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楼梦》中谈建筑

 黄之中 2020-11-03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红楼梦》中描写的建筑有贾府和大观园,又以大观园为主,可以说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同时,大观园也是曹雪芹构建《红楼梦》一书的空间基础和出发点。

大观园是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逝水流年,当无始无终的时间带走人的年华,但是建筑却永远固存下了人的生活印迹。通过这些永恒的建筑,应该能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体会。

大观园不仅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人居环境,也是小说叙事的基本框架,其中,曹雪芹在文中对建筑的描写可以说发挥地淋漓尽致。

《红楼梦》中建筑意象十分突出,共有四十多处直接以建筑房舍表现空间的叙事特征,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2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6回),以至于到最后的“锦衣卫查抄宁国府”(第105回)等等,都是通过建筑展现时空的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的。

首先具体说说大观园,大观园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描述的典范,小说主要通过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来表现它的整体特征,共有八个景点,即大门、曲径通幽、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院、大观楼、怡红院

大观园是《红楼梦》的主要纲领,所有红楼儿女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大观园正门有五间,并有窗阁,进门是一座翠嶂挡住,像一座假山,翠嶂山下有洞,洞下有清水,山上有羊肠小道,贾宝玉称之为“曲径通幽”。

而且大观园的修建全是仰仗着从芳园北墙角引来的一股活水,“水如晶帘一般奔入”,沁芳桥得名于沁芳水,桥上有一亭,名沁芳亭,沁芳桥是连接怡红院和潇湘馆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沁芳桥的关键。

潇湘馆是日后林黛玉居住地,独们独院,三间房舍,院内曲折,植物以竹子为主,而竹子大多生长与南方,暗示主人为南方人,又寓意高洁,潇湘馆外观为斑竹,“斑竹一支千滴泪”,符合林黛玉以泪洗面的天性,可见,《红楼梦》中的建筑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是多么的吻合。

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独门独院建筑,园中没有花木,只有奇异的藤草,气味芬芳,室内清雅脱俗,均以“冰炸纹”形,显示冷美人封建正统的八面玲珑的性格。蘅芜苑必须从云梯上去,是位于半山腰的建筑,突出“朴素”的建筑风格。

怡红院是贾宝玉居住的地方,是大观园的主要建筑,由于贾宝玉生活在儿女成群之地,所以怡红院显得更女性化,略带胭脂气息,《红楼梦》中写贾政进入其中,“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篱花障编就的月洞们,粉墙环绕,绿柳周垂”。

可见,贾宝玉居住之地,是何等的清幽,又是何等的充满诗情画意,正如太虚幻境之地的氛围萦绕在其中,这也是反应《红楼梦》主旨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寄托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气息里的,反应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大观园不仅有很多私人居住的地方,还有很多公共景点,芦雪庵是其中之一,依山傍水,位于大观园中心水面东岸,距离栊翠庵和怡红院都不远,景色优美,充满禅意。

《红楼梦》中除了建筑主体外,还有室内古玩摆设以及室内装饰,特别是房间中突出的笔墨纸砚,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的房间都是主要用书来装点的。

曹雪芹对房间的精致的描写,是他生活的时代大户人家的生活方式,他身处在那样的文化氛围中,可以说,对于这些东西的描写是信手拈来,令后来读者不得不叹服。

纵观《红楼梦》中对建筑的描写,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曹雪芹如一个画师一般,将他生活的时代的建筑以文笔的方式呈现在了我们当代人的眼前,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品味古代的建筑时,会发现再也找不到当时那种精致典雅的人居环境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失去了很多,再次品味《红楼梦》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回到过去,去领略当时人们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人们恬淡的人文情怀,可是,失去的是再也找不到的,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也是最怀念的,如今,这种怀念只能让我们重温旧梦——《红楼梦》。


来源:虎丘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