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黄良街道东古城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从长安区政府所在地出发,经子午大道南行10公里,到黄良镇十字路口,向东行400余米,见子河畔,石头桥东头,即到东古城村。至2011年,281户,6个村民小组,1136人,耕地1240亩。

村最早村民为赵姓。后辛姓村民从外地迁来。据现年92岁高龄村民辛广学口述,辛氏家族在王曲镇南江兆村为大户族。本村辛氏属一个分支。后来辛氏家族繁衍成本村第一大姓。

村历史悠久。从尚姓祖先墓葬中砖墙铭文上了解到,在北宋时期该村就相当繁荣。先民们利用土崖做屏障,正南正西人工开挖“护城壕”,壕深6米,两头和土沟、河沟相通。挖出的土夯成一圈“城墙”,把村子围起来。“城墙”南北正中各建一座石门楼。楼上有瞭望亭,门底青石板铺地。南北门之间,有一条长150米主街道。整体形状布局,就是一座城堡。最早叫“赵家堡”。因村在见子河东,后改为东古城,当地人也叫东堡子。

由于历史原因,从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先民们为确保村庄安全,运用智慧,在天然地形的基础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构筑于地上、地下,建立起这道独特的立体防御体系。

地面上,城门关闭,无人能进。地下开控门,户户通地道。地道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大部分地道都通水井,以备用水方便,又能通风透气,地道内有储粮仓、牲口圈,俗称“马窖”。1906—1928年,社会动荡连年干旱,民不聊生,匪患甚多。村子地上地下防御工程,使先民们一次次躲过劫难。周围村民连远隔15公里的王曲镇商户,也来此避难。1956年夏天,一个叫辛永益的村民进地道乘凉,迷失路径,后看到一丝亮光,最后从邻居灶房案板下钻出来。1960年,一位叫辛永升的村民,挖红芋窖时,挖穿地下粮仓,挖出来九口大缸。缸高1.5米,口径80公分,重约150公斤。似为先民储粮所用。

先民们还有一道精神防线。村中共建庙宇八座。南门口老爷庙,西侧无量庙、马王庙,东侧三教庙、菩萨庙。西南十字路蹲一座“社公爷”头像,头用花岗石雕刻,高1.5米,重约1吨。村北药王庙。西南龙王庙,正东土地庙。庙址选择颇有讲究,各座神灵,将村围住,各庙含义,各有不同。

现在的东古城村,面积是老村面积的五倍多。只见大街小巷,水泥路干净整洁,路边民居,清一色砖混建筑,式样各异,整齐美观。夜色降临,路灯璀璨。

以种植、养殖、运输、建筑四大产业为龙头,其他服务业、商业等同步发展。2011年人均8102元。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全村共有重型双桥运输车9辆,中型货运卡车4辆,轻型卡车2辆,小汽车14辆,大中型拖拉机5台,大型收割机2台。农用运输车5台。

投稿、闲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