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浪工程师怎么办?庞中华和奚青是这么做的?

 土木君哥 2020-11-02

²  引子

看看某个年轻(后浪)工程师的自嘲: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甲方,对施工图设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要不是他的奇思妙想,我的施工图早就画完了。

感谢车贷房贷,在我迷茫、彷徨甚至思考要不要转行的时候,坚定了我继续工作的信念。

感谢同事的通力合作,让我感受到了集体加班的温暖,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苦着……

感谢我的爱人从未出现过,让我在加班期间能毫无牵挂并能通宵达旦改图。(没对象→天天加班→没时间谈恋爱→天天加班)

感谢其他行业的衬托,让我明白无论你处于哪个行业,总有一款甲方适合你。

最后感谢我自己,为了能活下去,是我的勇敢、坚强和专业性(别的也不会)让我一路坚持到了今天,并可能永久支撑我走下去。

工程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年的大学招生中,工科专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部分学生毕业绝大多数都会成为工程师。结构、土木、机械、电气、能源、计算机,简直不能再多了。

工程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程师需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理论,也需要深刻理解实践。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工程师是一个尴尬的群体。工程师不如大学老师受尊重,也没有建筑师的艺术风范和天马行空的自由。甚至丈母娘也有意见,看看她们最喜欢的十大职业:

工程师是一个踏实的群体。工程师面向的是工程实践、技术规范。工程师最高的目标就是成为单位的总工程师,其实还是工程师。

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工程师不再稀缺。疫情的肆虐,让企业都忙于瘦身降薪。

年轻的(后浪)工程师们都压力极大。那么,面对一波一波的后浪,前浪工程师们该怎么办?是继续坚守到退休,一路山重水复?还是另谋出路,那村柳暗花明?

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前贤高才,似乎都离我们有些遥远。

庞中华曾经是地质勘探工程师。

勘探队员庞中华

奚青也曾经是地质勘探工程师。

且住,庞中华全国人民几乎都认识,奚青是谁?

本文且谈一谈奚青,和他的小说《望婚崖》

奚青,笔名丁卯,白族,云南大理人,1938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历任地矿部水文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地矿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地质作协首届主席,地质文联首届副主席,河北省作协第一届理事及第二、三届主席团委员。

²  奚青小说《望婚崖》

本书描写了当时年轻一代地质队员和周围众多人物的工作、学习和爱情生活。

作者赞美刚直、豪迈、积极献身于人民事业的实干精神和创造精神。也尖锐地告诉人们: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地质队员是大自然瑰丽风景的免费欣赏者,不用请假,不用买票花差旅费。

地质队员是开路先锋,在没路的地方踏出了路。

地质队员是医师,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山岩,揭开了地层的历史。

地质队员是魔术师,在他们勇敢的足迹后面,留下了矿山、油田、水电站、水源。

前辈工程师都是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当时工资很低,但干劲很足。

如今这股精气神似乎消失了?工资高了,干劲消失了,为什么?

小说中也有几件有意思的事,容我一一道来。

 第一件:

梁梦和余征都是地质队的技术员,一起到莲花峪调查地下温泉的事。该地区浅层的地下水水温普遍较高,所以梁梦做了地质和构造分析,得出结论是底层深处有高温热矿泉水。

而余征对此有些怀疑,就扩大了调查范围,发现莲花峪的地下水和附近的水库有水力联系,水库接受阳光照射,水温自然比地下水高多了,这就造成了莲花峪热水的假象。

领导马书记和梁梦急于立功,就力主钻探,结果一钻下去扑空了,根本没热水。费用花了3万多元。

这时如果停工,是合乎逻辑的,也可以及时止损。但老马和梁梦执意再打一钻孔,又花费不少。余征苦劝无效,就写信给部里勘查局反映情况。部里派人调查,对地质大队作出严厉批评。老马面子上挂不住,应付完调查,就把余征发配到钻井队一线;对梁梦反倒没有丝毫的处罚。

项目中,指出领导的错误,如果事实证明真的是领导错了,那提意见的人,往往很惨。小编也深有体会。(此处省略5000字)

第二件:

莲花峪折损了产能之后,老马急于扳回一城。梁梦就献计让余征所在的101机台移位60米,再打一个300米的孔,用以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采芯取样。

余征和机长小邱都不同意,因为已经取样了,没必要再打新孔。如果是取水孔,距离也太近,完全是为了进尺的指标而浪费。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余征和小邱坚持原则,顶住了梁梦和老马的压力,没有浪费资源为了进尺再打一孔。

项目中的考核指标,往往会异化。为了指标,不顾实际。这在现在公司的项目中也屡见不鲜啊。(此处再省略3000字)

第三件:

太行山区缺水严重。地质队员发现,只靠地质队来钻井,太慢了。应该发动群众来打井,地质队重点应该是找水源。所以钻探和电探组想做一期培训班,教会当地人民学会找水,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可是老马心中只有上级的指标,不在意队员的建议。后来局长过问之后,老马一下子180度大转弯,立马同意。

不惟实,不惟书,只惟指标,只惟领导。这样的领导,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吧?(此处省略10000字)

奚青是个优秀的工程师,也是个优秀作家。他的职业生涯,对广大工程师而言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前浪工程师们(出不动差,加不动班,当不了领导,又不服管教),怎么办?

写一写工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也算是没有荒废本专业吧?也谈不上弃工从文。这不是围棋的弃子战术,这是一子解双征的妙手。

²  小资料:奚青简介

奚青,笔名丁卯,白族,云南大理人,1938年出生。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历任地矿部水文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地矿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地质作协首届主席,地质文联首届副主席,河北省作协第一届理事及第二、三届主席团委员。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朱蕾》等。长篇小说《望婚崖》获地矿部文学特别奖,《天涯孤旅》获河北省首届文艺振兴奖、首届地质文学宝石奖,中篇小说集《人约离婚后》获第二届地质文学宝石奖一等奖,《天有病,人知否》获《当代》优秀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长篇报告文学《人生无模式》获河北省作协金牛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