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日本政界一直参拜靖国神社?

 种花家的熊孩子 2020-11-02


©进击的熊儿子出品

执笔|晓Pony

如若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本月的21日到23日,是靖国神社例行春季大祭的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将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被称为“真榊”的祭品。

我国外交部及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切实落实中日四点原则共识,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但相比较德国二战过后的认错态度,以及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天一跪,我们这个老邻居的反人类参拜似乎比姨妈还要准时。特别是其否认历史,毫不悔改的态度,确实让我们觉得难以接受。

▲华沙之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参拜靖国神社呢?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延着历史的时间线,我们不难发现,明治维新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明治维新的改革不彻底性,使得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也正因如此,武士道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由于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但国内市场狭小,使得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便以对外侵略扩张为目的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此时,中世纪的武士道精神逐步堕落成军国主义。他们开始大肆侵略,获得巨额战争赔款用来发展资本主义,渐渐成为东亚强国,与此同时,军国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

此外,美国的放虎归山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有了参拜的底气。

二战战败后,美军当局在占领日本后期放弃了前期执行的惩治日本侵略罪行的进程,放虎归山,致使原战争势力重返政坛,进入政界主流,有的当到了首相和阁僚。(现在,不少日本政客就是其第二代、第三代的“世袭议员”)

法西斯政权在二战中崩溃的极端右翼势力也开始抬头。他们鼓吹"皇国史观"、"种族优秀论",鼓吹复活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希望恢复历史上专制暴虐、侵略邻国的时代,奉行弱肉强食的强权主义,主张通过侵略和征服来确立日本的国际地位。

所以在信奉军国主义的日本政界的眼中来看,参拜这些为国家安定的“为军国牺牲的忠魂”,是绝对“忠诚”的一种体现。当然,这也迎合了某些否定侵略历史的极端右翼实力。

如今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是二战甲级战犯、前日本首相、自民党高层岸信介的外孙。

▲安倍外公岸信介

从安倍的言行来看,他很好地继承了外祖的“衣钵”,在政治理念上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右”。

中韩两国对于这个犯错不知悔改还装着不定时炸弹的邻居十分头疼,特别是在安保法案,通过以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军国主义头抬得更高了。

虽然日本国内也有反对参拜的声音,但明治维新后的多次战争也许给了当局维护军国主义的信心,一意孤行,多次否认历史,否认侵略,为侵略战争罪行开脱。

然而,日本这位邻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邻国关系恶化实属不明智之举。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一家独大的局面也不会实现。须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本文系作者写于2016年10月22日,本号作部分改动后刊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