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硬件双轮驱动,华为Mate40系列开启多产业协同集群之路

 壹观察 2020-11-02

智慧全场景时代,是硬件分布式能力+智慧全场景入口能力的比拼。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三年,5.6亿美元,5nm,153亿晶体管,EMUI11...... 

这些“关键词”背后,是华为历史上最强的一代旗舰新品,同时也是研发历时最长、难度与挑战最大,聚合新技术最多的一代Mate系列。

“ 我认为是最困难的一代旗舰”,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感慨称。

“从EMUI11角度我认为是变化最大的一款产品,特别是把鸿蒙的很多分布式技术放进来了”,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对《壹观察》表示。

这些信息,足以证明这是华为充分聚合软硬一体化技术实力、淬炼而出的全新一代Mate旗舰,就如华为对其的定义:“跃见非凡”。

01

最强也是最难的一代华为旗舰

在Mate40系列发布会之前,余承东对外透露了一个重要数据“历时三年打磨”。

《壹观察》在对话环节提出这个时间节点问题,李小龙对此表示,这实际上包含了芯片(麒麟9000)的研发时间。也就是说,Mate40系列从立项开始就是与搭载芯片并行的,这种软硬件一体化深度结合能力、差异化产品定义能力,远优于采用第三方芯片的手机企业。

对于“最困难的一代旗舰”,李小龙认为:一方面,是外部困难与不确定性,给产品研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就是来自麒麟9000作为全球首个5nm 5G SoC芯片带来的巨大挑战。

李小龙解释称,这是华为第一次做5nm的SoC,无论对华为自身还是业界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对于一个芯片公司来说,很多IP可以从外面购买,但5纳米推进速度太快了,当时很多过去传统的IP公司跟不上进度。以麒麟9000为例,就采用了华为大量自研IP,芯片的自研工作量和开发量相比过去大很多,开发周期也很长。

华为海思之前做芯片讲究“一版搞定”,这样效率很高,但对终端产品定义和研发却会带来更大风险,因为没有给产品留出足够的打磨、验证、试错的机会。因此采用5nm制程的麒麟9000启动更早,开发周期更长,在2019年第一版麒麟9000就已经拿到了,就是为了更好地给产品做技术和功能验证。

这也是华为Mate40系列成为研发历时最长、难度与挑战最大的一代Mate的重要原因。

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甚至远超外界之前对麒麟9000的性能预判。

数据显示,麒麟9000是全球首款5nm 5G SoC,集成了153亿晶体管,在性能、功耗、AI、5G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大幅跃级。CPU升级到Cortex-A77,相比高通骁龙865Plus性能提升10%,同时能耗降低25%。搭载了2大核+1微核的NPU架构,相比高通865 Plus AI算力提升约30%。

GPU一直是高通芯片的领先优势,也是外界对麒麟芯片最强的期待之一,麒麟9000搭载了全球首枚24核Mail-G78GPU,在全新5纳米制程加持下,相比高通骁龙865 Plus性能提升52%,能效降低50%。余承东在华为Mate40系列发布会上表示,麒麟9000 GPU与友商最新发布的处理器(苹果A14)性能一样好,“吊打”其他安卓手机50%以上。

麒麟9000被定义为“华为第三代5G通信芯片”。

原因之一,麒麟9000是全球首款5nm 5G SoC芯片,聚合了华为业界具备引领优势的5G SA解决方案。5G上行速度比采用外挂X55基带的A14快6.8倍,骁龙865 Plus快5倍,下行速度比A14快2.6倍,比骁龙865 Plus快2倍;李小龙解释称,这实际上是华为倡导的“5G超级上行”概念。华为发现,用户在5G基站附近的时候上行速率会很好,但距离拉远之后上行速度会急剧下降,重要的原因是手机电池续航的原因,发射功率相比基站来说非常有限,而采用麒麟9000的Mate40系列手机目前相比友商的5G下行速率提升一倍,上行提升则“不止一倍”

另一个原因,麒麟9000是全球唯一支持“双卡并发上网+通话”功能的芯片。对于用户日常使用来说,一边通过耳机通话/语音会议,一边进行手机上网和APP使用,是常见的生活刚需。李小龙对此表示:“这已经成为5G手机最底线的要求。”

一个运营商网络运维工程师曾在社交平台上写过一篇文章:5G初期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他平常收到用户投诉5G信号不好,往往先问对方用的什么5G手机,如果是华为,他会马上跑过去调测,因为“对5G网络的测试优化很有价值”。而如果用的某品牌手机,他则会建议“您先换个手机再试下”。

2019年华为Mate30系列发布之后,李小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了研发数据:“3亿美金、3000人”。在Mate40系列发布之后的媒体对话环节,《壹观察》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李小龙回答称:Mate40系列手机不包含麒麟9000芯片,研发投入达到5.6亿美元(接近38亿元人民币),成为不折不扣“史上投入最高的一代Mate旗舰”

02

华为手机顶级影像如何再进一步

影像一直是华为手机具备持续创新引领的优势领域,按照余承东之前的话来说就是“持续甩竞争对手一条街”。

华为Mate40系列带来的“超感知徕卡电影影像系统”,同样做到了这一点。

以“超大杯”华为Mate40 Pro+为例,采用了5000万像素超感知摄像头+1200万长焦摄像头+800万像素多反射潜望式长焦摄像头+2000万像素自由曲面电影镜头+3D深感摄像头的五摄徕卡影像组合,使用了华为向索尼定制的那颗1/1.28英寸的“超大底”,配合5000万像素超感知摄像头拥有的超大尺寸RYYB传感器和全像素8核极速对焦,带来了细节、色彩,以及在暗光/夜景等各种光线场景下手机影像能力的再次跃级。

根据DXOMARK公布的最新数据,华为Mate40 Pro以136分再次“屠榜”,领先第二名3分。在手机评测中,DXOMARK评价为“热爱拍摄广角照片的摄影者的绝佳选择”,以及“测试过的最好的视频机型”。而“超大杯”华为Mate40 Pro+,影像进阶必然会更强。

与华为P30 Pro相比,Mate 40 Pro在影像模组镜头选择上的一大特点,是将上一代的4000万像素电影镜头替换为一枚2000万像素的电影镜头,原因是什么?

李小龙对此解释称,上一代4000万像素采用的是全像素八合一工作方式,目标是提升夜景/暗光下的对焦与影像表现,最终也达到了这一目标体验。但伴随5G时代用户对视频拍摄与创作的大量增多,华为关注到用户使用4K视频录制的需求越来越大,八合一之后其实只剩下500万像素,500万像素对于4K尤其是防抖的需求(防抖还要裁减一部分像素)来说其实是不够的。而这一代2000万像素电影镜头是像素直出的一枚Sensor(传感器),像素反而更大,留给裁切的空间也更大,所以防抖性能更好了。同时,麒麟9000搭载的ISP 6.0,在业界首次实现ISP+NPU融合架构,可以带来更好的手机暗光/逆光影像,“电影镜头”的能力与体验可谓进一步提升。

同时,这枚2000万像素镜头还具备另一个“独门武功”——自由曲面电影镜头。华为在手机上一直想做超大广角,但超大底+超大广角,一定会面临畸变增大和边缘画质下降的难题,因为镜头视觉是圆行而传感器是方形。所谓自由曲面镜头,就是把传感器的矩形范围内的像素和清晰度等各方面指标提到更高,把畸变解决掉,牺牲不要的区域,改善有效的区域,这就是自由曲面镜头的最大价值。

但是,自由曲面镜头只能从物理上解决光学畸变的问题,拍摄中出现的“透视畸变”问题,用光学是不能修正的,这方面就需要华为独特的XD Fusion图像引擎,通过强大的AI边缘计算能力与算法能够把人在边缘的透视畸变矫正回来。李小龙强调称:其他厂商做出的畸变矫正往往只针对人脸,背景特别是墙面线条会发生弯曲,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Mate40系列最牛的地方,在于把人脸畸变矫正回来同时,背后的景还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失真,从而获得更贴合实际的自然成像。

由此来看,华为Mate40系列的影像能力再次进化的背后,同样是华为软硬件一体化整合创新的结果,也是行业“硬件决定下限,软件决定上限”这个影像规律的最好体现。

03

EMUI11:华为打开了新赛道的一扇门
用户“旦用难回”

研发历时最长、难度与挑战最大、跨越度最高,同样适用于华为Mate40系列搭载的EMUI11系统。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对《壹观察》表示,EMUI11的进化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维度:

首先,技术维度

华为把鸿蒙OS分布式技术的底座都已经转到了EMUI的系统里面来,用户可以跟华为PC、Pad、手表、手环、智慧屏等智能设备,以及美的、九阳、老板等品牌的终端产品完成智能连接。今年双十一美的就会有十几款产品搭载鸿蒙系统,与搭载EMUI11的华为手机可以完成全新的智慧全场景体验。

第二,交互维度。

王成录表示,EMUI未来的交互走向,主要有三方面:

个性化,UI的终极目标一定是个性化的,一个UI界面无法满足十亿用户的需求。所以无论是安卓还是iOS如今都走向了AOD创新。EMUI11在这个方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人因研究,华为两年前正式开始了“人因研究”,并且首先在EMUI上实现了落地。改为比如在EMUI上实现的一镜到底,丝滑流畅的动画效果。王成录称,人因研究这条路已经被证实是无比正确的,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把体验好的科学规律找到,将其变成EMUI引擎的算法模型,并不断打磨找到最好的感觉。

跳出单设备UI,基于分布式技术,多种设备的组合可以更好地感知用户的状态与所在的综合场合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场景化、更加智慧的个性化交互服务。

第三,安全维度

在用户关注度极高的系统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华为Mate40系列从内核到系统构筑更全面的隐私安全保护,比如TEE OS安全微内核获全球商用OS内核最高安全等级的CC EAL5+认证;3D人脸与屏内指纹双重生物识别,信息全程在独立的微内核完成;以及隐私备忘录和照片脱敏等隐私保护新功能。

王成录称,EMUI与Mate40系列是一个完整的全栈安全技术方案,可以做到手机使用不会被打扰、信息不泄露、使用过程不会被追踪。华为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规范制定,而华为Mate40系列则是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

第四,智慧全场景维度

王成录认为,整个行业目前处于非常关键的风口,万物互联已经到来。IoT并非是一个新话题,之前业界谈了十几年,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仍旧把智能视为一个独立的设备,也就是单机/单屏智能,这种IoT是注定没有发展,也没有未来的。鸿蒙操作系统创造的分布式技术+智慧全场景理念,会诞生真正的“超级终端”,因为分布式技术会将所有硬件能力进行解构,推动的是系统级底层的互联变革,这跟很多企业目前还停留在单机智能、单屏交互、应用层连接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赛道。

令《壹观察》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王成录在对话中做出的三个重要判断:

第一,功能手机时代之争,主要解决的是外观的区别,因为大家使用的硬件方案基本一样;智能手机时代之争,是应用服务与生态的较量,核心是软件之争;而智慧全场景时代,是硬件分布式能力+智慧全场景入口能力的比拼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生态,诞生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与互联网公司。在万物互联时代,基于“超级终端”与智慧全场景生态,未来的创新空间与商业变量相比移动互联网“十倍都不止”。

第三,智慧全场景的时代已经被打开了,对于用户来说,这是“旦用难回”,对于企业与开发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与安卓和iOS不同的全新赛道。今天华为已经迈入了第一步,后续动作会越来越快,充满了巨大的创新变革与增长机遇。

对于外部“极限施压”带来的挑战,王成录回应称,2019年5.16之后华为与谷歌基本上中断了技术交流,但从EMUI10的情况来看,用户系统升级后,体验满意度反而达到了EMUI历史最高水平。这证实了一个判断:与谷歌的深度合作要分两面来看,一方面会让手机厂商市场拓展更迅速,另一方面也会限制华为自身技术与系统能力的更快布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特别是华为的“松湖会战”,华为EMUI取得了历史上最大技术、能力与体验的一次跃级,比如Mate40系列上实现使用36个月流畅性仅比最初下降2.5%,系统长用如新,在多屏协同、智感支付,智慧全场景能力上都有重大提升。

王成录透露称,EMUI11将会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用户升级,现在规划确定的机型有37款,已经公测完成23款,剩下的还有14款也很快,总体升级量会超过2个亿,升级率会超过90%。“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反而会觉得更好”,王成录强调称。

04

《壹观察》评论

干将铸剑,三年乃成。

三年,5.6亿美元,5nm,153亿晶体管,EMUI11...... 这其中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华为聚合了自身诸多技术、资源与人力“淬炼”而成的结果。

这也回答了业界曾经讨论多年的一个问题:国产手机厂商都在追求旗舰与高端,为何目前只有华为取得了用户口碑、规模出货、全球化与品牌势能的成功?

答案在华为“八年十代”的持续打磨中,即使面临前几代“叫好不叫座”甚至内外部质疑的困境,华为仍旧毫不迟疑的坚持前行。

答案也在外部“极限施压”之下,华为采取“死战不退”的坚定态度,这是一种技术自信力,也是与合作伙伴、全球用户“在一起,就可以”的凝聚力。

而“最强一代Mate”,就是这种最硬核、最有力的反击方式。


END

「壹观察」创始人宿艺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编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搜索「壹观察」

百家号、微博、抖音搜索「宿艺」关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联网汽车丨智能家居丨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yiguancha_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