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网回顾:大心脏到底是什么?

 网球之家 2020-11-03
温网回顾:大心脏到底是什么?

2019年温网已经结束了好多天,尽管这场温网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男单决赛的热度已经有所下降,但是这场经典决赛还是让人回味无穷。德约科维奇对阵费德勒,德约在面对两个赛点时凭借一颗大心脏成功破掉了费德勒的发球胜赛局,并将比赛顽强拖至12:12,在随后的抢七中凭借稳健的发挥,一举拿下比赛。

赛后,如果有留意媒体的报道,出现最多的字眼可能就是:“费德勒漏赛点”、“大心脏”、“逆转”,等等。我们往往将在深处绝境时,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沉着应对,顽强改变落后局面、实现逆转,称之为大心脏。到底什么才是所谓的大心脏,大心脏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温网回顾:大心脏到底是什么?

其实整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基本都处于一种处变不惊、极其冷静的状态,无论是丢掉一个关键分或者一盘,还是拿下一盘或者一个关键分之后,双方都没有表现出我们在比赛中常见的负面行为或者激动地庆祝、自我激励等。比赛比拼的不光是双方自身的硬实力,就某些方面而言,其实比拼的还有“内力”。正如德约科维奇在赛后谈到:“今天上场之前,我就向自己保证,我得保持冷静。”这种赛场上的冷静就是所谓“大心脏”,这种冷静并不是一时的,而是在整场比赛都必须持续保持、一以贯之的,尤其是在面对赛点这种极其关键的分数时,这种冷静往往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赛场上,心理表现其实和自身实力有很大的相关性,自身实力决定了你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你实力不如对手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扮演一种冲击者的角色,这时候,如果有一种搏杀的心态,往往会给对手造成不小的冲击。但是随着成绩的逐步取得,心态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时候,那种“输不起”的想法就会随之产生,很容易造成额外的压力,也许这就是兹维列夫对阵低排名选手经常崩盘的原因之一吧。回到温网决赛,德约科维奇之所以能够挽救赛点、拿下比赛,我想主要是他将自己放在了比较正确的位置上。要知道,现阶段,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就自身实力而言,各自比赛的赢面其实是相当的。在面对20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全球主场的费德勒,德约做到了相信自己和接纳自己。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手就处于自己想要达到的那种高度,德约处于冲击者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调整对于德约来说至关重要。正如其赛后谈到:“每当观众喊罗杰的时候,我就会想他们在喊诺瓦克,这听上去有点蠢,但是我就是这么说服自己的,Roger和Novak的发音有点像。”身为15届大满贯冠军的得主,将自己视作冲击者很难,但是德约做到了,这也许就是巨头们其伟大之处吧。

温网回顾:大心脏到底是什么?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赋予“大心脏”更多的额外的意味,无论是处于报道的角度还是处于别的目的,或多或少都会在其本身有所添油加醋,也许这更符合我们想要创造出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吧。试想,如果小德在挽救两个赛点之后没有顺利拿下比赛,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报道的更多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小德顽强拯救两个赛点最终遗憾输掉比赛,费德勒创造历史等等。我们通常会给胜利的一方赋予太多额外的东西,事实上,即使小德最终输掉了比赛,其强大的心理素质就会因此大打折扣吗?此外,费德勒在面对自己的发球胜赛局被破,及时调整,克服心理波动,将比赛进行下去,直至12:12后的抢七,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心脏”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言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