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20-11-03 | 阅:  转:  |  分享 
  
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时间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课时安排2课型
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能认读“妙、奏、喃”等8个字生字,会写“演、奏、琴、感”等13个生字,能认读“美妙、音乐家、演奏、手风琴”
等2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并背诵第2、第3自然段。3.积累课文中描写声音的
词语和句子,并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各种美妙的声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
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难点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各种美妙的声音。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设
计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1.音频导入。(1)课件播放音频(生活中的各种声音)。(2)想一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
生活中的声音,是不是很有趣呢?大自然还有很多声音也很有意思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吧!2.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课文介绍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预设: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3)你能从
课文中把这些声音找出来吗?预设:滴滴答答叽叽喳喳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
曲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大合唱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
乐曲。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
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4
)板书“滴”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它吗?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滴”字的结构,从偏旁到整个字的组成部分,“滴”的偏旁是“三点水”,
所以它和水有关。注意右边的半包围结构里是“古”字。(5)这些声音都是怎样发出来的呢?提示: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回答,可抓住“手风琴、打
击乐器、歌唱”让学生感受到风、水、动物发出声音的不同方式。(6)出字谜:“中间一只狗,四面全是口。”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提示:识记
“器”字,说一说它和形近字“哭”的区别。(7)再读一读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提示:有的是直接表示声音的词,比如“滴滴答
答、叮叮咚咚”。有的词也是描写声音,表示方式却不一样,如“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等。
(8)找出“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这些表示声音的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交流自己的体会。提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
说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体会这样的用词方法能更细致地表现声音的特点,以及声音的美妙之处,并摘抄积累,自己也可以尝试说几个类似
结构的描写声音的短语。二、整体感知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声音?自由朗读课文,填写课后思考题二的图表,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提示:引
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第1自然段“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2.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吧!提示: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其余3段。3.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提示:学生的选择会不相同,有的喜欢风声,有
的喜欢水声,有的喜欢小动物的声音,也可能有的学生三种都喜欢。无论是哪一种,都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4.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
出自己喜欢的词或句子,想想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提示:答案不一,学生可能会回答自己读出了风是自然的音乐家,也可能读出风能演奏出不同的音
乐,或者是读出这一段描写的有微风也有狂风,教师从学生的回答深入词句赏析。5.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都会演奏出哪些不同的声音呢?预设
一: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提示:句中用了四个“不一样”,照应上一句中声音的不同,说明风的声音
变化多。6.风能演奏出这么多“不一样”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1)说一说:不一样的树叶,风能演奏出不一样的歌曲。把自己想
象成不同的树叶,说一说风会弹奏什么样的音乐。(我是柳树叶,我的声音是……我是梧桐叶,风弹奏出……)(2)读一读: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
歌曲。提示:齐读,把重音落在“不一样”上,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进一步体验声音的“美妙”。(3)写一写:依照这个句子,写一写不一样
的雨的特点。不一样的雨点,有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音乐。7.继续探究“不同的歌曲”。提示:根据“树叶、季节不同,风弹奏出的
歌曲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风的声音还有哪些不同?学生自然会找出微风和狂风的声音也各不相同。(1)(出示微风和狂风的图片)看一看,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时的风声音是怎样的?试着分别写一写。提示:学生会看出微风和狂风的不同,但在表达上用词会比较简单,为接下来积累
课文词句作了铺垫。(2)把自己写的微风的句子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有哪些不一样。提示: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进。(3)
变一变:①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思考:能把句中的“拂过”换成“吹来”吗?句中的“轻轻
柔柔”和“呢喃细语”能否去掉?②“当微风拂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这句话和课文中的句子比一比,哪个更好?提示:课文中的句子更
好,“呢喃细语”是对“声音轻轻柔柔的”的补充,把微风的声音描绘得更具体和生动形象,从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4)读一读,把
课文中描写狂风的句子和自己写的比一比,找出不同之处。提示:学生会写出不同的句子,如“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就哗哗作响”“当狂风吹起时
,整座森林就呼呼地响”等。学生会发现课文没有直接描绘狂风的声音,而是用“激动”这个词语,用“充满力量的声音”“雄伟的乐曲”打比方,
来形象地描绘狂风吹起时森林里的声音,它“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更让人感受到狂风的狂。8.小练笔。春天的风是,它,桃树林,那声音
。夏天,暴风雨到来时,狂风。提示: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遣词,进行练笔。完成后进行交流点评。第二课时综合运用1.风是大
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还有谁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呢?他们又在玩什么?自由读第3和第4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段落音乐家玩
什么好的语句2.全班交流,完善表格。3.自由读第3第4自然段。提示: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仿写练习。4.想一想,水的声
音除了小雨滴、小溪、河流、大海,还能有什么形式呢?提示:回答不一,可引出课后阅读链接诗歌《瀑布》,学生齐读,画出诗中描写瀑布声音的
句子,感受瀑布声音的特点。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5.再读课文
第2至第4自然段,说一说课文围绕第1自然段写了大自然中哪些美妙的声音?分别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风、水、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
每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认识总起句,了解段落的基本结构是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写的。6.写出美妙。(1)自由讨论:生活
中的声音还有很多,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三种,还有什么声音?提示:学生自由讨论,自主交流。(2)自由发挥:仿照你喜欢的段落,写一写自己听
到过的美妙声音。提示:围绕“美妙的声音”这一主题,可以直接引用文中第2至第4自然段的开头,也可以自由发挥。写完进行交流,教师可恰当
有创意地进行点评。六、教学后记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
时间课题22.父亲、树林和鸟课时安排2课型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
惊愕"等词语。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
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2.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2.在朗读父亲语
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读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
什么?最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
音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3.交流检查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生答)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生答)师:既
然父亲一辈子都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你能读出他那种喜欢吗?(生读)我听出了父亲对鸟的喜欢。孩子们,我们一起像他那样读出父亲的喜欢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细读感悟1.全班交流父亲喜欢鸟的表现。(1)师:是啊!父亲这么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我们到课
文中去找找父亲喜欢鸟的句子,快速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句子,勾一勾,读一读吧!比一比,谁最快!(生找,读并汇报)(
2)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生答)(3)师:父亲是怎样望鸟的?自由地读读课文3-6自然段,找找描写
父亲望的语句?再读一读。(4)理解句子: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师: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父亲是怎么望的?(生答,师板书:凝神静气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谁来像
父亲一样望一望?)(抽生表演)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师:孩子,快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吧!(生读师评)(抽多名学生读读)师:
父亲在凝神静气地望时,“我”在干什么?(生答)“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望到什么?(生答)而“我”呢,看到这一切了吗?师:
父亲只是望了望吗?(生答)师:那父亲又闻到了什么?是怎样闻的?快快读读课文7—10自然段,找找答案吧!(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
闻到鸟味)师:文中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2.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出示句子: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
着,深深地呼吸着。①随机指导朗读句子。师: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生答)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
么?(生答)那你就读出小鸟的欢快舒畅吧!②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2)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
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第十一自然段。师: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师: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九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一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指
导朗读。“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板书:知道快乐与危险并存)
师:为什么这时小鸟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生答)师: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最危险,父亲真了
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师: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感到高兴
?师:此时我有什么样的愿望?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二、总结全文1
.写作方法。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父亲喜欢鸟的?(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先写什么,再通
过哪些方面来写父亲的爱鸟。2.谈收获。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师: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
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师: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
是猎人吗?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我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师:对于那些专门捕杀野生动物的
大坏蛋,当然要受到我国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依据如下:六、板书设计父亲、树林和鸟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听了快活担心爱鸟、懂鸟(保护动物)七、
拓展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
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
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
定追究刑事责任。六、教学后记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时
间课题23.带刺的朋友课时安排2课型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
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运用比喻手法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4.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
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
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
们,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动物朋友(出示图片),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右边三幅图展示了他们高
超的本领,你们能用“谁能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说他们的本领吗?(指名交流)2.除了这三位动物朋友,老师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
们认识,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
”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齐读。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瞧一瞧小刺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吧!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出示朗读
要求,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小刺猬的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3.指名思考题,
师小结并板书——刺猬偷枣。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过渡: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
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1.指名交流,并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红枣比作什么?(玛瑙)
3.指名交流。(喜欢第一句,抓住红枣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的妙处,以后写作文也可以运用比喻句把句子
写生动。)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的美和诱人。齐读第1自然段。四、作业书写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以开
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一)学习第2—11自然段:刺猬偷枣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可真
好,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他就忍不住来偷枣啦。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
”。(技艺高超)2.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
枣的动作。3.指名交流句子,并遂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①“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这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
慎啊,所以——(学生接着读)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②“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
哗哗作晌,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交流动作“摇”。理解“兴许”(也许)。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
后——(学生接读)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可以归纳出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干什么?(摇枣)板书:爬树摇枣过渡:红枣掉到地上了
,小刺猬还待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③“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交流动作“
掉”,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
个家伙就——(学生接读)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④“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
,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
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交流动作“归、滚、扎、驮”。(板书)理解“归”(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对于散落一
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指导朗读: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把这段话读好,
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你们接下去。3.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它先?(让学生者着板书说“爬树摇枣”,接
着?(落地归枣)再?(打滾扎枣),最后?(驮枣快跑),分别板书。4.老师这里有个动画记录了刺猬偷枣的全过程,你能看着它和
板书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吗?(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指名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1—2人)6.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超啊,让我们的小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第11自然段,全班齐读。(理解“钦佩”找近
义词)7.你们瞧,作者把刺猬称为?(小东西),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刺猬怀有什么感情?(喜爱)(二)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
12自然段。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三、作业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
们的可爱之处。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偷枣——爬树摇枣、落地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本事高明六、教学后记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
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时间课题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课时安排1课型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3.留心生
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
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1.
(课件出示2)课本上的几幅图片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
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课件出示1)身边的“小事”(板
书:身边的小事)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1.教师示范: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学生爱边吃边走,吃饭说话……可能
这些习惯现在许多人都有,但这些真不是什么好习惯。你边吃边走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爽,还边走边掉,掉还不捡,人家一看就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
。吃饭说话,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你说话时可能噎着,并且你口水可能会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菜里……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的小
事,小组长作好记录。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4.小组代表
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3)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在墙上涂丫乱闯红绿灯在公共厕
所用完后不冲水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语言不文明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粮食踩踏禁行绿地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大家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行
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朋友就不会欢迎你;如果不遵守道德规则,就不
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板书:不受欢迎和尊重留下遗憾)5.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4)令人
感到温暖的行为随手捡拾垃圾帮助有困难的人随手关掉水龙头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语言文明爱护小动物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维护学校的环保
标语牌……(板书:令人温暖的行为)(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以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会发现不论
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其它地方能做的好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三
、谈收获。1.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2.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板书:乐于助人)3.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四、课堂小结
。1.(课件出示5)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释放正能量。(板书:正能量)2.背诵积累。(课件出示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五、板书
设计身边的小事不文明的行为:不受欢迎和尊重留下遗憾六、教学后记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
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时间课题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时安排1课型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生活中引起你关注的现象
或问题,并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2.能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3.愿意跟同学交流,跟同学分享自
己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选择一个生活中引起你关注的现象或问题,并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2.能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
清楚,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难点能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
备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世界很美好,但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我们都很棒,我们的想法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你曾经发现过生活中的
问题吗?预设:生活中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许多人不分场合玩手机,影响人际交往。教室很宽敞,是不是可以开辟一个植物角,让同学们亲近自然
。2.本次作文就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想法。二、明确要求1.朗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审题并概括要求。预设:(1)选择一个生活中引起你关注的现象或问题,并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2)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最后写
出你的意见或建议。(3)写好后跟同学交流,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三、选择材料1.我们的身边总是不缺少问题,也一直有人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发现的身边的“小事”。出示图片:乘公交车插队、在景区涂鸦、为别人开门、清理宠物的粪便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
多,比如: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毒农药,在学习中抄袭同学的作业等。你对此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2.小组讨论:你想写什么?小组自由交流,选定写作对象。四、写作构思1.仔细观察,明确写什么。预设:(1)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
,沉迷了手机世界而忽略了家人。(2)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如,抽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3)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残杀野生
动物、破坏环境等。2.谋篇布局,确定怎么写。(1)试着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比如:我们要写你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写开头,可以直接点出
你关注的现象。也可以罗列你关注的许多现象,找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写好中间,要用具体的事例来把你所说的现象描述具体。并且要提
出自己的想法。想法要具体,切实可行。最后结尾要提出改进办法,升华主题。(2)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概括主要问题,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
阐述自己的想法时,要列举具体事实,观点鲜明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然后做有理有据的分析。最终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最后加以总结,
提升文章的主题等。五、学生写作请开始你的写作吧。相信你一定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做到条理清晰、想法切实可行。学生写作。六、修改分享1.小
组合作,交流。自己读一读,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小组同学轮读作文,征求同学们的意见。2.小组修改作文,完成初步批阅。(1)分小组修
改,读给别人听一听。句子通不通,有没有错字。标点是不是正确。(2)发现不合适的句子,小组讨论一下如何修改。(3)不同意同学的观点,
可以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七、课堂总结教师总结:作家代表社会的良知,好的作品应该是关注社会的作品,不但要描写社会上美好的东西
,对于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关注,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六、教学后记xxx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备课时间课题语文园地七课时安排2课型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
作用。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4.会观察“撇”“捺”
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得
”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2.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
书笔记的方法。三、教学方法(学法)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同学们,据老师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
外书。读课外书时,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请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
好习惯。同学们,谁来把你圈画出的好习惯与大家分享分享?同学们,请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
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同学们,谁来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小结:同学们,“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
你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二、词句段运用课件出示: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2
、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小组交流交流“的、地、得”的不同用法。同学们,谁来
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
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课件出示:◇小家伙摔得.还挺重。◇王老师急得.直跺脚。◇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例句,思考
:为什么用“得”?同学们,你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试试看!课件出示:妈妈累得._______
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
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能发现些什么?课件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哗啦啦地汹
涌..,大海..,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同学们,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小结:同学吗,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我们学会了“得”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三、
书写提示同学们,又到了你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同学们,请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观察,
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有撇捺笔画。同学们,这些字的撇、捺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预设:要写得舒展一些。同学们,现在老师范写
“奏、煤、翅”三个字。提示:我们在书写“奏”字的时候,首先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
、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以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同学们,请在书上临写这个“奏”字,然后对比: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同学们,请自由书写其他字,注意撇、捺要写得舒展,使字更加优美。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撇、捺结合的字时,要把撇、捺书写得要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四、快乐作业1、尝试做一次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或背背精彩的内容。2、寻找其他包含“撇、捺”的字进行笔画训练,把字写得更加优美。第二课时一、日积月累同学们,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礼物,猜猜看,它是谁?课件出示谜面:一身粉红装,绿伞绕身旁。课件出示谜底:莲图文同学们,古人特别喜欢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古诗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读,你们边听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谁来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莲花很美,荷叶很多,诗人被莲花迷住了。同学们,诗中哪些字词的意思你还不懂?预设:罗裙、芙蓉向脸等。同学们,请小组内对难解字词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罗裙:用黑布做成的裙子。芙蓉向脸:少女红润的脸与荷花一样美。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同学们,你能根据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自己试试。同学们,谁来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延伸拓展同学们,你课外搜集有类似的古诗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越中书所见也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刘方平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溪上顾况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三、快乐作业1、把《采莲曲》背给喜欢的人听。2、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尝试着背诵一两句。六、教学后记
献花(0)
+1
(本文系姚贺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