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侯祠游记

 土木君哥 2020-11-02
到柳州之前,对于柳州的印象,一半来自于柳州的工业,比如柳工;另一半则来自于柳宗元。曾经以为柳州是因柳宗元而得名。后来询问当地人,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再查阅资料,原来柳州在贞观八年,就因柳江而得名柳州。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人物,自然不会是柳州得名之源。
但柳宗元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和柳州的关系又太重大,所以历代上自皇帝,下至文人墨客,再至普通百姓,无不对他推崇备至。生前寂寞,身后闻名,这难道是某种必然么?
柳州人挺好客,也不排外。当地长者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努力说的“官话”我还是能大体听得懂。一句“阿弟,你的米粉要几两?”让人倍感亲切。原来书上的“小阿弟”成了自己,有几分惶恐,几分欣喜,几分惭愧。四十的人了,哪里还敢称小弟呢?!哈哈哈~~
在柳州逗留三天,也没时间去四处游玩。就凭过往的印象,细雨之中,打车去柳侯祠看看吧。



柳侯公园

开车的是个女司机。问我去哪?
我说去柳侯祠。
她说柳侯公园啊,那你去哪个门?
我说去卖票那个门?
她说,公园免费啊,不要票。
我说,这么好啊。那就去大门吧!


公园大门挺气派,三层重檐屋顶,四楹三门,规格挺高。拱形门,显然是清末开始流行的样式。不清楚是否是光绪年间的原物,但至少建筑的形式是保留下来了。
门前台阶下拍全景有难度,就跑到马路中间隔离带去拍。司机都挺淡定友好,还特意停下来让我再穿越马路回到大门这一侧。给司机点赞。


柳宗元的雕像,应该是现代的雕刻作品。是不是曲阳匠师所作,就难以考证了。柳侯的几分清高,几分寂寞,几分凄苦,都在雕刻中体现得不错。
小资料:柳侯公园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柳州人民为了纪念柳州刺史柳宗元而建的历史文化名园。2002年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




柳侯祠

到了公园知道,原来柳侯祠是公园的一部分,是单独收费的,门票10元。前贤的纪念馆,适当收费也是合理的,这样有利于后期的长期维护,也是好事。

现在的柳侯祠,历史上曾经叫罗池庙,罗池书院。几经整理的柳侯祠,基本恢复了罗池书院的布局,迁走了动物园和游乐园,还稍有增添文化类的建筑。这样整体的格局,肃穆庄严,和柳侯祠的立意是合拍的,也是合理的。

柳侯祠的匾额,由郭沫若所题。

郭老的书法自成体系。书法家里文章写得最好;作家里面,书法也是名列前茅吧。


柳侯祠的建筑

柳侯祠的主体建筑,没有使用斗拱,风格简洁明快,具有岭南传统建筑的特点。

院中的三足鼎,虽然是建筑小品,也给庭院的气氛增色不少。

“福四民”的匾额,则来自于龙城石刻。(见下文)


柳侯祠的石刻

根据1993年版本的《柳侯祠石刻注释》,柳侯祠藏有石刻30多通。

之后时光飞驰,几近三旬,也许还有新的增补吧。

龙城石刻“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又名剑铭碑,或曰匕首铭。据说是柳宗元手书,但相隔千余年,真伪难以分辨。就小编粗浅的书法知识来看,龙城石刻有几分唐楷的法度,文人气息又不像宋代那样随意,断为源于柳宗元手书,也是有几分可信度的。

1961年,郭沫若考察柳州,写下了《访柳宗元遗迹诗》:

柳州旧有柳侯祠

有德于民民祀之

丹荔黄蕉居士字

剑铭衣冢众人思

芟锄奴俗敷文教

藻饰山川费品题

地以人传人以地

拜公遗像诵公诗

柳侯祠最著名的石刻,莫过于荔子碑。

柳宗元的事迹,韩愈写的祭文,苏轼的书法。三人还都是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此此碑号称“三绝碑”,被历代金石学界所重视。

细读荔子碑,能感觉到柳宗元的无奈,韩愈的悲愤,苏轼的不平。


衣冠墓

韩愈是河东(今山西)人,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去世,年四十七。

他的老乡河东观察使裴行立,将他归葬陕西万年先人墓旁。现在柳侯祠内的,是柳的衣冠墓。

柳宗元绝世之才,不得重用,是朝廷的不幸,但是柳州的大幸。

柳宗元在柳州,兴文教,立礼法,将中原文化传入柳州,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问精进,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只是天不假年,英年而终,韩退之、苏子瞻惜之恨之,也只能发诸笔端,供后来者鉴之了。


柳宗元的诗

现在重读柳宗元的江雪,可以感觉到深深的孤独感,是痛入骨髓的。个人的命运,在时代面前,是那样的无助,渺小。

愿我们的新时代,更加重视人才,以人为本,好好发展~

土木君哥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