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望怀安,598年残垣旧梦

 123山不转水转 2020-11-03

闽江在淮安古村这里分为乌龙江与白龙江(今称闽江)。

怀安古邑,今称淮安村,位于福州南台岛最北端,隶属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怀安和淮安谐音,两名一地,这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曾是一片桃花源般的乐土,闽水浩荡,花木扶苏,田畴碧绿,鸭肥鱼白,炊烟袅袅,沙滩净美,古渡临风……“挂帆望烟渚,整棹别津亭……”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晚发怀安》的诗句使怀安古村总让人惦念。

从宋到元,淮安作为福州城的要道俗称闽江北港

但眼下淮安村破落的房舍随处可见,残破的遗迹零星散落,残墙上爬满霉苔,村道坑坑洼洼,尘土漫天。淮安的村民早在90年代中期已搬到洪山桥去了。现在三环路已穿村而过,别墅也会随之盖起来,……谁有闲心,独自一人踯躅于残垣断壁之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怀安建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经宋元明三代,至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除并入侯官县,共历时598年。怀安县是福州府所辖闽县、侯官、怀安三县之一。今人依然熟知的上渡三县洲,即为当时三县共属之闽江河道冲积洲。现在,怀安古地名如小桥、横街、亭前等均是今天福州市区主要街道的名称。

怀安县治最初设在芋原江北30里(今闽侯县荆溪镇桐口村)。宋咸平二年(999年),福州转运使丁谓奏移至城西北25里的南台岛北端的石岊村(今仓山区建新镇淮安村),改“闽越亭”为县衙署。怀安县迁治到石岊村后,该村改称“怀安”,后又改“淮安”,沿用至今。

在置县的鼎盛时期,怀安共有50个村、18个码头、14座庙宇、30口井及驿站、孔庙、县学等,人户多达13000余,人烟稠密,物产丰饶、经贸繁荣。其时,洪山桥未建,怀安已砌一座横跨闽江的大桥,从闽江上游来的人客多由此转道福州等地,至今江边尚留有 “大桥头”的地名。怀安县这一段鲜活的历史,已消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但历史文化却沉淀了下来,形成了怀安古邑独特的魅力。

提统抚(三相公庙)

提统抚位于怀安村石岊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相公庙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始建年代不详。相公庙庙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由城隍庙、提统抚、天盛院组成。怀安当地乡民传说,清代溪洪,乡人在怀安江滨拾得金字木牌一面,上书:“玉封提统抚麻府三相公”十字,后立庙供奉,香火不绝,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庆旦之时,有“钟响鸣古岊,香气接三天”的盛况。2005年12月的一场大火让这座十年前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公庙成了一片废墟,高高的马头墙在齐人高的杂草间若隐若现。

提统抚(三相公庙)

提统抚位于怀安村石岊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

提统抚现今是残垣断壁

古渡

又称芋原驿古渡,厚厚条石铺就的数十米古渡码头伸向江中,渡头的参天古榕,枝繁叶茂。作为北上南下的中转站,古渡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大儒朱熹曾两次驻足于此,留诗赞曰:“停骖石岊馆,解缆清流滨。中流棹歌发,天风水生鳞。”并在芋原渡附近的驿站留墨榜书“芋原”二字。

江边不起眼的千年古渡,称芋原驿古渡是宋代古城淮安县的历史见证

一句“皇华使节往来络绎”,道出了昔日繁华景象

接官道

接官道,位于怀安县衙署前侧堤岸下,石道延伸江中,即至江边迎来送往官员的专用道路。石道尽处有几块大石梁,其中一块断梁上留有残刻“伍贯文造桥樑一”。此石梁为宋代遗物,有专家认为是怀安四达桥桥梁残件。

江边迎来送往官员的专用道路

古榕

淮安是福州三大进士之乡其中之一,16个大家望族的发源地,据记载这里曾出过300个进士,7代连科、父子同代、叔侄同代、祖孙三代同科的现象。直至今时,当地住民仍有在这株400年古榕祈福的习俗。

古渡旁,一棵400年的古榕依然苍翠,阅尽人间沧

怀安窑址

怀安窑址,分布主要在石岊山西南端,占地8万多平方米。1953年修建防洪堤时发现。1982年7月考古发掘,实际揭露面积74平方米。主要有南朝和唐代两个堆积层,堆积厚度在1~3米左右。出土遗物总数达15784件。其中窑具约1万件,器物5000多件。器物中属于南朝的3000余件,唐代的2000余件,政府于1991年3月20日立的一块石碑记载了古窑的历史。

石碑记载了古窑的历史和荣光

淮安衙署

位于怀安村石岊山南麓江边,在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撤销后,其衙署改为怀安递运所。衙署坐北向南,1949年后为民居。石木结构,三进,房屋主体结构为明末清初建筑,庭院条石,一进地面石板及围墙基石疑为宋代遗物。

古代福州辖下的怀安县治所在地,衙署至今犹存

地面石板及围墙基石疑为宋代遗物

已经是杂草丛生

杂草丛生的衙署内

临水宫

怀安临水宫始建年代不祥,但从造型及建筑风格推断,现存部分为明末清初建筑,仅存大殿。大殿为木构,面阔三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整座大殿用28根胸茎118厘米左右的木柱支掌屋顶,造型古朴。

传说是当地百姓为纪念陈靖姑,为其建造怀安临水宫

五帝庙

又称武庙,俗称五道将军庙,由五帝庙、志莲庵、缘善庵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960平方米。供奉青、白、赤、黑、黄五帝,相传五帝原来是五个秀才,分别姓张、钟、刘、史、赵,五位秀才夜出见群鬼在井中下毒,为了阻止百姓来挑水,汲水共饮而死,因此人们塑像祭祀。可是今天的五帝庙已完全丧失当年风采。连庙宇的名字都已被风雨侵蚀,踪影全无。走进去,发现里面的建筑、装饰被破坏殆尽。

五帝庙,又称武庙,俗称五道将军庙

庙宇的名字都已被风雨侵蚀,踪影全无

“福建十二府州城隍朝泰山”图

里面的建筑装饰

殿内的盘龙装饰

建筑、装饰被破坏殆尽

武庙孑然独立,依稀可见往日的繁华

古桥旧址

离开古渡,绕过三江汇处,再向东约5里许,就到了万安桥旧址。万安桥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但因“石桥门狭,溢水迅急,善崩。”,万历六年(1578年),巡抚都御史庞尚鹏重新选址,东接高安山麓,西跨洪山山麓,故名洪山桥。站在上店村万安桥旧址东望,5里外的洪山桥清晰可见。

万安桥旧址

四达桥

四达桥,俗称“怀安石桥”,也称“仕达桥”。始建于宋代。位于怀安衙署遗址前侧200多米处的河浦上,南北走向。四达桥始建于宋代。此石桥原为多孔平梁桥,现仅存一孔。今北岸长方形桥台当为后人增筑,船形桥墩为石桥原物。

石岊山把滚滚而来的闽江分成乌龙江与白龙江

石岊山摩崖题刻

石岊山摩崖题刻,位于怀安石岊山西麓的马尾道。在马尾道口有一块巨岩,此巨石及附近的巨岩上有3段摩崖石刻。

分水岭

怀安遗址

怀安遗址,散落在怀安天山马岭江厝埕、巴掌山、大桥头山,范围达数万平方米。怀安遗址是1953年修建闽江防洪堤时发现。1982年,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掘怀安南朝唐代磁窑,在窑基的下层发现有昙石山文化时期蛤蜊壳堆积层和各类几何印纹硬陶片。

淮安大桥

天山马岭

天山马岭,位于怀安石岊山西麓马尾道,面临大江,天山马岭前江边有一块巨岩高广平坦,闽江经此析为南北二港,北行者为白龙江,南行者为乌龙江。两江绕福州南台岛一周而后汇合成马江东流入海。这就是福州的“三江”胜迹。

山下,一场房产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怀安古邑的田园风光就此一去不返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迹正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而日渐消失

文字摘抄自网友驿动的心博客、自由飞翔的博客文章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ccbdab0100yf6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ea73640100xasj.html

图片来源于驿动的心222、自由飞翔、阳爸爸的巧克力屋、一国及和讯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