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16岁入宫26岁守寡一生3次垂帘,死前还不忘把外甥光绪带走

 谭论古今 2020-11-03

稍晚熟悉中国近代的历史的人几乎都知道,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几乎和“丧权辱国”画上了等号。那就是慈禧,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一个16岁就能深得君王宠爱的后宫佼佼者,一个26岁时就能登上大清帝国政权之巅的女强人,一个以自己独特手腕执掌大清最高政权长达47年并能稳如泰山的西太后。

对于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慈禧,人们争议十分多。在她统治期间,中国不仅内乱频发,还饱受外国侵略,国力日渐衰败。此外,男权社会对女人执政向来十分抵触,慈禧贪恋权力,将清朝的正统皇帝操控于股掌之间,也引来了许多诟病。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西后垂髫时,雅好修饰……西后每一出游,道旁观者皆喃喃作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是过也。”可见少女时代的慈禧天生丽质、相貌出众。她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小就对经史类的书籍很感兴趣,十六岁时就已经熟读五经,通览二十四史,因此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这样的她,入宫后自然能博得咸丰帝的宠爱。

她入宫后,逐渐习惯了尔虞我诈的后宫生活,这种冷酷无情的环境磨练了她的意志,也磨硬了她的心肠。虽然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但她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样洞悉世间的人情世故,显得成熟而老辣。她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从第五级的贵人连升三级,成为了懿贵妃。还生下了唯一存活的皇子,确定了皇太后的位置。

慈禧在政坛上刚一露面就崭露头角,咸丰帝在热河去世时,继位的同治帝尚年幼,慈禧气定神闲地与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合作,游刃有余地将一手遮天的八大辅臣统统拿下。这是慈禧太后从政生涯中发动的三次成功的政变中的第一次,她由此取得了最高的领导权力,显示了她超凡的政治才能,为她日后对大清帝国的统治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慈禧发动这次辛酉政变的最终目的是要真正掌握的皇权,途径是垂帘听政。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起始于西汉的吕太后,后世出现了很多继承者,如东汉的邓太后和窦太后、北魏的冯太后、唐代武则天、宋代的高太后和辽代的萧太后等。但是,“垂帘听政”与“女人不能干预政治”的传统相抵触,因此历代的垂帘都是经历过番艰难斗争的,没有足够的才智和能力不可能成功地进行垂帘。慈禧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扫清了垂帘的障碍。

慈禧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清朝,但是她的治理让垂垂日暮的晚清好似回光返照一般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在同治驾崩后,她又别出心裁地拥立4岁的侄子做皇帝,以方便自己垂帘听政。第二次垂帘听政对于慈禧来说已经有了经验,她对于权力的掌控更加游刃有余。尤其是在东太后慈安死后,光绪皇帝尚且年幼,她成为了大清朝不折不扣的统治者,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内,她肆意地沉浸在令自己享受不已的无上权势之中,带领着迷途中的清政府摸索着存活之路。

由于修葺颐和园占用了海军的军费,使得北洋水师无力补充战船,导致对日作战不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895年4月17日中国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当她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本人,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君子,使得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变法图强运动胎死腹中。

慈禧完全依靠自己的私心,立两岁的溥仪为帝,她没有想到幼帝带给朝廷和国家的灾难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这是慈禧为大清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已经无所谓对错。就算是慈禧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将壮年的载沣立为嗣,也依然不能改变大清灭亡的命运。从另一个角度讲,慈禧所做的这件事,依然还是没能脱离她的风格,她算是一个严厉的家长,她为她的家人做了足够的努力,但是,她注定没能拥有一个帝王的风范,她注定不会拥有帝王的远见卓识。

慈禧是中国帝制时代极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光阴。尽管她与武则天在执政功绩上不能相提并论,但其影响是不相上下的,她以干练政治手腕维系着清廷的绝对权威。在她当权时期,能够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尽量抵抗清朝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尽管她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称颂,但是这与当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情况有关,并不能归咎于慈禧一人。尽管历史上对慈禧的评价多为负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收复新疆的过程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清朝最终保住了新疆,这也算一个功绩。洋务运动,如果没有慈禧支持,也难以开展。戊戌变法开始时也是支持的,当后期危及她的统治时候,也出手镇压。可以说是刽子手。当然还有大清的一些对外交往的国歌《巩金瓯》,国花定为牡丹、国旗定为黄龙旗等。也是与慈禧分不开的。

如果公正的评价历史,在慈禧执政时期,因为屡次割地赔款,慈禧成为千古罪人。其实,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彻底失去了与列强对抗的实力。清朝在慈禧的权力生涯的顶峰中走向了穷途末路,并在她死后不久土崩瓦解。从辛酉政变到垂帘听政,从皇族争势到大权独揽,她于实践中融合贯通帝王之术,可以说她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晚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她也是大清帝国的掘墓人。因为在她死后的第三年,大清就完了!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因病而逝,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按照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中的说法,慈禧在死之前还担心自己的亲外甥光绪皇帝会回光返照,算旧账,就在死之前看到光绪的死去才算放心死去。作为这样的一个女人,光绪皇帝这样的一位姨母,该说什么好呢?

考资料:《我的前半生》、《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

关注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