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陆小曼的悲剧人生,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

 昵称30176927 2020-11-03

文 | 田喵喵,原创首发,欢迎转发分享

说起民国,大家都会想到很多的才子佳人,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今天,不谈民国风流韵事,我想来说说这位名媛闺秀——陆小曼。

陆小曼的人生,可谓是站在了99%的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出生于江苏常州的官宦之家,父亲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母亲是江南的名门闺秀。作为富裕又有文化的世家独生女,陆小曼从小便拥有了非常优渥的教育资源。

单单是绘画一门功课,就曾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多位名家,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陆小曼的父母还请来了英国的家庭教师教授她英语。

在这种顶级的教育熏陶下,陆小曼诗词、绘画、音乐样样精通,见过她绘画的人无不赞叹其艺术天分之高。此外,陆小曼还擅长昆曲,写得一手端丽俊秀的蝇头小楷,到了十五六岁时,不仅英语娴熟无碍,还说得一口流利漂亮的法语。

17岁时,陆小曼已经成为社交场上的倾倒众人的名媛,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舞会。当时十里洋场有名的名媛,“南唐北陆”中的“陆”,说的就是陆小曼。

按道理,站在这样的高起点,有着这样好的家境和资源,陆小曼这一辈子,将会过得多么恣意闪耀。然而,她没有“爱上”父母为她择的“佳婿”,她的第一任丈夫王赓,确实也是人中龙凤,是在当时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王庚在191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美国西点军校攻读军事。同时毕业于美国这两所高等学府的人,在20世纪初的中国似乎再无他人。

毫无疑问,陆小曼的父亲慧眼识珠,为女儿精心选择了这样一个“合适”的伴侣,无论是身份、经济地位、才华能力都配得上自己的女儿,名校毕业、志大才雄,前途无量。

然而,陆小曼的父母大概没有料到,陆小曼竟会不甘婚姻的寂寞,觉得一心事业的王庚不浪漫,无法满足陆小曼对婚姻的向往和期待,后来甚至打掉了和王庚的孩子,再嫁徐志摩。

也许世间的很多事情,正如释迦牟尼的诗一样:“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徐志摩满足了陆小曼对爱情的浪漫向往,却在被徐父切断经济来源后,为了生活疲于奔命。

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陆小曼,哪里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一边是徐志摩同时打好几份工,做好几个兼职,一边是陆小曼的贪图享乐,不事生产、挥霍无度。

最后,陆小曼29岁时,徐志摩在往返两地中飞机失事,机毁人亡。俩人在一起生活了短短五年。此前一天,俩人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陆小曼将一杆烟枪直接扔到了徐志摩身上……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伤心和枯萎也是实实在在的,看来对于徐志摩,她是付出了真感情的,只是她的这份感情里,多多少少有了太多的任性、嚣张、不懂体谅,更是看不清婚姻的现实之处,导致了这一生草草的悲剧收场。

据悉,陆小曼在63岁离世后骨灰无人认领,直到若干年后,堂侄为她立了一座衣冠冢作为纪念。

纵观陆小曼这一生,早年因为优渥的家庭极尽风光,青年因为情爱对于婚姻之事又是极尽荒唐,徐志摩去世后,她这一生便只剩下无尽的寂寥和凄凉。

和陆小曼同一时代,同样富裕之家出身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学上很有建树,和梁思成的婚姻美满,还留下了很多名篇,为后人称道。

原本陆小曼也可以拥有同样绚丽的人生,而她又是怎样把自己的一首好牌打烂的呢?

陆小曼的悲剧人生,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

陆小曼的父母生过几个孩子,但除了陆小曼其他都夭折了,因此对于这唯一的孩子,可谓是掌上明珠,特别的溺爱,再加上陆小曼从小体弱,父母对她几乎有求必应。

这也养成了陆小曼任性、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的性格,这也是她悲剧人生的根源。

尽管父母从小教育女儿各种才艺,让她成为了交际场上万众瞩目的“光”,却独独忘了告诉女儿,女人也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也要懂得承担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的重任。

也许按照陆小曼父母的预定方案,陆小曼确实不必为生计发愁,她的夫君完全可以满足她在经济上的一切需要。

但她在感情上不按常理出牌,又习惯了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有人伺候、锦衣玉食的大小姐生活。因为前面几十年的人生都是等着别人来“供养”,没有吃过苦,也不知道赚钱的艰辛,对于自己所享受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

梁启超在给陆小曼和徐志摩证婚时就曾提醒陆小曼,“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

然而陆小曼自己是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同居了30年的翁端午也去世,她才恍然大悟,开始出去工作。

看不清婚姻的现实之处,缺乏同理心

也许是前半生都过得太顺遂了,过得太顺的人,就容易嚣张。

比如陆小曼,可能她会觉得,明明我在交际场活得热闹、万丈光芒,明明那么多人追求我,为什么要做王庚的妻,得不到我想要的浪漫爱情?王庚太无趣了,太少时间可以用来陪她了,陆小曼不喜欢这点。

但是她忘了,她当时吃的用的,她那无忧无虑和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都是王庚给的。

后来,徐志摩出现了,他的热烈、他的浪漫、他的誓言,让她沉寂的热血再次沸腾了起来,她感觉到可以为爱义无反顾,在陆小曼的眼里,婚姻和爱情,没有区别。

只是她忘了,婚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的,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经营的,婚姻回归到最基本的地方,就是两个人一起过平淡的日子。

然而陆小曼又忘了,徐志摩不是商人,他只是一位学者,他的钱,来之不易!

两段婚姻,前一段面包足够,却少了一些浪漫;后一段浪漫很足,面包却不够。但这是男人们的错吗?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我抱起砖,就抱不起你;我放下砖,就养不起你。”

婚姻的现实之处,不是满足女人们的浪漫幻想,而是用温柔、用体谅,去理解和关心照顾身边的这个男人,是两个人一起琴瑟和鸣,一起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然而陆小曼不是,她生来就像寄生虫,从不问自己的付出,也从不问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只知道索取,一味的索取……

她只看到男人对自己没有做到什么,却看不到他们背地里为家庭付出了什么,她从来只懂得自己享乐,而不问男人的艰辛。所以徐志摩穿着破了洞的衣服,她也毫不在意,所以徐志摩两地奔波,她也毫不在意。所以她的两段婚姻,都落得这样不幸的下场。

写在最后

舒婷《致橡树》中的一段诗: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才是平常夫妻该有的模样,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一起在这个艰难的俗世间,同舟共济。

而陆小曼,更多的多是“一朵攀援的凌霄花”。

一代名媛,如此结局,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传奇,更多的应该是惊醒。

当然,陆小曼的悲剧人生,也不是这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只是想要告诉广大女性,婚姻中永远别自私自利、别依附、别失去自我。

请适当地给予肩膀让男人们依靠,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别做他们的绊脚石。

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唯有女人开始试着去理解男人,在婚姻里懂克制、不任性、有底线、不猖狂、不忘成长,我们的婚姻才能幸福,也才能牢固。

最后,希望女人们把烂牌打好,而不是把好牌打烂,希望多一些的林徽因,少一些的陆小曼。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我是田喵喵,关注我,进我主页看看,和我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