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地岛:从古至今仅11名士兵长住,被遗忘200天才获救

 行走在陌路 2020-11-01

提起斯瓦尔巴群岛,很多中国网民会兴致勃勃地高呼:“那是中国飞地,不用签证也能去”。从理论上讲,中国游客去斯瓦尔巴确实不需要签证,但理论终归是理论,挪威目前没有开通其他国家直飞斯瓦尔巴的航线,换而言之,这个条约对中国游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哪怕我拿着申根签证也要另行申请才准许自由行(跟团和邮轮无需申请)。

为了尽快出行,我不得不选择跟团去斯瓦尔巴,但登岛的第一天我就后悔了,全团36人超过一半是欧美的,剩下的大多是叽叽喳喳的韩国人。晚饭时望着如同“鬼子进村”般的场面,我不禁仰天苦笑:谁说的欧美游客素质很高,又是谁说的韩国很文明?

不可否认,斯瓦尔巴的天空真的很纯净,朗伊尔城也确实很美,但我此行的目的是东北地岛,一座全球最大的无人居住岛。与领队商量一个小时,最终达成一致:把护照留给领队,再留下一万克朗的押金,准许我脱团自由行3天,出现意外个人自负。

东北地岛12.jpg早在抵达挪威前,我就已经在规划怎么去东北地岛,要么上朗伊尔城的二号线环岛邮轮,会在东北地岛停留半天;要么到朗伊尔城后找科考队,他们会不定期地前往东北地岛作业。

为什么一定要去东北地岛?因为一本绝版四十年的书,作者是二战德军的气象兵,1944年被派往东北地岛设立气象站,通过气象数据来研判盟军战机的走向,传奇的是,德军战败后却忘了通知这支小队,使得他们被遗忘在岛上足足200多天。

东北地岛面积约1.44万平方公里,差不多11个香港那么大,岛上大部分区域都被冰川覆盖,气候极为恶劣,冬季风速可达13米/每秒,且一刮就是四五个月,使得这座海岛从未有过常住居民。

在二战期间,绝大部分进攻计划都围绕天气进行安排,甚至可以说是至关海战胜败的最大因素。因此,德国早期在斯瓦尔巴以及格陵兰岛设立的气象站,逐一被盟军拔除,迫使德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东北地岛暗设气象站。

1944年5月,U307号补给舰载着11名气象兵和80吨物资从德国北部基尔港出发,4个月后才从里普峡湾登陆东北地岛,这项被命名为“豪德根”的计划由德军中校、地质学家威廉·德格负责带队实施。13天后,队员们把1800箱物资卸到岛上,正式展开这座全球最北气象站的作业。

在原定计划中,士兵们每天要放飞至少800米高度的气象气球,通过当时最先进的经纬仪探空器获取数据,再通过无线电将数据发往挪威特罗姆瑟的德国海军基地,为了不被盟军拦截,双方约定将数据分成5次发送,而海军基地则不再回复任何信息。

然而,盟军侦察机通过气球发现了这座气象站,由于无法断定是敌是友,丢了几颗炸弹将其摧毁便不再搭理。幸运的是,轰炸当天刚好全员出动寻找新的勘测点,倒霉的是,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气象站被炸塌了,出于担心盟军赶尽杀绝,士兵们从此不在木屋内居住,全员躲入冰窖中起居,同时在木屋周边布下两百多颗地雷。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过上了苦中作乐的生活,他们过圣诞节也要喝酒,闲暇时间也会组成乐队来上一曲。殊不知此时的德军已向盟军投降,而设在挪威的海军基地也早已被盟军摧毁,通讯兵甚至都来不及通知他们就被炸死了。

1945年6月,在德国投降1个月后气象站面临食物短缺,而基地却没有回应他们请求补给的暗号,士兵们不得不捕猎驯鹿和北极熊维持补给。意识到情况有变的威廉中校遂下令转移阵地至杜夫峡湾,在书中他是这么解释的:如果基地被毁通讯兵被俘,那这座基地极有可能被出卖,如果通讯兵也死了,那他们就真的被遗忘了,而杜夫峡湾是捕鲸船的避风港之一,运气好的话会在那里得救。

然而,二战期间斯瓦尔巴被英国海军层层封锁,就连本国捕鲸船也被禁止出港,他们在杜夫峡湾呆了33天也没看到有船只来往,在冻死4名士兵后不得不折返气象站,通过无线电对外发送求救信息。又过了一个月,挪威清理德军基地时发现一张暗语表,猜测东北地岛上有德国气象站,因此打开无线电,很快就收到了德国气象站的求救信号。

然而,当时的英国海军对挪威站队德国一直耿耿于怀,直接忽略了挪威请求救援气象兵的信息,直至1945年11月底,挪威才联系上一艘捕鲸船顺路营救这批士兵,至此离德国战败投降已经过去了200天。东北地岛27.jpg

获救后的威廉中校很快回到德国,满身伤病的他坚持把东北地岛的遭遇著书出版,由于二战后被切割成东西德予以封锁,威廉的这本书直至1996年才流入市场,很快就引起世人关注。

2004年,挪威政府以“从古至今仅11名德军长住”的理由,邀请仅存于世的两名气象兵登陆东北地岛,威廉原本拒绝出面,但得知挪威要将东北地岛列为自然保护区后,年近古稀的他才同意登岛并亲自为东北地岛题词。

当晚我如愿以偿的被告知,可乘坐第二天中午的邮轮前往东北地岛气象站遗址,与一支挪威科考队汇合并停留两晚,再乘坐他们的直升机回程,总费用为6000挪威克朗(约4200元人民币)。

中午12点邮轮准时驶离朗伊尔城码头绕群岛一周,第二天早上在杜夫峡湾短暂停留,挪威向导不停描绘着这道海峡的风光与历史,这艘名为“泰德曼女士”的邮轮早先归属荷兰海军,2004年被改建成环岛邮轮之一,最大载客量仅116人,刨除30多个邮轮工作人员外,实际游客最多不超过80人。

穿过杜夫峡湾代表离北极点更近,气温也越来越低,离东北地岛大约5公里时,海面上出现大量浮冰,这片海域就是传说中的“北极禁区”,2000年-2014年期间有550艘船只通过这片海域,共发生了48起海难事件。2013年满载146名乘客的极光探险家号邮轮就在这里搁浅,挪威海军出动三艘大马力军舰和一艘破冰船,花了3天时间才把这艘船拉出来。

如果没有执念,其实我也没觉得东北地岛有什么可玩之处,冰川不如格陵兰岛,人文古迹也不如朗伊尔城,北极风光也不如冰岛。但随着邮轮越来越靠近东北地岛,书中描绘的场景一点点的展露在眼前,岛上的沙砾、裸露的岩石也被一一印证,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与景色无关,与财富无关。

(为不影响阅读体验,东北地岛下半部分留待下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等待更新,感谢您的点赞、转发和收藏,也欢迎您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