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医药将掀起第三个发展浪潮

 全球技术地图 2020-11-02

生物医药将掀起第三个发展浪潮

内容提要: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全球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是根据近10余年国际生物医药发展跟踪研究做的一份趋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在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之后,将出现以治疗性疫苗类药物为主的第三个生物医药发展浪潮。第一个浪潮,我国几乎完全处于跟踪模仿状态;第二个浪潮,我国已开始从完全跟踪向创新转变;在即将到来的第三个浪潮,若部署得当,抓住重点,我国很可能自主研发出针对乙肝、艾滋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对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生物医药  治疗性疫苗  第三个浪潮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给医药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医药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掀起了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浪潮;各种创新药物对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在经历细胞因子类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两个浪潮之后,即将掀起以治疗性疫苗为代表的第三个浪潮。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重组技术开创了生物制药的先河。基因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最先发展起来的一类药物。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菌生产的人胰岛素上市。此后,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INF)、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介素(IL)、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因子等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集群式出现,形成了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第一个浪潮。2005年,基因工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全球销售额达到108亿美元,基因工程干扰素销售额达到67亿美元,基因工程人胰岛素销售额达到55亿美元。

这些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研发成功并上市销售,改变了医药生产的格局。近5年全球仍有160多家企业在进行细胞因子药物的研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有4600多项。


生物医药发展的第二个浪潮

基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药物掀起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浪潮。2002年开始,抗体药物拉动生物制药快速增长的势头已充分展现,全球10大重磅药物中抗体药物就占了4个,年销售增长率达到40%~70%。1997-2012年的16年间,抗体药物销售额从3.1亿美元增长到653亿美元,增长了近211倍。单抗药物是目前医药市场的“主旋律”,是生物制药领域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一类。1999年全球单抗药物销售额仅为21亿美元,200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3年超过了570亿美元。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单抗药物生产总的发酵规模已达到227万升,2013年总产量约为600公斤。截止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了46个单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约220个,主要针对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等重大疾病。美国FierceBiotech网站评选的10大在研抗肿瘤新药中有5个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生物医药的第三个浪潮已现端倪

根据对近10余年国际生物医药发展跟踪,以及对免疫治疗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判断,我们认为,治疗性疫苗的迅速发展将会掀起生物医药发展的第三个浪潮。

(一)治疗性疫苗是最新出现的革命性新药。相比基因重组细胞因子类和抗体类药物,治疗性疫苗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作用持久、无耐药性等优势,是继单克隆抗体之后,基于人类免疫系统开发的又一类革命性药物。治疗性疫苗是通过诱导或者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实现治疗或者防治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这类疫苗将为目前难以治疗的持续性感染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供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二)治疗性疫苗是制药领域最活跃的领域。治疗性疫苗从上个世纪90年代逐渐得到重视。美国《科学》杂志早在1994年就提出,未来的生物技术重磅炸弹药物将由5 类组成,疫苗(特别是治疗性疫苗)即为其中之一。以1998年发现多肽疫苗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作用为开端,治疗性疫苗开始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截止2013年,全球已有7个治疗性疫苗被批准上市,处于临床试验的在研治疗性疫苗有418个,处于临床Ⅱ、Ⅲ期的有14个,与治疗性疫苗相关的临床超过1200例,参与治疗性疫苗研发的公司已达138家,群体爆发式发展态势业已显现。

(三)治疗性疫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性疫苗具有较其他生物药物更独特的优势:一是不存在耐药性,从而避免了“超级病菌”的出现;二是利用自身免疫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多发性硬化病等疾病治愈成为可能;三是肿瘤治疗疫苗使人类看到了新的希望等。针对这些重大疾病的每一类创新药物的推出都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磅药物。虽然全球治疗性疫苗在2009年收入仅为3亿美元,但业内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130亿美元。从产品开发来看,癌症治疗性疫苗是目前的重点。在全球癌症病人日益增多(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2025年前每年将新增1930万癌症病例)的情况下,制药业都看好癌症治疗药物市场;在放化疗、手术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积极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下,肿瘤治疗性疫苗就成了新的希望。据汤森路透数据库数据显示,在研肿瘤治疗疫苗占全球治疗性疫苗的68%,涉及近20种肿瘤类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政策建议

(一)我国应积极部署,力争抢占世界前沿我国医药产业规模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增长了约8倍,是我国41个制造业门类中保持最快增长速度的行业之一,但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主、创新产品不多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由于底子薄、技术水平和实力不够等原因,我国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多以仿为主,新品种不多,竞争力也不强。近年,随着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在新药创制相关领域的部署,我国医药开发水平迅速提升,在一些领域初步具备了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一较高下的实力。基于对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了解和判断,我们认为,治疗性疫苗是新生事物,发达国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在这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水平,若积极部署,部分产品很有可能达到与发达国家同步甚至领先的水平。

(二)重点推进肿瘤、乙肝、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我国在艾滋病、乙肝治疗性疫苗研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生产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已于2011 年被批准进入Ⅰ期临床研究;深圳奥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治疗性基因工程艾滋病疫苗也在临床试验中;国内多个团队使用不同技术路线开展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临床试验进度领先国外同行,这为我国抢先发展这两类疫苗提供了优势条件。为此,我国应针对艾滋病和乙肝这两种疫苗,加大支持力度,争取最先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肿瘤治疗性疫苗是国际研发重点。我国应积极跟踪国际趋势,加强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力度,尽快研发出具有积极疗效的肿瘤治疗性疫苗,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张俊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安嘉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永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全球技术地图
微信号:drc_iit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