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搜集隐私算新闻吗?其实早就被发现,用户却只能当阿Q

 数评时代 2020-11-02

最近随着中消协发布对100款APP的隐私情况测评报告,在应用面前没隐私的问题又被腿上风口浪尖。根据中消协的评测结果,很多应用都有过度获取权限的问题,其中一些应用根本让人无法理解申请权限干什么。金融理财类的产品则是重灾区,在所有APP里评分最低。不过,这种事情难道是刚被发现吗?

评价君回想起了vivo NEX刚发布时候的事情。得益于这款手机特殊的电动摄像头设计,在使用某些特定APP的时候,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会自动打开又缩回去。后来经过澄清大部分情况下这只是程序闹出了乌龙,但并不能用乌龙来解释一切,比如某国外软件就被实锤了。于是随着vivo这款新旗舰到来的就是一场关于隐私的讨论。

而后来vivo索性升级系统,把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调用都加入到了监控中。评价君当时说这一波营销做的真是无可挑剔,既升级了功能又赶上了热门话题,而这个热门话题恰恰又是随着vivo新品发酵起来的。即便手机没有“偷听”或者“偷看”,因为这件事引起的隐私问题也引起了关注,比如为什么APP要短信权限、为什么要读取通讯录等等。

所以在评价君看来,中消协的这份报告仅仅是把大家都知道或者都能猜到结果的事情做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很难说因此就让更多人关注隐私问题了。相反,评价君反而觉得某些APP吃相难看。就像前文说的,半年前很多人就已经在关注隐私问题了,现在还能在中消协评测榜上拿低分,也许没把保护用户隐私当回事,也许更没把用户隐私当回事。

那中消协这份报告出来之后,手机APP过度获取权限乃至搜集用户隐私的状况会有好转吗?评价君觉得可能性极小。首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的话题了,如果真的能够遏制隐私泄露,也已经早就遏制住了。其次很多APP过度获取权限都是明目张胆进行的,要么引诱用户勾选同意,要么不给权限直接拒绝运行。说白了这并不是窃取,就是光天化日明抢。

评价君还是会稍微乐观一点看待问题。虽然某些应用可能会导致信息被抓取,但这些信息如果汇总到坐拥成百上千万人的数据池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除非某些特定的关键信息有巨大商业价值,否则绝大部分情况下数据仅仅是被用来搜集和存储,成为广告商手里的资源。所以相对于信息被盗造成经济损失,评价君更关心的是会不会带来更多骚扰。不过即便用户如同阿Q般乐观,某些APP搜集用户信息也是必须被谴责的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