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照不好别怪手机:带你了解大光圈模式,怎样避免发“尬图”

 数评时代 2020-11-02

现在不少新手机都配备了双摄,尤其是很多国产旗舰机型。虽然双摄方案有很多种,但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提供能虚化背景的“大光圈”模式。但对于不少用户来说,有时候大光圈模式拍照也实在是尴尬。其实原因很简单,毕竟它是通过算法来实现的,有些拍摄方式并不适合,要注意回避。

在小米手机6进军俄罗斯之际,雷军转发了一条来自小米高管的微博,内容就是一张用小米手机大光圈模式拍摄的照片,粗看还可以,但细看就只有“real尴尬”。

其实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已经很注意技巧了,一身黑蓝配的“乔布斯装”与背景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对于手机处理虚化相当有利。不过还是有一部分被“虚化”过头了,边缘与背景融为一体。

比如把人物放大一下,可以看到头发、右边肩膀有一部分都被手机错误识别,导致“假虚化”风格特别明显。其实这跟手机无关,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只要放弃这样斜45度摆造型,尽量正对镜头站着,或者不要斜的这么明显,就基本不会出这种问题。原因下面会说。

对于小米来说,展示大光圈效果时发“尬图”已经不止一次了,比如官方的红米PRO刘诗诗样张,简直是在自黑。这跟手机好坏没有关系,而是拍摄者没有弄懂手机大光圈的特性。如果用其他品牌的手机拍,一样会尴尬。不信?评价君就亲自上阵拍尬图。

上图是评价君用手机随手拍的小蓝车,就尴尬的不得了。这是专门为了演示失败效果而拍的,注意旁边那辆折叠自行车的车把,一半是正常的,另一半陷入到背景中被虚化了。

那么怎样拍摄出正常的大光圈模式呢?划重点:第一,主体和背景距离越远越好,而不一定是颜色反差越大越好。第二,构图能简简单单分出两层,被拍摄的主体最好是“纸片状”的,而且尽量不要展现出景深效果或者透视效果。第二条说人话就是尽量正对镜头。

对于第一点很好理解,比如上图中评价君拍的F0.95样张就是例子,各位能拍出这样效果吗?虽然细看也有毛病,但至少不会尴尬。一般来说拍摄主体最好在2米以内,离背景环境越远越好,这样手机通过变焦或者双摄对焦能正确识别出主体与背景的边界,即使颜色反差不很强烈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最多稍微变一点角度再拍一下就行了。

对于第二点好多人可能会不注意,透视效果真的会成为大光圈模式的大敌吗?其实刘诗诗样张已经给出答案了。

评价君随手找了手机中的两幅图做说明。如果拍摄大光圈效果,第一幅会比第二幅成功率高很多。

第二幅图里的花是展开的,展开之后有了纵深方向的距离,也就有了透视效果。这种情况下手机通过双摄变焦识别主体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因为容易虚化而被识别成背景,最终可能就是真的拍出了“尬图”,评价君能拍成基本正常也只是走运罢了。但第二幅近处花瓣、花蕊位置已经太靠前,手机对花茎部分的识别已经变得不正常了,如果花再开得大一些,失败率更会成倍提升。

说到这就必须再强调一遍:大光圈模式最佳表现环境是构图能被分成简简单单的两层,一层是尽量靠前的主体,一层是尽量靠后的背景。主体越“平整”越好,尽量不要有纵向的延伸,能正对镜头就不要斜着,大光圈模式对此容忍度相当低。比如刘诗诗斜着身子把胳膊支起来,胳膊肘在纵深方向和面部主体之间有了接近一个肩膀的距离,大光圈模式必定会识别错误,无法幸免,再加上车窗本身也有透视效果,这种构图几乎任何手机都无法拍摄出正常大光圈效果的。

所以,大光圈模式说难也不难,但毕竟是一种通过算法实现的拍照效果,与我们正常情况下对拍照的认知稍有区别,只要掌握前面说的两个要领就不至于拍出“尬图”来。相对于相机来说,手机拍摄更加方便,但毕竟它和相机不同,转换下思路,你也能拍出好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