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童年 (之八)

 王曙摄影家 2020-11-02

王曙摄影散文之883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回忆童年不仅仅是怀旧那些无忧无虑,经常用童心来诠释当下的生活,生活就变得有滋有味,轻松活泼。

我的童年

    ——童年和少年曾经在这里走过

                 (之八)

在老家马路对面有个硕大的茶馆,茶桌(八仙桌)就有三十多张,是这一带规模最大的茶馆。开茶馆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皮肤净白胖乎乎的老板娘,大家都叫她沈老板娘。这位老板娘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身正气,天不怕地不怕,更是一位热心肠,附近谁家有了矛盾,遇到难处,只要找沈老板娘评评理,三下五除二,经她撮合,什么都能迎刃而解。开茶馆基本上是个不怎么盈利的买卖,她也不是太富裕,可街坊邻居有个什么困难或碰上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那大红包舍得给。在老百姓心中沈师母就是一位楷模,十里八里的人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的。据说,茶馆在清朝初期就有了,沈老板娘的祖上就是经营这个茶馆的,是世袭。远近的茶客每天都会聚在这里,一壶好茶几个喷香的芝麻烧饼,来一根炸得焦黄的油条,有口味的还的马路对面一位失去双腿的老人那里买“油冬儿”(在金属容器中放上面糊,萝卜丝肉丝等在滚油中炸的一种食品,特别香口,两分钱一个,我特别喜欢吃)慢慢地品着,嚼着,一坐就是半晌,侃不完的大山,说不完的话。房柱上醒目地贴着“莫谈国事”的标语,人们依然喝着茶,低声低气地议论着道听途说,新闻,小道消息,家长里短,八卦趣事。有时候也有小型戏班子和变戏法的来表演卖座,特别吸引我们这些孩子。

杭州解放前的一年,一群国民党伤兵到茶馆敲竹杠,沈师母横在门口,两手叉腰,硬是没让这群混蛋得逞,伤兵们要动手,沈师母大喝一声推到几个,茶客们纷纷为沈师母助阵,伤兵抱头鼠窜。后来他们又使阴招,半夜在大门口放了一把火,准备把茶馆烧了,幸亏邻居们发现得早,将火扑灭了。解放后,重新修建才有了这样的规模,那老虎灶大极了,每天用砻糠做燃料烧开水,灶口冲着马路一开炉添砻糠时将街面照得通红。茶馆还兼售开水,一分钱一热水瓶,邻居们都会提着热水瓶到茶馆卖开水。没事时我经常溜进去听书,听听茶客们的议论,有滋有味的。但总是被胖老板娘拍着我的屁股说“小孩子不许听这个!”被轰了出来。

记得当时让我这个孩子的思维中百思不解的是那些茶客在一杯又一杯地灌茶水,可起来上厕所放水的却寥寥无几。那天,我特意趴在窗口盯着对面茶馆里的几位茶客,想知道他们这么多茶喝下去,究竟会上几次茅房。左等右等他们依然稳坐不动,等得自己都让尿憋得慌了。得了一个“天才”的结论:这些茶客都属“赑屃”的,只进不出,或者他们都拥有一个巨大的“尿泡”。

茶馆里的人们似乎特别敏感,社会上和国家发生的大小事情几乎都逃不过他们议论的话题,几乎是社会风云的“风向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里的人们更是热火朝天地讨论不休,还有人发起响应政府号召“全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茶客自发地在茶馆里搞了几个募捐箱,大家纷纷地将钱捐献出来,我还将几毛钱的压岁钱投进箱子里。

记得那是51年,爸爸妈妈以爱国的胸怀,送仅有16岁的大姐参军赴朝鲜。临行的那天,妈妈亲手为姐姐背上背包,深切地叮咛:“孩子,要勇敢,我们等你回来。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上午姐姐就读的杭州女子中学的老师同学们都到家门口来送行,敲锣打鼓,穿着整齐,庄严地在马路上列队齐声高唱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

听吧, 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 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再见吧, 妈妈, 别难过, 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再见吧亲爱的故乡, 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

再见吧, 妈妈 ,别难过, 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

雄壮优美的旋律至今还在耳畔回响,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当年的场景就历历在目。

让人感动的是,在学生队伍的后面,老板娘带着茶馆里所有的茶客站在那里,为我姐姐喝彩鼓掌。人们将一条马路统统地堵塞住了。

母亲目送姐姐上了车,她一滴眼泪都没流。茶馆里一直在议论这件事,都夸妈妈是坚强的母亲。

茶馆给我童年留下的烙印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前年我在四川一个老茶馆里拍摄,像着了魔似的一直不停地拍摄着。同行的人感到十分奇怪,他们真的不知道我心中燃烧的那盆火。

观音阁茶馆纪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