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朗传》:可怜我身死之时,竟没为国家做些什么贡献!

 襄子的箱子 2020-11-03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284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司马朗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司马朗,字伯达,“司马八达”之一,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懿的哥哥,他比司马懿大8岁。
 
小时候,司马防对于司马兄弟的管教非常严格,没有父亲的命令,司马兄弟都不能随意进出房门,在父亲面前也不能随意坐着,也不能随意发言,父子之间相处的态度也很严肃。
 
在司马朗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这个客人直呼司马防的名字:司马防!司马防!请问你在家吗?回句话啊!
 
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别人的亲长,在别人面前直呼其父亲的名字,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啊。
 
客人略表惭愧,低头道歉。
 
182年,那一年司马朗十二岁,通过了经学考试而成为了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长得高大魁梧,不像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于是怀疑他谎报年龄,并请求他拿出身份证明。
 

司马朗说:我也不想长这样,只不过我家基因遗传就这样,我虽然年纪很小,但我没有那么急功近利要通过谎报年龄来达到目的的动机,这也不是我的志向呀!
 
监考官上下打量了一下司马朗,在确定他的身份后,认为他品行才能超过了常人。
 
190年,董卓入京,关东各军组建了“反董联盟”,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说:野王和温县距离很近,唇亡齿寒啊,若是野王不保了,温县能好到哪去呢?而你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跑了,恐怕你这么做会引起民心动摇和骚乱啊!
 

但是李邵不听,他觉得自己跑了就安全了,结果刚一走,野王就产生了民乱,转瞬间就延伸到了温县。
 
之后董卓带着天子跑到了长安,当时的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但司马防考虑到战乱四起,因此让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了温县。司马朗还没上路,就有人将此事告诉了董卓。董卓以为司马朗不喜欢自己,要背离自己而去,于是就将司马朗抓了来见自己。
 
见到董卓后,董卓问他:看你样子,你和我去世的儿子一样大,你为何要背叛我呢?
 
司马朗眼珠子一转,随即说道:明公以优秀的才干和不世的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铲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好事啊,看来大汉复行就在眼前了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为何战乱却还是有增无减呢?总而言之,我回家是有道理的,我只是想帮明公去稳住家乡的人而已。希望明公能继续努力,再接再厉,那么就算是伊尹和周公也不能跟您相比了。
 

董卓听得乐呵乐呵地笑,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英雄所见略同啊!
 
司马朗逃过了董卓的责问,但他知道,董卓迟早一天完蛋,于是他买通了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自己偷偷溜回了家乡。
 
回到温县后,敏锐的司马朗知道此地在日后会成为战乱的地方,于是与荀彧一样劝大家尽早离开,但是大家都顾恋旧土,不愿离去,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走了。
 
几个月之后,“反董联盟”从内部瓦解。
 
195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了温县,当年发生了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由于司马家还算小资,司马朗便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在司马朗22岁的时候,司空曹操征辟司马朗为司空掾属,后出任皋县令,但因为生病所以暂时离开一下,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司马朗在治理政务期间,实行宽惠政策,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有一次,县里的民众有些搬到城里去了,但是县里要征调百姓服役造船,于是迁走的百姓唯恐司马朗这边人手不足,于是彼此相邀私下里回来相助。
 

由上可知,司马朗是多么得人心。
 
208年之后,司马朗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
 
司马朗认为,现在之所以是乱世,就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的制度,而地方上的郡国却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虽然现在不需要恢复这个制度,但可以让地方上保留一点军队呀,这样,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人民世代有传承的土地,因此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而现在恰好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大量土地荒废,没了主人,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
 
司马朗的建议虽好,但没有被完全采纳。
 
后来司马朗迁任兖州刺史,在任内,他颁布了很多政策,都深受百姓的喜欢。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依旧穿着平时简陋的衣服,粗茶淡饭,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
 
司马朗还十分喜欢阅读人伦典籍,当时有一些人以李觌(音同“迪”)为首,名气都很大,但司马朗却经常公开指责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人果然败亡,大家才对司马朗的先见之明而赞叹。
 
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
 
司马朗不以为然,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
 
后来,曹丕非常喜欢司马朗的言论,就在称帝后专门让人手抄他的语录。
 
217年,司马朗跟着夏侯惇和臧霸等人征伐吴国,然而到达居巢时,士兵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流行病,司马朗亲自站在第一线巡查士兵的情况,给士兵医治药物,因此很不幸的,司马朗自己也感染了疾病,不久去世,享年47岁。
 

司马朗去世前,留下遗言说:我承蒙国家厚恩,不远万里为国效力,很惭愧,寸功未立。如今我遭受了此病,恐怕是没救了,辜负了国恩。我死之后,不要铺张浪费,简单把我葬了吧,切记,不要违背了我的志向。
 
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曹叡继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了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如果觉得OK,记得点个“在看”哦!

END

如果喜欢,欢迎帮忙推荐哦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