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茶香飘万里 2020-11-03

老子曾说过:“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遇事不责备,是一个家庭里最好的家风。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有这样一个段子。

晚饭后,妈妈和姐姐在厨房里清洗餐具,妹妹和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

忽然,厨房传来了碗破碎的声音,顿时一片无声。

妹妹对爸爸说:“这碗肯定是妈妈打碎的。”

爸爸就问她:“你怎么知道的?”

妹妹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妈妈没骂人啊。”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小段子,而且深有感触。

生活中总有出错的时候,我们时常受到指责,也会不自觉地指责他人。

在不幸的家庭里,总是充斥着指责和挑剔,但忘记了家是讲爱的地方。

回忆母亲时,张爱玲总是会想起她那张愤怒的脸。

她母亲喜怒无常,生气的时候总是对人咆哮。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爱玲发现少了一把椅子,就费力地搬来一把椅子,妈妈在所有客人面前大喊:“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是猪吗?”

张爱玲生病时,母亲要花医药费,还要照顾她,经常不耐烦地说:“反正你活着是为了害人。”

母亲的刀子嘴,让张爱玲的一生蒙上了忧郁的阴霾。

每个家庭的幸与不幸,都和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教育可以一本正经,也可以充满欢声笑语。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他的童年是欢乐的,因为他有一位好父亲。

汪曾祺在散文中曾这样写到: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家庭同心,即便再穷也能成为富翁。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遇事时的责备,是亲密关系的杀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哪一刻觉得自己委屈得不行?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不是小时候被外人欺负,也不是长大后被上司训斥,而是我犯了一个错,自己自责难过,亲密的人不仅没有宽慰,还蛮不讲情、不休不止地指责。

去年,为了照顾两个孩子,闺蜜兮兮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当全职妈妈。

这两天降温,小儿子得了重感冒,在医院儿科诊室,她心急如焚地盼来丈夫,得到的却是他劈头盖脸的一顿指责:

“什么事都不做,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变天了你就不知道给孩子加件衣服吗?”

“我真不知道你这个妈是怎么当的?”

兮兮的心凉到了极点。

夫妻关系的一大杀手,是我无助时你没有伸手拉我一把,我犯错时你总是不休不止地责备。

恶语伤人六月寒,责备一旦出口,就意味着深深的伤害,这个伤口一旦撕裂,便很难修复至从前。

当代众多女作家中,我最为钦佩的是杨绛,除了她的淡定从容、博学多才,还有她那充满着恩爱与和谐的家庭,总能让人心生羡慕。

“我为你剥虾”的浪漫,钱钟书早已为她演绎过。

一次,杨绛在厨房里做虾。

她假装内行地说:“虾,我懂的,得剪掉须须和脚。”

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

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

钱钟书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没关系,以后吃虾,都由我来剪。”

遇事开口指责,数落一番,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

换了别的夫妻,说不定会这样指责:“你也太笨了吧,还是个女人吗?连个虾都不会剪?”

有的夫妻,越是伤人的话越容易脱口而出。

钱钟书和杨绛这对夫妻,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

最好的夫妻关系,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最好的家风,是遇事不责备

时间不会对父母仁慈,但你一定要对他们温柔

我们的脾气,总是容易撒给亲人;

我们的怒火,唯一的承受对象也是亲人,因为外人没理由忍你。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子女这样对父母说话:

“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到,这满桌的菜都快凉了?”

“让你们打个车,快一点,你们非要坐公交。”

“每个月没给你们钱用吗?总是一副穷酸样。”

重阳节,我去表姐家看舅舅舅妈,刚一进门,就听见表姐在电话里大声责备二老。

今年快70岁的舅舅舅妈,身体一直很好,还能坐公交来表姐家串门,这本是件好事,可表姐却看不惯他们的节省,直到吃饭时,她还在数落着他们。

看着舅舅舅妈在表姐面前小心翼翼赔不是的样子,真的很让人心疼。

据说,舅舅舅妈回去后,都病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由得悲从中来,父母年纪越大,在我们面前越拘束,说话做事总觉得在看我们的脸色,我们不爱听的话不再说,我们不想看到的事不再做,他们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总怕做什么事惹我们不高兴。

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

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到像马东那样,不和父母争对错,而是把一件小事冠以“三观不合”,嫌他们墨守成规,甚至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的面红耳赤。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要学会理解父母,不要对他们百般苛求和指责。

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他们不动声色的表面之下,藏着多少难以启齿的卑微与无奈。

时间可以不对父母仁慈,但我们一定要对他们温柔。

泰戈尔说过:“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换位思考,哪怕别人出了错,也不会随便给他人难堪。

遇事不责备、遇事多宽慰,才是关系的保鲜剂,感情才能更深厚绵长。

作者简介:张女子,富书专栏作者,亲子写作实战营学员,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本文首发富书,版权归富书所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