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淝水之战导致前秦土崩瓦解,直接致其战败的朱序,救了东晋一命

 春秋砚 2020-11-02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66,敬请点击"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前秦兵败,数十万大军分崩离析,鲜卑族的慕容垂、羌族的姚苌、拓跋部的拓跋珪,或复国或建国,丁零、乌丸等也相续反叛,北方的统一哗然解体。

东晋从岌岌可危的状态缓过一口气,中原汉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以弱胜强的东晋取得这场胜利有诸多原因:前秦内部整合没有完成,苻坚大政上的失误,前秦名相悍将如王猛、邓羌、杨安等的相继离世,以及东晋名相谢安主政,北府军的建立等等,但从战术层面而言,朱序一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一个人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一、不得不降

朱序是东晋的宿将,在益州擒获叛乱的司马勋,在林渚打败前燕将领傅末波,戎马生涯,屡立战功。前秦统一北方后,东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377年,朱序受命使持节、监沔中诸军事、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襄阳,是东晋中部防线的枢纽。378年,前秦苻丕、杨安、慕容垂、姚苌会攻襄阳,5000前秦骑兵渡过汉水,打破襄阳外城。

朱序死守襄阳中城,经10个月的苦战,苻丕等久攻不下,粮草难济,加之朱序时常派出小股部队偷袭秦军,前秦军自忖难以取胜,因而决定撤军。

前秦军撤围而去,东晋守军放松了警惕,内部的叛徒伺机发动了起来。379年2月,襄阳督护李伯护为内应,前秦军突然再攻襄阳,城池迅速被攻克,朱序被擒被押送长安。身受内奸之害的朱序一定没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成为内奸,并有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被擒后的朱序设法潜逃,到宜阳后隐藏在友人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并拘捕了夏揆,朱序不愿连累朋友,主动现身自首。前秦天王苻坚很赞赏他的气节,任命其为度支尚书。

二、关键改变

383年,苻坚不顾劝阻,决定发动灭晋、统一全国的战争。8月,阳平公苻融受命统帅步、骑兵25万为前锋,开始南征。

前秦动员了近百万的大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9月,苻坚抵达项城,后续的部队尚在咸阳,面对大军压境,东晋分兵抵抗。10月,前秦军攻克寿阳、郧城。

前线的捷报鼓舞了苻坚,他认为可以速胜,因而留下大部队,亲率8000轻骑赶往寿阳与苻融汇合,并派朱序前去晋营,劝说谢石停止抵抗。身为天王的苻坚完全没有反思:一个被他赞誉“有气节”的人怎么会甘心做说客出使故国去劝降?

朱序虽在前秦为官4年,其心仍在东晋。来到东晋谢石的军营,他非但没有劝降,反而主动提供前秦情报,并出谋划策。

东晋原先的战略是"坚守避敌锋芒,待敌疲惫再伺机反击",朱序认为不妥:前秦国力强盛,后续兵员、物资源源不断,应趁其大军尚未云集,败其前锋,才有获胜机会,并自愿为晋军内应。

谢石、谢玄从谏如流,立即改变了战略战术,东晋转守为攻,淝水大战拉开序幕。

三、动摇军心

383年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领5000精兵进攻洛涧,取得大胜。苻融命前秦军沿淝水列阵,东晋军队无法渡河,两军隔河对峙。

为打破僵局,谢玄派出使者投书:"你们大军深入,却阻止我军过河,这是要长久相持,而非一决胜负的战法。不如你们稍稍后退,让我军过河,一决雌雄。"

军事会议上,前秦的将领们纷纷反对,只要我们阻住河岸,晋军就没有办法。我们人多,相持下去必胜无疑。但苻坚想起了"半渡而击"的常胜战法,只要前秦军稍退,东晋兵过河一半时,以铁骑掩杀,无往而不胜。

老大的战法不无道理,苻融回复谢玄,约定时间,秦军后撤。

秦军后移,让出了河岸,晋军奋勇争渡,立即投入攻击。苻融指挥军队将要反击,但没想到北府军人人奋勇,很快杀到马前,苻融的马匹意外倒地,阳平公苻融被杀,秦军混乱之际,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

风声鹤唳,前秦的小退一点点放大,最后变成了自相践踏的大溃败

结语:

淝水战后,朱序逃回东晋。任监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兵洛阳。他多次打败西燕皇帝慕容永以及翟辽,继续为东晋的国家安全东挡西杀。

朱序虽为重将,并未进入决策层,而在东晋生死存亡之际,可以说,正是朱序坚定的爱国心与苻坚任性的待降方式,合力引导了肥水之战的结局。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66,敬请点击"关注",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