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一生没有打过胜仗,但是可以入“武庙”,被后世称为“名将”

 人众众人 2020-11-03
说到古代“名将”,想必大家都会觉得肯定是身经百战,打过无数的胜仗,不然怎么能被后世称为“名将”呢?比如战国时期名将白起,那可是战功赫赫,征伐各国无往不胜,在战场上历练称为一代“名将”,像白起的还有很多,比如西汉的卫青霍去病韩信等等,但是有一人,一生并未打过多少次仗,没有什么记载的胜仗,但是却同样可以入“武庙”,被后世称为名将
他就是东晋羊祜,此人并非年少就成名,而是慢慢的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在当时三国的背景下,尤其是九品中正制,让很多士族有才华的人得到发挥的空间,羊祜呢?本身的家庭背景就不差,外公呢是当时的大儒蔡邕(蔡文姬的爹爹),岳父呢是夏侯渊儿子夏侯霸,姐夫呢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真的是很显赫的身份,只要有才能就肯定有施展的空间的
而且羊祜很聪明,在司马家和曹家明争暗斗的时候,拒绝两家的征召,选择缓一缓,因为无论哪方胜出,羊祜都有关系啊,如果早站队,万一错了,肯定会受到牵连的,后来羊祜的姐夫司马师赢了,凭借着裙带关系,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受到重用,但是一直是文职,直到司马炎当政,有了平吴之志,才让羊祜出任荆州都督
唯一有记载的战事就是著名的西陵之战,可是羊祜输了,还输的没脾气,因为被别人以少胜多,败的不光彩,首先来说兵力优势,8万加西陵降军对阵陆抗3万吴军,而且羊祜还是有计谋的,第一谋略,一路分兵救援,一路就是所谓的“围魏救赵”,攻打吴国重镇江陵来缓解西陵的压力,让陆抗回救,虽然吴国将领被迷惑了,但是陆抗却不选择回救,两个理由,一来是江陵城稳固,晋军不一定打的下来,二来就是相比于江陵,西陵更危险,因为一旦西陵被救援,步家在此经营数十年,深得人心,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但是就算江陵被攻陷,晋军也未必守得住
第二个谋略,当时在江陵和襄阳之间有一处堤坝,蓄水将道路淹没,就是为了防止大军迅速通过,那么羊祜就扬言要决堤坝,让士兵通过,但是陆抗又一次力排众议,率先破坏堤坝,这让羊祜很吃惊,因为他虽然扬言说要决堤坝,但是其实是想用水军运粮,这让羊祜很头疼,虽然兵力多围攻江陵,但是粮草问题始终很不舒畅,最后虽然陆抗没有回援,也未能攻克江陵
西陵之战不能说羊祜不行,只能说当时的陆抗太无解了,能看破各种计谋,羊祜经此一战,被降职,但是还是镇守晋国的荆州,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虽然吴国皇帝不行,气数将尽,但是还是有名将,不容小觑的,于是开始一种“怀化吴人”的政策,“攻心为上,信义为本”,虽然没有战斗上的成果,但是让很多吴人称赞羊太傅的美名
这招太强了,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多吴国的名将只要是受到皇帝的猜疑就会投降晋国,而且羊祜还在战略上有很深的见解,比如预测伐吴之战的各个细节,在《请伐吴疏》中写的非常清楚详细
如何打吴国,首先来说,要举全国之兵多方并进,击鼓摇旗作为疑军,让吴国分兵抵抗,国内乱成一团,毕竟各处都需要军备物质,此时由巴,汉军队顺着长江直捣空虚腹地,其次是分析吴国人的心里,吴人弓马戟盾皆不如中原,唯有水战对他们有利,所以肯定会选择水战,所以必须要用水军给予其先锋一击,吴人本土作战,会有败而退守城池的念头,一旦吴人放弃水中决战,基本上就没有反抗之力,伐吴会很快结束
但是伐吴之战开始并未被同意,羊祜就病逝了,等到杜预和王濬灭亡吴国时,就用的羊祜的战略思想,就连司马炎也说灭吴是羊太傅的功劳,可惜羊祜并未亲自参加,使其并没有战役上的胜利,但是他的思想“攻心为上”和“伐吴战略”,受到后世关注,虽然没有胜绩,但是仍然被称为一代“名将”,入“武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