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浴血三八线153】​志愿军火箭筒大杀美军坦克:8发弹击毁4坦克,立集体一等功

 战旗视界 2020-11-02
浴血三八线153:志愿军反坦克作战系列4
作者:温凯宇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40军在坪洞战役中,缴获了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美制M18型57毫米无后坐力炮,随即送回国内。沈阳的52兵工厂、四川绵阳军工所的专家对武器进行了研究,巧合的是,这两款武器,我国此前都掌握了一定的研究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蒋军手里缴获巴祖卡火箭筒,将其集中使用攻击坦克】
【日本于战争末期研制的试制四式90毫米火箭筒】
德国根据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仿制了PPR43火箭筒,为支援日军对付美军坦克,通过潜艇给日本送去了样品与图纸,日本在此基础上,在东北的兵工厂开始研制四式九十毫米火箭筒。结果还没研制成功,日本就投降了,研究资料被我军获得。
1945年,蒋军得到美国援助的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该炮的图纸,随即根据实物和图纸开始研究仿制,完成了一部分图纸后,败退台岛,这些图纸也被我军获得。
有些这些资料做基础,加上中国军工专家和工厂师傅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两款武器的仿制工作进展都很快,没多久就实现了批量生产。仿制成功的产品第一时间装备到了志愿军手上,大大提高了志愿军反坦克的战斗力。
一、火箭筒
“超级巴祖卡”的火箭筒于1951年仿制成功,定型为51式火箭筒,当年生产4800多具。51式火箭筒全重10千克,全长1.45米,最大射程785米,有效射程150-250米,初速106米/秒,破甲厚度100-152毫米。同时美军大量装备了火箭筒,每师有M20式88.9毫米“超级巴祖卡”火箭筒543具,故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这些自产和缴获的火箭筒,被志愿军广泛使用。
【51式火箭筒】
【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
【战斗间隙时休息的志愿军战士,旁边正是一支51式火箭筒】
1951年4月24日,20军60师178团尖刀五连占领了云岳山,和该团火箭筒班向山下敌人阵地发起冲击。打得正激烈时,一队美军M-48中型坦克搭载着步兵,在尖刀连右后方山嘴约300米处快速开进,情况十分危急。火箭连副班长潘泽民扛着火箭筒,同装填手杨保共、弹药手鲁礼魁一起,迅速选择了一个发射位置打头阵。
美军坦克迅速逼近,250米,进入射程了!首发火箭弹最具突然性,要确保命中率,那坦克离得越近越好,所以潘泽民不为所动,继续紧张而耐心的等待着。150米,坦克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
80米,再往前就是一小片开阔地,敌人此时发现了反坦克小组,坦克炮口转过来瞄准了他们。不能再等了,潘泽民迅速扣动扳机,“轰”地一声,准确命中目标,M-48中型坦克车体前部装甲厚达120毫米,但也扛不住80米外发射的火箭弹,坦克立即燃起熊熊大火,浓烟冲天。
潘泽民丝毫不敢停息,立即向前转移到一个土堆后面,只见敌军第二辆坦克正从前面被击毁的坦克侧面绕弯前来,潘泽民从侧面连发两弹,第二辆坦克履带炸断了,瘫痪在第一辆坦克旁,道路被堵塞了。敌人恼羞成怒,数辆坦克集中火力猛烈开火,进行报复性射击,坦克群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潘泽民打一辆坦克换一个位置,沿田埂隐蔽,转移阵地,接近敌人,又先后击毁了两辆坦克。
这次战斗,共击毁美M-48型坦克7辆,其中潘泽民以8发火箭筒弹击毁敌4辆坦克,潘泽民反坦克小组荣立集体一等功,潘泽民个人荣立特等功并获志愿军总部授予“反战车英雄”荣誉称号。
二、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仿制工作比火箭筒慢一点,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1952年才批量生产并装备志愿军。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直射距离300米,最大射程3000米,火炮总质量28.8公斤,初速280米/秒,最大破甲厚度70毫米。
志愿军也很好的发挥了这款武器的威力。1952年10月14日,在上下深浦地区,美军出动了8辆坦克,向文登公路进攻。志愿军第六一二团第三营机炮连无坐力炮排战士胡连,潜伏在公路旁,在近距离向坦克开炮,一天内用7发炮弹击毁4辆坦克,创造了中国军队无坐力炮个人反坦克的日最高战绩。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三、小结
从参数对比可以看出,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相比各有优缺点,无后坐力炮射程较远,炮弹速度较快,但是较为笨重,破甲厚度较低。因为仿制成功,所以两款武器的数量和弹药都有保证。综合考虑有效射程、破甲厚度、整体重量、可操作性、补给难易度等因素,51式火箭筒更胜一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