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立宪 | 不应该有那么多人被称为''文艺青年''

 0920风 2020-11-03

读库创始人

张立宪

对张立宪的采访约在读库编辑部新家。办公区还在陆续完善,读库的年轻人把临时放书的大屋子腾出来,为我们提供录制场地。

一起就绪,采访开始。

广播版音频请戳👇

张立宪:职场里,不要总拿热爱说事儿👇




摘 录
高   莉:
           为什么大家称呼您'六哥'?
张立宪:
           因为我是大学宿舍里的老六。可能中国有多少个大学宿舍,就应该有多个老六,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老六不仅我们宿舍的人这么叫,其他人也这么叫,随着年龄见长,就变成了“六哥',变成了'六叔'。 
高   莉:
         给六哥介绍一下。今天现场这些都是我们咖啡屋团队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固定的班底。除了那位穿粉色体恤的小朋友,那位小朋友喜欢、追随了您整整八年。我先问一下六哥,您觉得这么多人这么多年喜欢您、追随您是为什么?
张立宪:
         我认为可能是和我一起去追随另外一个东西吧。我认为我们做编辑的,其实就是一个仆人,就是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为思想、知识和人类智慧服务的仆人,其他的读者可能和我一起去追随那些思想和知识,我是这么理解的。
高   莉:
            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您吗?
张立宪:
           我不知道,我只关心他们是不是花钱买我们的书。

张立宪和读者小孟

高   莉:
         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您对人的尊重。她给我看了几篇您写的《读库》招聘启示,我看到那个招聘启示的时候,居然有点小动容。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哪家企业负责人会那么去写一份招聘启示。首先,亲自写的很少。
张立宪:
          首先,我们人少,所以我们的活儿就是大伙谁擅长干就干,对我来说写这个招聘启示就是,这就是我的工作。包括后来我面试的时候,很多人说,'哇,我没想到面试的时候能看到你'。我说,‘就应该这样啊,难道不看到我才是对的吗?’。我必须要对加入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负责,也对加入团队之后他的未来负责,并且我们一共就是几十个人的团队,这就是我份内的工作,没有什么好说的。 
高   莉:
           但为什么一上来就那么推心置腹?是您就这么想,还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入?
张立宪:
          因为我觉得,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会有一个误区,就认为,‘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到’,可能我们看了太多的励志片,看了太多的心灵鸡汤,一说就是‘你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实现’。我觉得不是这样,其实真正帮助你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的,是你的专业能力,是你的长期以来的坚持,不是说你对这个东西多么热爱,当然热爱也是必要的一个条件。所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应聘者,他们会反复强调,他多么喜欢书、多么喜欢阅读,甚至说‘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让我读书’,其实我认为这些反倒不重要。
         所以,为什么要给大家泼这盆冷水呢?不要以为只是爱、只是热爱,只是有信心就够了。当你从一个消费者转向一个生产者,当你从一个局外人转到一个局内人的时候,你必须要有这种清醒,就是你不要再用爱来表达你的爱了,对这个领域、对这个职业的爱,你要用你的专业能力,用你的协作精神,用你的理智,用你的冷静,用你的勤奋,甚至是那种自我反思、自我颠覆的精神来表达爱。如果这时候还整天强调爱,我认为甚至需要担心他的能力够不够?他能不能长久?所以,要先泼这几盆冷水吧。 


高   莉:
         可能也是因为写在前面的那两句话,让很多人就觉得六哥没有白白的喜欢,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您对大家的这种情义,也会让你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困难的时候,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帮你?
张立宪:
            我想'重情义',不应该是在我这个位置上,甚至不应该是第一个品德,或者在他的品德中不应该排第一位,远远有比重情义更重要的。
高   莉:
            比如?
张立宪:
          比如你对他的判断、对他的培养、对他的等待,你有没有付出足够的耐心等待他成长,包括你对他的判断,他是不是适合做这份工作。我也曾经很冷酷地把一些我们相处得很好的小伙伴给赶走。因为,尤其是年轻人,当他们进入到一个行业或者进入到一家公司做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错觉,或者说他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只是被外界推着走,或者被自己某一时刻的情绪,或者是某一段感情推到了那里。但是你真正要想长期成为专业人士的话,是需要冷却下来再做了决定,冷却下来,你到底还适合不适合做这个?我认为是允许人反悔的,也允许人承认自己并没有起初想的那么爱,是应该给大家留有这个余地的。

六哥的招聘启事,是这么写的👇
 读库在招人,要不要应这个聘?

读库的年轻人(图片来自张立宪朋友圈)



高   莉:
         我是在一次活动现场听您讲了这次库房迁南通的过程,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你们的读者都说可以帮忙,作为以书为生的儒商,你怎么看待大家对你的爱?
张立宪: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我没有想那么多。读库和我们的读者之间都属于那种不是很愿意表达的人,大家都是就事论事,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可能很多时候连句“谢谢”都不用说,就彼此就走开了,并且在生活中也不是那种特别喜欢打扰到对方的人。对我们来说,也没有整天拿遇到的各种难处去打扰大家,大家给了我们帮助,我们也不用哭天抹泪的觉得这个多感人,我想就把这种感激和感谢化成行动吧,因为大家对我们的要求不是说看我们挣了多少钱他们高兴,或者说我对他说几句谢谢,甚至我再给他免费打个折或者免费送他点什么书,他们图的不是这个,他们图的就是让我们继续把书做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继续我们的工作,别的废话就不要再唧唧歪歪了。

读库南通库房
高   莉:
            您觉得这是文艺青年的特质吗?
张立宪:
         我觉得这应该和文艺青年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这么做吧。我觉得“文艺青年”这个词一度被用得太多,用得太多之后就失去它本来的意义,用了太多之后,就会让很多人有误会,甚至会让很多人有情绪上的反弹。
         像我们很多词都被这么用滥了,比如说'美女',我想被称为美女的那个女孩也不会再有任何的开心,我自己养成很多年的习惯,我不喜欢叫人”美女“,并且我也希望我们的同事之间不要用”美女”来称呼,因为你这个公司、你这个团队不是讲究颜值的,我们就是要把书编好。我们也见过历史上的,包括现实中的那种真正美丽的女性,她们也不会强调自己的美丽,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美,我认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美丽
         包括很多已经被大家用的习以为常、张口就来的词,我觉得都存在这种被用俗用滥的倾向。“文艺青年”这个词也是这样,不应该有那么多人被称为'文艺青年','文艺青年'也不应该被那么多人视为一种损人的、骂人的词
高   莉:
          这个词用得太多,用的人和被用的人现在都对'文艺青年'有一种误解。我看您写了一篇公号,我能理解成为文艺青年正名吗?
张立宪:
         正名也称不上吧,我觉得文艺青年不需要做这样的说明、解释。并且这个词本身就很模糊,真正的文艺青年可能他自己反倒不在乎这个词。我觉得反正老祖宗给我们创造词儿很多,如果觉得'文艺青年'这个词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情绪上的反弹的话,我们就用别的词好啦。比如说,我经常用的就是“读者',因为跟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这些读书的人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内心就不认为他们是文艺青年,或者我认为'文艺青年'这个词多么贬义,我没有这么认为过。

关于文艺青年,六哥有话说👇
 重拾“文艺青年”这个字眼

张立宪在南通库房(图片来自网络)



高   莉:
          您最近说的比较多的就是'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在提这个概念之前,我个人从来没有把它们划分开,为什么您会把它们做区分?
张立宪:
           “读书人”这个词是一个固定词组,一说“读书人”,每个人脑海中可能都会有自己理解的一个形象,它也是被标签化的一个形象,甚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努力成为一个读书人或者一个人被其他人称为“读书人”的时候,他背后附带着很多信息在里面。但是我更喜欢'读书的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就一个动作,不需要带那么多的标签化的东西,也不用自我标榜,他在读书就是在读书。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自以为是读书人的人,他可能既没有读太多书,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像一个读书人。所以我觉得“读书人'这个词轻易不用,如果他真的在读书的话,至少我自己就认为他是一个读书的人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高   莉:
        您原来也说过,‘读书要趁早,越早好,十几岁、二十几岁读的书会渗透到你血液里、灵魂里’。读书,有没有在哪个年龄段有一些具体的方向?因为现在比如说像我们,甚至人到中年,读书还会很盲目。
张立宪:
          我自己是一个影音发烧友,因为我们那一代人青年时期看的都是那种录像带,后来VCD等等,画质特别差,缺什么补什么,所以对这种高清画质都有一种内心的饥渴,有一种强烈的渴求。我记得前两年,我去影音器材展的现场,人很少,现在没有多少人关注这种发烧器材,蓝光还是4K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新成长起来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高清环境里,他们不在乎,画质对他们来说不是第一位考量的东西。真正让我感慨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不在乎是不是高清,他也不在乎是不是一部电影,现在为了新的这一代观众,又生产新的这一种电影,几分钟就得有一个高潮,就得有一个梗,就得逗大家笑,就得有一个反转等等。所以像影史上那种大闷片、那种文艺片,我估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经看不进去,都已经啃不完了。
       包括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看电影,他们刷抖音就足够了。我们一个同事的小侄女,小孩拿着手机忙得连坐都懒得坐,半蹲着,就在那儿不停地刷。所以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一个少年、一个童年时期、青年时期,还能够完整地读一本系统性、结构性很完整的书,或者其他的艺术作品,我认为是越来越难了,真的是“虎口夺食”啊。
        有一代人非常痛苦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但是现在这些新的人类,让他们痛苦,给他们带来麻烦的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年代。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在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没有能够完整的,真正从背后的逻辑上、从结构上去了解一部文艺作品,去接受它系统的思想架构和这种知识结构的话,确实是挺遗憾的一个事儿。因为这种阅读也好或者这种体验,在大脑里形成的这种触突,在最应该形成的年龄没有形成的话,确实会对以后造成一种缺陷,我认为。所以,我觉得读书要趁早,比较早的读书,吸取的营养,这种东西它就变成你自己的骨头,变成你自己的血肉。如果稍微再晚一点的话,可能都像借来的东西,就是穿在你身上的衣服,挂在你脖子上的项链,它只是起到装饰品的作用,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看到很多十几岁的小孩就已经心智处在一种停滞状态,他的知识结构、情感反应、逻辑链条基本上都固化了,那这样的十几岁的小孩和50、60岁的人也没什么区别。很多50、60岁甚至70、80岁的人,他还保持着很多好奇心,很多想象力,很多改变自己的这种自觉、这种勇气和这种能力,我认为他们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年轻人
高   莉:
            所以,读书趁早,到现在您还是很坚持这件事情。
张立宪:
          是的。我觉得至少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促成你心智成熟、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能够尽快完成搭建,唯一最高效的办法还是读书,我想不到别的比它更好的方式。但是很可惜,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就是为了考一个大学,或者就是为了考一个GRE的高分,或者我就是为了怎么炒股,除了这种很功利性的阅读之外,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都不是刚需,所以很可惜。阅读,其实是很难的一个事儿,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智力上的挑战,甚至对你思想上的冒犯。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更容易的事儿,我认为阅读可能就是给少数人准备的,尤其在现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温饱无忧的时代,大多数人可能就是玩玩游戏,用键盘骂几句人就够啦,读不读书都没那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高   莉:
           更看重自己的哪种身份,商人的身份还是说读书人的身份?
张立宪:
         我应该更看重自己'商人”这个身份。我觉得商业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事情,它甚至是最伟大的事情。你把你的东西做出来,别人愿意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钱来买,很心甘情愿的,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并且你还能持续卖十几年。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书和别的不一样,假如说我买一个面包或者买一桶饮料,它的价格和价值几乎相当,你花两块钱买一个面包,基本上它不会给你带来200块钱的享受。但是书可不一样,你花20块钱买一本书,它有可能给你带来终生的影响,是用钱都没法计算的。大家买书往往看的是它的纸,500页的书可能就卖50块钱,100页的书就卖10、20块钱,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可不是那些纸,而是它上面那些内容。所以我觉得,我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它的这些产品能够让大家心甘情愿地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买你的书,读了书之后,他养活了你,然后还要很真心诚意对你说一句“谢谢”,我觉得这样的行业确实是没那么多,而我很幸运从事了这样的行业。
高   莉:
           那你觉得现在做这行和前几年比,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张立宪:
          首先,大家的确是越来越少花时间读书了,如果我们从数量上来比对的话,我相信肯定比若干年前要少很多,当然,并不是这就意味着若干年前大家就爱读书,而是那时候文娱方式除了读书没有别的,但是现在这么多的选择,一个人还能说服自己、逼迫自己去读书,因为读书确实很难,的确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个行业,我觉得特别像那种草原,原来那个草原可能有好几千平方公里,现在可能只有几百平方公里,原来那个草原上能养活好几百头大象、好几百头狮子,还有很多羚羊,现在只能养活几十头甚至几头,我觉得作为这行从业人员来说,没必要那么乐观,你要意识到这个现实,就是这个行业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了,它应该说是一个日渐凋敝的行业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尤其是在中国,有太多的好书还没有出,有太多的好书读者还没有看,所以对我们来说还是商机无限啊。并且对于有些人来说,书是他生活中的刚需,读书带给他来的是其他很多东西替代不了的,不是说有了手机,BP机的功能完全被覆盖,所以BP机无情地被抛弃,被碾压过去。到现在可能全体人类都没有找到能够把阅读、读书这个功能完全覆盖的新的高科技产品出来。所以我想,也许五年后手机会没了,可能大家就在体内植入一个芯片,所有的通信、所有的浏览、所有的社交全部完成,也许十年后汽车没了,但是至少大家不会悲观地认为,十年后书会没了。 
高   莉:
           你会给别人推荐书吗?
张立宪:
         我没做过这种事儿,没做是因为我自己就干这一行,我推荐的书就是我出的这些书,王婆卖瓜,你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所以我很自觉地闭嘴。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本书很难被推荐,对方完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你怎么可能用几句话、几分钟去说清一个有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书呢?如果能说,这本书又有什么必要再出呢?所以我觉得靠介绍、推荐,或者靠故事梗概就试图去了解一本书,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