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园地丨肝硬化病人的自我护理

 老国几 2020-11-02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常见病因:

①病毒性肝炎

②慢性酒精中毒

③药物或化学毒物

④胆汁淤积

⑤循环障碍

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⑦营养失调

⑧免疫紊乱

⑨血吸虫病。

肝硬化的病人该怎么吃?

既保证饮食营养又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饮食治疗原则: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1. 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和维持血浆清蛋白正常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应保证其摄人量。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鱼、鸡肉、瘦猪肉为主。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摄人量,并应选择植物蛋白;例如豆制品

2. 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西红柿、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日常食用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取。

3. 限制水钠:有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天500~800mg进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1左右。例如,高钠食物有咸肉、酱菜、酱油、罐头食品、含钠味精等,应尽量少食用;含钠较少的食物有粮谷类、瓜茄类、水果等。限钠饮食常使病人感到食物淡而无味,可适量添加柠檬汁、食醋等,改善食品的调味,以增进食欲。

4. 避免损伤曲张静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食菜泥、肉末、软食,进餐时细嚼慢咽,咽下的食团宜小且外表光滑,切勿混人糠皮、硬屑、鱼刺、甲壳等,以防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得了腹水、水肿了该怎么办?

1、取半卧位,可抬高下肢,以使膈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心悸,同时可减轻水肿。阴囊水肿者可用托带托起阴囊,以利水肿消退。

2、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做好相关记录。每日记录自己的尿量,保持固定水平,避免摄入水分过多。

3、大量腹水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在5g左右。

4、使用利尿剂后,需注意自己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应定时去医院复诊,如出现乏力、心悸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5、大量腹水时,应避免使腹内压突然剧增的因素,例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黄疸病人该如何自我护理?

1、沐浴时应注意避免水温过高,或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和沐浴液,沐浴后可使用性质柔和的润肤品

2、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嘱病人勿用手抓搔,以免皮肤破损。

3、保持床单的清洁,避免摩擦,长期卧床着,注意做好体位的更换,可以定时翻翻身,或下床走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自我防护

1、避免使用粗糙、刺激性的食物,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2、避免过烫过热的食物。

3、如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同时吐出血块及血液避免窒息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病人保暖,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呕血时,病人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

5、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6、吐血时,最好让病人漱口,并用冷水袋冷敷心窝处。此时不能饮水,可含化冰块。

肝硬化病人的康复指导

1、注意休息,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

2、饮食上少量多餐为原则,选择新鲜、均衡、天然的营养食物,如蔬菜,瓜果等,避免生食或吃腌制食品及罐头类食品及运动饮料。

3、若有腹水及水肿者,每天的盐分应少于5克为宜,限制盐分的摄入,同时适量限水,严重低钠血症的病人,每日水分摄取量在1000ml,同时应每天测量体重来了解控制情况。

4、若有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者,应避免刺激性及粗糙坚硬的食物,细嚼慢咽,如有条件可以将药品磨成粉吞服,以免损伤曲张的静脉造成出血。若出现头晕、心跳加快、脸色苍白、呕血或咖啡色物质,解黑便或血便等,应立即就医。

5、保持排便的通畅,保持每天1次的排便习惯,避免氨素聚集体内,若出现肝昏迷先兆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6、有黄疸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及过热的水洗澡,洗后可涂温和的润肤露,保持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

7、避免肝性脑病的相关诱因,如摄入大量高蛋白饮食,便秘,感染,利尿过度,大量放腹水等,同时家属应明白肝脑的发生原因,做好早期的观察,如一旦出现行为异常,言语不清时应及早发现、及早就诊。

8、禁烟戒酒,蔬菜瓜果应浸泡或去皮后再食用,且不滥用药物。

9、定时服药及每月门诊随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