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还有用吗?广西师大出版社邀知名作家同台探讨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11-02

近日,一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发展基金会协办的文学盛会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国学堂举行。论坛以“后疫情时代 文学的可能”为主题,邀请王蒙、李敬泽、韩少功等20多位知名作家参与,通过8场主题演讲和两场文学对谈,共同探讨疫情后期文学的可能。

其中,文学的命运以及文学在当代人生活中的位置成为本次活动热议的话题之一。

王蒙:热爱文学的人有发达的思维

王蒙先生因近期有青岛旅行记录,不能亲临现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论坛。他在连线时打趣说:“没能到场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就是后疫情时代文学的可能的最好体现。”

透过荧幕,王蒙先生饱含激情地给观众带来了以“语言的艺术世界”为主题的演讲。王蒙说,文学是思维的艺术,正是热爱文学的人才有发达的思维。文学是思维的桥梁、路径,热爱文学的结果是让你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历史,追求真理,也热爱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东西、一切变化。“文学实际上正在满足着生命的需求、满足着人生的需要、弥补着人生的某些缺憾。人活着就要体验一切、观察着一切,既享受着一切,也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可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切都是停留不住的。个体的生命会结束,人在经历生活的时候,生活也正在逝去。文学变成了生命的一个遗存、变成人生的一个痕迹、变成对时光的一个挽留、变成对你所经历的一切的纪念。”

韩少功:新型文学产品正在迅速繁荣

海南文联前主席、作家韩少的演讲主题是“互联网时代下——文学的变与不变”。他幽默风趣、接地气的风格使得国学堂多次回荡响亮的掌声。韩少功先生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文化生态出现了剧烈变化,传统形式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销售额在下降,但手机段子、博客、视频、流行歌曲、电视剧等含有丰富文学元素的新型产品,以文学作为重要的支撑和动力,进入了一个疯涨的阶段,正在迅速地扩张和繁荣。

李敬泽:杜甫与中国人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讲述了“杜甫与中国人生”的关系。杜甫作为语文课上、考卷上的常客,中国人大多认为已经对他非常熟悉了,但在李敬泽先生的描述下,却让人看到另外一个不同的杜甫。他说,“杜甫的伟大,就在于他陪伴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快乐也陪伴着我们忧伤。” 

文学还有用吗?

文学还有用吗?在第一场文学对谈活动上,《天涯》副主编林森、中国科协科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揪帆、作家河南文联主席邵丽、苏州作协副主席朱文颖、广西作协副主席朱山坡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交流。

林森说,如果这个问题从正面没法回答,可以从反面来回答。我们不能想象中国的文化里如果没有屈原和李白,没有鲁迅的样子。如果我们没有文学了,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林森还以桂林举例,说如果没有文学,很多地名都要消失,独秀峰和象鼻山没有了文学的赞颂,就不再是今天的样子。“桂林失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也会变得不一样”。

朱山坡先生认为,当他在不同角度看这个辩题时,文学都给了他莫大的作用。当他是群众的身份时,作家的存在保留了物种多样性;当他作为读者时,阅读文学作品能缓解心情、充实自己;而当他站在作家的角度时,通过文学作品能感动读者。

文学不只是散文、小说、诗歌等,以文学为母本的电影电视,音乐歌词,广告语,也是文学的外延。文学已然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身处社会之中,即使不是文学的创造者,也一定是文学的使用者、接触者。

本文为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