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可以“化掉”的心脏支架
2020-11-02 | 阅:  转:  |  分享 
  
可以“化掉”的心脏支架据悉,10月13日16时,荣成市人民医院介入治疗室,一台特殊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1小时40分钟后,荣
成市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植入手术成功完成。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带领的医师团队,以前沿的技术和过硬的实力,实现了荣成市心脏介入技
术领域的又一突破。患者男性,52岁,患有高血压病史,3个月前因“持续性胸痛3小时”到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行心电图检查被确诊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内科主任迅速为其施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中急诊造影显示前降支(LAD)近段完全闭塞、右
冠(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最重95%狭窄、回旋支(LCX)中段弥漫性长病变最重85%狭窄。按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紧急处理“罪犯
血管”,顺利植入2枚金属支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其它血管择期再手术。这次是救命,没得商量,而下次是择期手术。患者一想到还要在自己的
身体里放入金属支架,内心便产生了顾虑。考虑患者的血管情况,心内科主任认为患者可以植入可吸收的生物支架。在患者的要求下,经咨询上级医
院专家,10月13日该院心内科主任成功为患者施行了心脏介入手术,在血管内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这种生物支架可以“化”掉,同时可疏
通狭窄血管,实现和金属支架一样支撑狭窄血管的功能,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此类手术细节繁多,对术者要求很高,必须对病变部位进行充分的扩张
预处理,包括使用非顺应球囊、切割球囊甚至旋磨技术。术中对医生的精准定位技术要求也极为严苛。相关链接:心脏支架是心脏血管介入手术中最
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开通和支撑动脉血管的作用。由于这个“异物”一旦进入人体后就要终身携带,这也让一些患者特别是年轻的患者产生恐惧和
担忧。目前,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使用的是第二、三代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它的主要材料是钴铬合金、不锈钢等。这些材料的支撑性能、柔顺性比较
好,可以把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同时也能释放抗增殖药物,防止支架内部堵塞。那么,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传统的心脏支架有何不同?金属药物洗脱
支架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亚急性、晚期、晚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于
2019年2月由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上市,弥补了金属药物支架永久存留体内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这种新型支架在植入人体后即可进行核
磁共振检查,经过支撑期、降解期和血管康复期三个阶段后支架完全消失,2—3年内整个支架就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有异物留
存,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恢复健康状态,实现了从血管再通到血管再造的过程,这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第四次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有这么多好
处,那么金属药物支架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吗?该院心内科主任介绍,生物可吸收支架推荐的适应证比较严格,对血管直径及长度有一定的要求,目
前只推荐生命周期长、获益更多更长、拒绝植入金属支架、以降低再狭窄为目的的患者使用。对于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高度迂
曲病变、左主干及分叉病变患者,仍建议植入金属药物洗脱支架。
献花(0)
+1
(本文系happy123d7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