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和人之间,不过是一场以心换心

 wenxuefeng360 2020-11-03

文 | 有书星海一尘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无论古今,礼物都是人们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依托。


它不仅有自身所呈现的物质属性,更有背后承载的情感意义和文化内涵。

关于礼物,我们不仅能够从历史上的故事里吸取经验,更能看出礼物背后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核。

千山万水显真情


唐朝贞观年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当时,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属国。

为了表达对宗主国的敬意,回纥国国王便准备了一批奇珍异宝,让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使者带去唐朝。

要说以大唐物产之丰盛,品类之繁多,很多寻常价值的贡品,自然是不入唐朝皇帝法眼的。

于是回纥国在这批贡品里特意准备了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白天鹅。

那时候的白天鹅,可不会轻易出现在长安城的某个池塘里,完全属于唐朝君臣视野之外的奇珍异兽。

为此,缅伯高一路上是慎之又慎,把白天鹅的安危看得比自己个人安危还重要。

有一天,缅伯高等人行至沔阳湖边。正当他沉浸于湖光山色中时,白天鹅却伸着脖子,竭力张嘴,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

眼见白天鹅这般难受,缅伯高干脆把它放出笼子,让它喝水喝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吃饱喝足,直接扇动翅膀,一飞冲天,在空中划出一道洁白无瑕的曲线。

纵然缅伯高眼疾手快,也只是在第一时间抓到几根鹅毛。

白天鹅复归自由,可这缅伯高就万念俱灰,他心想:

“这可是国王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我怎么面对唐朝皇帝?又怎么向国王交代呢?”

正在这时,随从们连连劝说道:
“大人,天鹅已经飞走了,咱们还是想一下补救之策吧。”

这一番话,着实提醒了心急如焚的缅伯高。

思来想去,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缎,并小心翼翼地包装好鹅毛。

随后,他大笔一挥,当即在绸缎上赋诗一首:

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

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当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呈现在唐太宗李世民跟前时,他非但不觉得回纥使者礼数不周,反而被他的诚意和用心所打动。

从此,咱们民间便有了“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的传世典故。

礼物的价值固然也重要,但礼物之后所附着的情感,真心,往往比礼物本身更加珍贵。

李世民所看重的,恰恰就是小小鹅毛之中所蕴藏的一片赤诚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

但这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依附于仅有的时空条件以及因缘巧合,并不是可随意如法炮制的。

如果人们仅仅看重单方面的真心,而随意送出乏善可陈的薄礼,往往会遭致与自我期待相悖的反馈。


弄巧成拙险酿祸

东晋时期,有位名叫庾翼的荆州刺史。

某一天,他专程给皇帝司马衍送了一份礼物。

而且,这跟缅伯高的礼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庾翼送的是毛扇,缅伯高送的是鹅毛。

在庾翼的心里,鹅毛扇是一件很“有范”的礼物。

周公瑾羽扇纶巾,指挥若定谈笑间,弹指一挥樯橹过,那真是千载风流,万古倜傥。

陛下见了此物,那还不喜笑颜开难以自禁?

可谁能想到,庾翼这份“薄礼”,却让司马衍颇为不悦。

因为在江左地区,这种毛扇别说珍贵,就连寻常百姓也看不上眼。

眼瞅着这个封疆大吏送来的毛扇,司马衍横竖都不自在,心里一直犯嘀咕:

“庾翼此举何意?”


在皇帝眼里,这份毛扇不仅价值不高,而且品相略差,跟别人用过的旧物没什么两样。

这时候,侍中刘劭果断起身。洋洋洒洒地说道:

“请陛下息怒,想必您听过柏梁台的故事吧?

那种高耸入云的景象,真是古今罕有,雄伟辉煌。

可是,第一个走下高台的人是汉武帝吗?当然是一个个工人了。

同样的道理,管弦合奏的交响乐动听吧?那也是乐官们审核后才献给皇上听的。

所以庾翼进献的这把扇子,您应该看到它的不同之处,而不是在意新旧问题。”


刘劭说完之后,司马衍觉得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于是就暂时打消了疑虑。

可没过多久,这个年轻的皇帝就英年早逝。对此,后人甚至玩笑说:庾翼的礼物和刘劭的解释加在一起,皇帝难免就抑郁了。
其实,不管司马衍的真实死因缘何,身为荆州刺史的庾翼,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拿捏清楚。

赠送礼物,不仅要考虑自己这边的评判标准与承受能力,更要考虑礼物在对方眼中的价值。

这中间渗透的,不仅是中华传统的礼仪文明,更是对他人的一种深切关照与体贴。

将心比心,绝不只是自己单方面一腔热血,对方就要全然接纳。

而是在主客观条件的参考对比后,把他人的情感与体验放到和自己同等的地位。

若不是刘劭挺身而出避实击虚,恐怕司马衍对庾翼的反应,就不会如此风平浪静。

庾翼(苏文画)


一份自认为价值连城的礼物,反倒为自己遭致潜在的祸端,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那如果我们竭尽所能,进行不遗余力的馈赠,就可以得到心仪的结果吗?
 

无双国士独出群

想必大家都听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一路热血澎湃的传奇,但关羽义薄云天的风骨,确实没有半点虚假。

公元200年,曹操率军击败了盘踞徐州的刘备。战败之后,刘备仓促北走,投奔袁绍。

而作为刘备军头号大将,关羽则被曹操俘虏。

都说俘虏的日子不好过,可关羽这个俘虏,却是曹操昼思夜想都渴望的绝世贤才。

论武艺,关羽堪称天下无双;论统率,关羽也是一等一的将才。

更重要的是,关羽人格高洁,忠诚仁义,这是足以令任何君主都一见倾心的品质。

因此,为了得到关羽的真心归顺,曹操不仅将其拜为偏将军,而且还赏赐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和豪宅仆从。

只要他能给,哪怕关羽没有表示,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全力馈赠。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曹操也终于看个明白:关云长这等人物,不是自己拿世俗的礼物就能劝诱的。

于是,曹操专门叫来自己帐下大将,同时也是关羽好友的张辽:

“文远(张辽的字),你且去试探云长口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他作何反应。”

经过张辽的一番劝说,关羽也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文远,我知道曹公对我深为器重,我也万分感激。

然而我感念刘将军的厚恩,并且已经跟他誓同生死,实在无法背弃。”


张辽听后,无言以对,只得深深叹息。关羽见状,补充说:

“文远,我自然是难以久留,但离开之前,曹公之恩,我必当全力报答。”


过了不久,曹军和袁绍军鏖战于白马坡。

关羽纵马提枪,以雷霆万钧之势,单骑冲阵,直接斩首敌军大将颜良。

眼见关羽神勇无敌,袁绍军顿时乱作一团,曹操这边也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颜良的首级,便是关羽报效曹操的礼物。

作为袁绍军中勇冠三军的大将,颜良本来可以给曹军形成极强的阻挠。然而关羽出其不意的突袭,却让整个白马坡的战局瞬间改写。

颜良死后,关羽的出走就成了定局。

临行之际,曹操依然对其大加封赏,关羽虽然没有拒绝,但却把曹操赏赐的物品原封不动地保存在住所,并留下书信一封,策马北行。

左右大将听了,连连表态愿去追回关羽,曹操当即阻拦:

“云长和你们,都是各为其主,不必强求。”

关羽画像
 

道义人心情所系

世间最难得的豁达,就是在自己倾尽全力追求某个人或事物之后,依然笑对最失望的结果,留下最真挚的祝福。

正是因为曹操求贤若渴的真挚,以及关羽知恩图报的感激,才有了《三国演义》里,华容道上那令人潸然泪下的一幕。

冒着违背军令状的危险,关羽依然选择放走穷途末路的曹操。

这虽然是罗贯中笔下的故事,但却全然符合历史上两人的风格和做派。

  • 下行之礼,如庾翼赠毛扇,思虑欠佳,独断孤行。若无刘劭机智救场,只恐下场一发不可收拾。


  • 中行之礼,如千里送鹅毛,当机立断,情真意切。纵然缺失丽质天成的原貌,却也无损跋山涉水的真心。


  • 上行之礼,如曹公待云长,倾心付出,坦然面对。即便日后刀兵相见,惺惺相惜的佳话却千古流传,永不褪色。


礼物,不仅是特定时空下,承载着个人心意的独特表达,更是中华道统和伦理呈现的纽带。

温暖人心的,远远不止礼物本身。

究其本质,我们可以淡化礼物的世俗价值,但一定要在礼物中倾注对于他人的尊重,关怀与珍惜。

这既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创意表达,更是一种自我涵养与秉性的间接呈现。

送出一份真挚暖心的礼物,不仅融化了心间的冰雪,还能让我们的内心走向光明开阔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路史》
2.《世说新语·言语五十三》
3.《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有书君说

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有书名著”栏目全新升级啦
不仅能听,还能看视频
还原名著故事中的真人真事
带你全方位了解历史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关注“有书视频”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