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英雄左宝贵把平壤作坟墓誓与平壤共存亡,穿黄马褂战死玄武门

 谭论古今 2020-11-03

在朝鲜平壤,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雨夜七星门外左将军显圣"的故事。

传说平壤战役三年后的1897年9月15日,同样是一个雨夜,住在平壤七星门内的一个叫林善华的朝鲜老人正在七星门外行走,突然听见马嘶叫的声音,又混杂着军靴和剑的音响,老人走上七星门,看见有个军人跨着白马,高挥着在暗淡中发着白光的军刀,向北方走去。他想起了这骑白马的将军就是大清将领左宝贵,认为是他的英灵显圣,并说给众人听,此后每当9月15日夜晚下雨的话,平壤七星门就会出现左宝贵骑马的身姿。这一传说虽然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但反映了朝鲜人民对抗日英雄左宝贵的怀念。

说到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同邓士昌被称为“甲午双忠”,但两人的知名度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清史稿》在记载左宝贵和邓士昌时有言:“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然邓士昌因一部电影《甲午风云》,在国内可谓是人人尽知,而左宝贵只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仅仅是提及了一下名字。知道者不多,众所周知,在腐败的晚清时期,穿着黄马褂战死沙场的人仅有两个人,一个是聂士成,死于和八国联军对抗的“庚子之乱”中;而另一个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左宝贵,战死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朝鲜平壤玄武门。

                                     左宝贵在营口

左宝贵(1837—1894),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字冠廷。祖籍是山东齐河县祝阿镇左三里村,明代称作左三里铺。左宝贵的曾祖父左天增,全家就生活在黄河岸边,世代以农耕为业。终生勤劳,不得温饱。左宝贵的祖父左凤友在世时,左三里村已经发展到数百户、千余人。但是仍然经常发生水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大水,他们被迫洒泪作别,背井离乡,沿路乞讨,辗转南下。几经坎坷,来到了蒙山南麓的费县,定居沂阳镇(今平邑县地方镇)。一家老小在村西的破庙里栖身,遮蔽风雨。

甲午战争形势图

左宝贵的父亲左士荣,跟着父亲来到沂阳镇之后,平时为人佣耕,辛勤劳作,闲暇时为人修补鞋靴,贴补家用。到了冬季农闲时节,则习拳练武。他待人和善,豪爽侠气,左士荣成年之后,娶了村中杨氏为妻。杨氏也是回族,为人宽厚仁慈,乐善好施。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宝贵来到人世。随后,二弟左宝清、三弟左宝贤也先后出生。正当左氏家族人丁兴旺之际,左士荣和妻子杨氏先后病逝。左宝贵兄弟三人幼失怙侍,多亏叔父左士宏抚养长大。左士宏并无恒产自养,孑然一身,靠修补鞋靴为业。

后来左宝贵迁居淮安。死后安葬淮安。这就是左宝贵的出身。可谓出身贫寒。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最后战死朝鲜,为甲午中日战争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1894年的9月中旬日军想攻占朝鲜的平壤,很多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如叶志超等,见日军来势汹汹,主张弃城逃走。也难怪叶志超贪生怕死,此人伙夫出身,靠着淮军之出身及李鸿章的赏识,被任命为清军统帅。见此情形,左宝贵十分气愤,“怒骂曰: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坚决表示了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

按照清军统帅叶志超的推测:平壤的南门应该是日军的主力进攻点,因为南门外地势平坦;而平壤的玄武门易守难攻,更占有地利优势,他觉得日军根本不会选择这里,因此,叶志超把左宝贵的3500人调走了2000,只留了1500人给左宝贵。左宝贵深知日军的狡诈,多次恳请加重玄武门的人员配备,都被叶志超置之不理,左宝贵只好利用有限的人员布置战斗防线。

临阵逃跑的叶志超

战斗一经打响,左宝贵的推测就得到了证实,进攻平壤北面一线的日军是第五师团的朔宁支队和第三师团的元山支队,兵力占进攻平壤日军的三分之一以上,因而是平壤保卫战最激烈的战场。狡猾的日军用少量军队佯攻南门,却抽调了近8000人主攻玄武门,实际上日军将玄武门作为主要攻占地,左宝贵只好向叶志超求援。可恨的是,叶志超却说“没人”。原来,叶志超为了方便逃跑,在战斗打响之时就派出近3000人去负责“清理”逃跑的路线了。叶志超是出名的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

平壤玄武门城头

战役打响,日军元山支队集中炮火向牡丹台外侧西北方两个堡垒开始了猛烈炮击,以掩护步兵冲锋。“宝贵自至城上指挥,我军力御之,倭人死伤无数”,尽管一次次被清军打退,但是日军在军官的督战下,拼死突进,集中至此的活力更为强烈,一时间硝烟四起,弹片飞泻。“此际彼我之枪炮声最为盛,硝烟与朝雾相混,几乎咫尺莫辨”。

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无奈之下,左宝贵开始做最后必死的准备了,专门穿上皇帝恩赐的黄马褂,准备血战平壤,正酣战间,忽一炮弹飞来,将清军火炮击碎,弹片击穿左宝贵肋下。左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赶去看时,左宝贵的身体已被炮弹击穿。 左宝贵的精神虽然鼓舞了清兵将士,但也成为日军炮火的目标,最后牺牲于炮火中。

                                                  左宝贵战死平壤

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日本侵略者也为之感叹,“钦佩左将军的勇武,拥军礼葬他”。

左宝贵牺牲后,奉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某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按照回族葬礼,在河下墓地为他举行衣物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

左宝贵衣冠冢

左宝贵牺牲的消息传到国内,光绪皇帝( 御制碑文)称: “冒锋摘而克全大节, 三军宜视此孤忠; 责丝纶而用助后人, 百世犹传其遗烈。”对其壮烈牺牲作了高度的肯定, 并表示极度的痛悼。清廷降旨:"……左宝贵著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加恩予谥,入祀昭忠祠。所有战迹及死事情形,付国史馆立传。准于立功省分建立专祠。"并责令李鸿章查明左宝贵子嗣,准其来京候旨施恩。"

光绪皇帝

据乡里耆老传说,当时老太后慈禧在金銮殿召见了左国楫兄弟三人,见他弟兄三人年纪尚少,怜悯之心顿生,竟老泪纵横,把弟兄三个揽在怀里,抚慰说:"你的爷老子为我大清出了力,朕不能忘了他的孩子!"遂一一封赐。虽然这只是传说,也不知道真假。但是肯定的是,左宝贵的牺牲这是清廷所不愿看到。

慈禧太后

《清史稿》: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可一战?此主兵者之责。五人虽败,犹有荣焉! 时人评价他"晓畅兵事,谋勇兼优"。

历史虽然远去,但是左宝贵的抗日事迹,他的誓与守地共存亡的视死如归精神却是永存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甲午中日战争》,《齐河县志》。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