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秦岭的西安“城南第一桥”,背后的秘密知道的人不多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0-11-01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上周又去了秦岭子午峪,只为探秘金仙观玄都坛,结果欣赏到了今年见到的最美的秦岭红叶。关于子午峪赏秋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游记:西安秦岭又一赏秋秘境被发现!公交可达没门票,红叶不输大牌景点

赏景之外,也有另外的收获。

自从子午峪不再允许私家车进入之后,每次来子午峪游玩,为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寻景探秘,我每次来都会乘坐摆渡车。从子午峪峪口坐到金仙观,往返10元/人。上周兴致高涨,和好友一拍即合,准备徒步金仙观。真正走了一趟才感觉,实际上这段距离并不远,大概30分钟即可抵达。最重要的是沿途风光秀美,还有一座藏着满满人文旧事的西安“城南第一桥”。

石桥距离峪口很近,大概1公里左右。路过时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因为这并非游人必经之路,而且桥头亭子看不起太不起眼。等我们停下来仔细打量,才发现这座石桥并不简单。

石桥两侧有两座亭子,面对马路这边的亭子为石柱、仿古木顶,石柱上有一幅用毛笔写上的对联,上书:“子午峪口客常在,左氏桥头清风存”。亭子内侧挂有一匾额,上书“左氏桥”。走过石桥,迎面还有一座亭子。亭子正中耸立着一块“左氏桥重修记石碑”,细细一看,才知石桥背后的历史。

西安周边秦岭北麓的各大峪口中,子午峪是最重要也最有名的峪道之一。在古时,子午古道是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有诗云“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当年从四川快马加鞭为杨贵妃运送荔枝时,走得也是这条古道。

到了清朝时期,“子午古道”的破损也很严重。根据历史记载,清朝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对栈道全线进行了整修,包括临近子午峪口的栈道上的三座古桥,分别是“石板桥”、“拐峪桥”和“头道桥”。其中头道桥就是这座“左氏桥”。因为它是子午峪内的第一道桥梁,也被人们称之为“城南第一桥”。

由于年久失修,后来又遭遇1982年的一场山洪,这座清代古石桥从此成了一座危桥。后来一位名叫常宁州的老人,多年奔走,自筹资金,才终于在2015年重修了这座石桥。

我在网上查询石桥相关信息时,也见到了相关媒体的报道。当年老人已有85岁高龄,如今5年过去了,算下来老人也有90岁了,不知道常老爷子如今身体是否依然安好。

常宁州老人是子午峪外的西湖村人,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省文物局系统工作。除了拿出自己的积蓄和退休工资,老人还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想要复原“左世桥”。因为古桥是用方形石块建造的,而现代已经没有人愿意执铁钎、抡大锤破石头了,所以当年修桥时的方形石块,都是常宁州老人花钱从周边农村收集的石头门墩子。据说一共收集了石墩800对。

如今,这些石墩物尽其用,成为石拱桥的一部分,静静地矗立在子午河之上,俯瞰着熙来攘往的游人过客。

绕过石桥,经过一座小小的土地庙继续朝前,有一块用石柱搭起来的简易门楼,上面写着“桥东街”三个字。绕过门楼只见一条不宽的土路,两侧芳草萋萋,寂无人声。不远处有棵500多年的侧柏擎立其中,旁边一块石碑上写着“连理碑”。据说,老的子午古道就是从这里穿过的。

站在左氏桥上,看着脚下缓缓流淌的子午河水,内心感叹万千。千年子午古道,满载人文旧事。或许,我们可以从一座石桥谈起……

END

走走停停,我们一起看世界

小渔的行旅日记

旅行 | 攻略 | vlog | 摄影 | 心情

商务合作

旅行达人|自由撰稿人|百家号导师|入驻多家自媒体、OTA平台

全网@小渔的行旅日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