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素材┃第3期:天下第一行书是怎样炼成的?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素材来源/作文评点网

同学们好!

欢迎收听“细说素材”。这一期当中,我们带给大家的是《天下第一行书是怎样炼成的?》。

天下第一行书?这个提法可能不少人没听过。但如果说王羲之!你可能马上脱口而出——《兰亭序》。

作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7岁就开始练字,被人誉为“小神笔”。朝廷中有位名叫王敦的大将军,常常把王羲之带到军帐中去表演书法,天色晚了,还让他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有一次,王羲之一觉醒来,听见房间里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谋士钱凤在悄悄商量造反的事,他们一时忘记了睡在帐中的王羲之。听到谈话内容后,王羲之非常吃惊,心想,如果他们想起自己睡在这里,说不定会杀人灭口呢!怎么才能渡过这一关呢?

情急之中,他吐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突然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把他杀了。”等他们掀开帐子,发现王羲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才保住了性命。

当时人们都称赞王羲之有智谋。在危机面前一味害怕是没有用的,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

其实这个故事很少被引用,也可能是以机智、聪明为主题的文章比较少的缘故。

所以如果我们绕过故事的整个情节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说:书圣王羲之自幼机智过人,否则他绝逃不过命运中的那一劫!

没有聪明过人的机智,他肯定会成为密谋造反的王敦和钱凤的刀下之鬼!那样的话,我们就无缘见到书圣留给后人的被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那么王羲之的成圣之路是怎样炼成的呢?他师从于谁呢?

王羲之自幼便刻苦练习书法。他从7岁就跟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练字十分刻苦持久,随时随地都练,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光下的池边悬肘练。

这个卫夫人是个有名的书法家,叫做卫铄,卫夫人师承钟繇。这个钟繇就是我们在《三国演义》中见到的,被曹操委以镇守关中重任,功勋卓著的司隶校尉。

钟繇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王羲之自然也精心研究过钟繇的书法作品。光有好的老师还不行,自己必须勤奋练习才行!

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之久,由于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成了“墨池”。这里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难看出他练字的艰辛。

有一次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成名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18口水缸里面,你把18缸水写完,自然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和成名的缘由了。”他的儿子真的把18缸水用完了,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

我们一般怎么形容王羲之的字呢?八个字: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可见字写的是非常的潇洒,但这种潇洒的字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磨炼。

可见,只有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最坚实的阶梯。有人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一个人要想走得远,走得好,需得立足当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为。

君不见,书家圣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游若蛟龙,翩若惊鸿,是因为他临池学书,废寝忘食,常年洗笔将一池清泉染成浓黑。你看又是一句话的素材压缩!作者把王羲之的故事压缩成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立足当下、一步步走下去。

王羲之能通过自己20年的努力,走向成圣之路,这个着实不易!一千多年后我们还能知道他的名字,领略到《兰亭序》之美!这种贡献是令人仰慕的。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