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明珠说国产车粗制滥造,她说错了吗?

 数评时代 2020-11-02

最近,话题女王董明珠又成为话题焦点了。3月3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中,董明珠在节目中提到“中国的汽车有一点粗制滥造”。她还表示,“因为它的精度不够,没有精准的模具,就做不到那么精致,磨合、配合就有差距”。

实际上,这是她在谈论为什么要进军模具行业时谈到的一些话题,但引起了很大关注。这一言论激起了国内汽车大佬们的回怼,包括东风汽车、长城汽车董事长都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并表示中国汽车制造水平是世界水平,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虽然高层的意见交锋很短暂,但这一话题在网友中引起了很大反向,很多人认为董明珠说得没错,国产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提高整车使用寿命,过保修期之后的使用体验上,都需要提升。

实际上,经过多年与合资车的学习,国产车企在经验上已经十分丰富,但不得不说,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一,为了迎合市场急功近利。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几年一变,从一开始的紧凑型车、小型车受欢迎,到SUV受欢迎,又变成中型车市场表现更好,而有些车企也为了迎合用户,推出了太多的的车型。

比如SUV火爆的时候,有的车企便推出众多SUV,尺寸从小到大,这对于设计,配件管理,质保等都是巨大的压力,并且很有可能一些车型沦为陪衬,这样购买这一车型的用户也不会得到好的全程服务。

二,配件整合能力依然不如日本。现在很多车企在制造上确实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冲压车间、涂装车间、焊装等的自动化率可达100%。但问题是,安装精密了,但配件是否都是在严格标准下经过精密的制造,还是一个问题。有些企业,也存在配件供应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相比之下,日本车企对零配件的主导控制力极强,不断提升精度,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经过多年打磨,日系配件重量更轻,韧性更好,耐腐蚀性更强,在长期使用中,会带来更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国产车在性价比、功能、坚固性上占优,但在配件精度方面,在供应链管理上,肯定是弱于日系车企的。

三,国产车企仍处于成长期。日系车企已经形成了丰田、本田、日产等为首的核心品牌集团,技术力强大,品牌价值也十分强大。

在2018年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上,前十名分别是丰田,奔驰,宝马,福特,本田,以及日产、奥迪、特斯拉、铃木、大众。国产品牌想进入前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那么,是不是董明珠来造车,就会大不一样呢?相比起国内车厂来说,从头再来显然难度更高,时间会更长,弯道超车的情况在绝对技术和资金实力下很难发生。

那么,国产车还有机会吗?显然是有的,在技术积累足够、资金相对充裕,市场环境向好的前提下,国产车企这几年提升很多。很多老车主表示,看到了国产车实实在在的进步,现在是不吹不黑阶段。接下来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国产车企不如去打造内功。

具体来说,减少车型,比如像比亚迪,电动车提供元、秦、宋、唐四款也就够了,即使推新品,也不要太分散,比如比亚的新品S2EV就和元EV基本相通。

同时,提升车主长期使用的感受,增加质保时间,或者让消费者付费增加质保。如果一个国产车车主在使用五年的老车时,车内异响连连,那么他自然会变成一个国产车高级黑,而如果车况保护较好,则会让其成为天然的自来水。

还有的车企正在打造平台化,这样可以更好地统一配件,提升质量,降低成本,这也是应对中国配件产业水平不足的一个方法。但长期来看,提升配件掌控力,提升配件品质仍然是核心一环。

实际上,现在国内车企过多,但优秀的配件企业很少。更多优秀的配件企业的出现,将有助于国内汽车竞争力的总体提升。现在看来,随着电动车的兴起,动力电池领域渐渐出现明星配件品牌,这可能为未来中国配件业的崛起提供一个契机。而有这种可能,也许董明珠在模具领域的发力,也许还真能成为汽车业学习的榜样。

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车企也能做出车界传奇丰田卡罗拉那样的车型,并且培养一大批忠心的车主,这样国产企业可能就真的成为世界水平,全球领先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