者大约80人左右,他们中既有已经毕业的校友,如教育家、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校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校友,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校友等,也有许多在职或退休的学校教职工,更多的是正青春的在校生,特别是运营苏大官微的“小蜜蜂”、团委的“小青梅”、招就处的“苏小招”们奉献了大量心灵鸡汤。

  第二,“倷字”右上角的“大”,指的是这一本口袋书看起来很小,但它小中见大,书中有大情怀、大事件、大师和大学生的全景展示。一是小文章彰显大情怀。书中9个篇章近百篇短文,每篇七八百字,但在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爱校荣校的炽热情感,记录着这所学校的人文情怀和对自己成长发展的潜移默化,饱含着对学校的感恩和未来发展的期许。二是小切口见证大事件。书中每个章节标题其实还藏着一个小用心,都是五个字,其中都有一个字读“Shi”,譬如第一章“登堂入室来”就圈点了东吴大学旧址12幢代表性建筑;第二章“史上最佳处”又把120年苏大所创造的8个“历史之最”作了一番“数来宝”;第九章“苏大硬实力”中的10篇文章则从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立德树人方面讲述“苏大强”背后的奋进,这九个“shi”,都是在说,嗨,这里“是”苏大。三是小故事讲述大师大学生。大学

  之大,在乎有大师和大学生。

  第三,“倷字”右下角的“示”,指的是如何把人和事、情和意摆出来,这方面出版社、责任编辑和主创人员都花了不少功夫。一是文字有可读性,准备写作时,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这本口袋书让未曾到过苏大的人读后“怦然心动”,在校师生读后“泯然一笑”,校友读后“魂牵梦萦”。后来也是往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文字都是小清新风格,充满灵性,像写红楼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写钟楼的《东吴建筑群中的“一哥”》等文章风趣幽默。二是设计有艺术性。书中插入了大量美图,既有档案馆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也有学校宣传部图库中的经典,还有不少是根据文字专程补拍的,这些图文经过美编的精心雕琢,呈现出来就赏心悦目。三是文本有可视性。书中使用二维码链接了不少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丰富了读者的视听感受。

  再说“倷好”的“好”这个字。“好”字也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子”。东吴校友、武侠大师金庸先生谈到自己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作品时说:每一部作品“都像我的儿子、女儿。”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这本书今年4月份策划选题,5月份组建班子,6月份有了雏形,7月份筛选征文,8月份形成书稿,9月份编辑审核,10月份正式出版。整整六个月,历经春种、夏耘到秋收,倾注了许多单位、部门和校内外热心人士的心血。对作者来说,一篇文章从构思、落笔、修改、定稿,就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文稿就是作者的孩子,无论是“子”,抑或是“女”,合起来就是“好”;对主编来说,愿望是“都挺好”。对读者来说,你的“子”或“女”,是好与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真诚欢迎读者对图书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再版时,让它更加美、更加好、更加美好。

  倷好,苏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