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郭杜街道小仁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距今郭杜街道办仅2公里。西太公路从村东通过,韦斗公路经村北可达咸阳。交通便捷,经济发达。

2个村民小组,245户,1080人,1200余亩耕地,开始被西安高新区部分征用。

村名来历,关于古毕塬、西周王陵、冢的民间传说,见“大仁东村”。

另据村中老人们回忆,小仁村原为一座古城堡,门楼雄伟,城墙高耸,壕沟环绕,村民出入于东、西两门,西门城楼匾额上有“西望瑶池”。城门洞进入口还有照壁一座,1955年组建高级社时城楼、城墙和照壁一并被毁,砖瓦木料被国庆管区收作公用。那时,村外有南北官马大道(俗称大义路)一条,通往南山,途经村西的土地庙(群众称之烧汤庙,即为过往歇脚者舍汤供水)、柏树林、桔树林等地。为了平衡风水,村西北、东南还各建宝塔一座。村西南与甫张、羊元、仁西四个村交界处,曾有传说中的唐代大将刘弘基、殷开山等大墓。

20世纪70年代,村中仅有一个翻砂厂,30多名型工、普工,在邻近甘河乡(即今兴隆街道)聘请炉工,采取地窝式生产排污水铸铁管,后改钢模式,年产值20余万元。以后一、二生产队各办一个翻砂厂,主产铸件,搞来料加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些铸造行家里手开始庭院炼铝,铸造出了甑箅、锅盖、豆腐干模具、沙发扶手等铝制品,接着又搞铸铁管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形成农村个体化商品生产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全村近三分之一人家投入翻砂铸造业,他们的排污水管、污水井盖成为西安二环路、北大街等重点巷街道路的指定产品,被一批批集装箱满载着送往陕南及西北各地。

住宽敞豁亮的两层楼、三层楼,开桑塔纳小轿车。同时,有的办起纸箱厂,有的购买各种类型汽车兼营运输,有的在西安等地开设水暖器材专卖店,一个铸造专业村正在朝着生产的广度深度、销售一体化健康发展。

21世纪,由于运输、原材料、销售诸多因素制约,人们将致富的目标转向了与时代同步的务工经商方面。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