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品位

 冬不拉拉 2020-11-0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古人相信在众多行业中,做一个读书人是最为崇高的事情。如果这是纯粹从品位来谈,当然很好。可是这里的“品”却是品级的标志,这就不免沦为借读书抬高自己。“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如果仅仅像孔乙己一样“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袍”从形式上表明自己的品级,那样的读书实在可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求学是为了完善自己,如果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那就充满了功利的色彩,而这粉饰自己的油彩究竟能持续多久,像美容术一样究竟有多大效果,也就难说得很。

因为中国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将读书应试做官捆绑在一块,所以读书就成了改变命运的魔方,更有像范进中举一样痰迷心窍的人,这不是偶然,而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给人的几乎是物质生活所需的全部。同时像抽奖一样,有几许“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例子,误导众多的人将读书看成是投机的行为,将一生压在读书上。

现代几乎人人读书,然而品位高低也有不同,就像《九阳真经》一样,从入门到第九重,层层境界不同,不要以为会认字就会读书。有些人认得几个字,就招摇撞骗,这就像江湖上的小混混,遇到学林高手就会露出破绽。就说《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时”有一天之中不同的时刻,所以在十二时辰如何安排我们的读书学习生活,大有讲究,有些时间要与我们内在的生理机能相适应,所以早读诗文,而晚上则可练习数学。“时”还有一年四季之分,所以春季春暖花开,适合读集部,愉悦性情;夏季日长炎热,适合读史部,看世事变化;秋季景致各异,适合读诸子;而冬季萧飒冷清,适合读经部,令人思考。此外,还有一生不同时段读书亦自不同,年幼读小学,为文字、音韵、训诂,这是治学的基础;同时还要学洒扫应对,这是为人的基础。等到大了,就要读《大学》,关乎宇宙、社会、人生的大学问,而其关键还在于完善自己,“不怨天,不尤人”只是起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在一个最低层次的善意,而最高境界乃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是文明之邦,书的形态变化各异,从伏羲制八卦到半坡彩陶,从龟甲兽骨到竹简木牍,帛书贵而蔡侯纸出,至宋而读书兴盛,文化发达,与形态便利密不可分。至今唐抄本少见,而宋版书则为世所宝贵。读一古籍,钤印满目,非徒为文字载体,亦为艺术与历史的珍藏。书籍在读书人眼中,便不仅是书,而是“头枕古籍,与许多古人神游”了,书便有了生命。而今音像图书、网络媒体、电子图书、虚拟社区……铺天盖地,不一而足。这或许是书的盛世,然而读书的品位究竟如何,却有待时日验证。纸间翰墨与屏幕风景或许相得益彰。然而技术的提升与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读书的品位。古人读几本经典而能成圣成家,而今泥沙俱下则名流寥寥。

古人读书必须校书,不校不读。而现在读书却信手拈来,不问良莠。书仅是一种载体,而其中营养与病菌都可依附。没有甄别的慧眼,往往读书害人,所以胡长清爱读书而迷《金瓶梅》,结果走上不归路。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然而,书是无辜的,只要你的肠胃够好,很多东西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所以《金瓶梅》令人迷恋声色,而另一方面又让学者看到明代的社会世相。“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正确的方向指引才有高品位的读书生活。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求得谋生的知识,所以学得技能而已,而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解决心中的症结。古人说,读了此书还是此等人,便不曾读。读书最终在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长期蕴藉涵养的结果。有人说,现代贵族标准之一就是能够坐下来读生冷的古籍。书有浓香型与快餐型,读书方法自然不同,效果也有太大差别。不知我们各处于何种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