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二十二课《雪梅》

 阿雷吟诵讲堂 2020-11-03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二十二课《雪梅》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雪梅》。

一首雪梅争春的哲理诗

今天的这首诗是统编版新收录的一首诗。虽然作者不是太有名,而且有争议,但这首诗却是知名度颇高,尤其是后两句特别出名。我们先一起来读读吧:

雪梅

宋 卢钺

争春未肯降,

骚人笔费评章。

梅须逊三分

雪却输梅段香。

诗作者卢钺采用拟人手法,描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其实《雪梅》选自《雪梅二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两首本应该何为一体去理解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其二也很有意思。我们不妨也来剪短看一看: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其实这两首诗还都是哲理诗。北京大学教授张鸣:“这两首都是说理的诗,第一首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另外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好方法,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第二首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写诗是这样,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

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作者

关于《雪梅二首》的作者历来纷争不断。

据《全宋诗》,第一首为卢梅坡所作《梅花》,见《后村千家诗·卷七》;第二首为方岳所作《梅花十绝》的第九首,见《秋崖先生小稿·卷十》。而元代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前集有“骚人阁笔费平章”,作者标为“卢钺”。明代谢肇淛《谢肇淛诗话·卷三》:“今人训蒙所诵诗,‘有梅无雪不精神’者,方秋崖(即方岳)作也。”

卢梅坡(生卒年不详),名字不详,号梅坡。诗风平易。宋代陈著《本堂集》录其诗一首,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录其诗一首,元蒋正子《山房随笔》录其诗两首,《宋诗纪事》从《后村千家诗》录其诗两首,《全宋诗》录其诗十二首。《全宋词》录其词《鹊桥仙》等四首。

卢钺(生卒年不详),字威仲,永福人,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太学博士。咸淳中以显谟阁学士知隆兴府,官至侍郎。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疑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

方岳(1199年-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授淮东安抚司。淳祐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著有《秋崖集》。

以上史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咱们教材采纳该诗的作者是卢钺。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今天我们来讲讲近体诗的第三个特点:除了首尾联要一律对仗。

什么是对仗?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式,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

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大致有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对仗出现偏枯等几种。

写律诗时,对仗的有许多讲究,咱们小学阶段本身学的律诗就不多,所以咱们也就不细讲了。

大家知道律诗除了首尾联之外,其余各联要一律对仗就行,到了五六年级学到律诗,我们再讲。

一曲雪梅争春的评判调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梅花和雪花争论谁是春的使者,诗人也不好评判,说了他们各自的优点,把他们两位夸得喜滋滋的。

所以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要有一种叙事的感觉,而诗中的许多入声字,又让这个故事充满跌宕起伏感,加上韵尾有时一个最为开阔的“阳”韵,所以要唱出以上的综合感觉,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努力尝试着吟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