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到有人无理取闹时,到底该不该忍?真正精明的人会这么做|鬼谷道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鬼谷道创始人|鬼谷子智囊团|民间手艺人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请听题:如果你遇上小人上门找茬,无理取闹时,你会怎么做?
 
毋庸置疑,这是件让人头疼,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不巧,这事让朋友阿正给碰上了。
 
 
阿正是公司里的中层,手底下也确实管着几十号人,其中一个是老板的发小。这人自视从小跟老板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能力一般,平日里就是混日子的。阿正知道这层关系,所以平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阿正手底下的一个组长离职了,这让“发小”看到了机会,他恍然大悟了,便以发小的身份找到了老板,让老板说句话,给自己升职加薪。
 
老板不可置否,恐怕一来不想得罪“发小”,二来又不想发小染指太多。于是老板玩起了“乾坤大挪移”把球直接踢了出去,让“发小”直接找阿正。
 
阿正当时就蒙圈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咋就摊自己头上了呢?阿正心里明白,这人是不能用的,所以开始装起了糊涂。
 
“发小”本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左等右等阿正就是不表态,于是气急败坏的找上门来,要跟阿正理论,实在是无理取闹。
 
如果你是阿正,你会怎么做呢?
 
 
咱们不妨先读一读《红楼梦》,顺便陶冶下情操。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与其说是你侬我侬的男欢女爱,不如说是勾心斗角的人情世故。
 
在五十五回书中,赵姨娘的哥哥死了,贾府按惯例要给点赏银,到底给多少就成了问题。下人报给了王夫人。这王夫人果然有大领导的“做派”,直接打发下人去找具体办事的人。
 
彼时王熙凤生病了休假,由李纨、探春和薛宝钗代管,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赵姨娘嫌赏钱太少就到“议事厅里”找代管人,一言不合就撒起泼来。面对这么个不讲理的主,职场众生相就出来了,
 
本该当家的李纨没有独当一面,却选择捣糨糊,劝赵姨娘消消气,好像跟自己没关系。巧的是,薛宝钗也不知去哪里了,想必是惹不起躲得起。只有就剩下耿直的探春跟赵姨娘据理力争,吵了起来。正当两人剑拔弩张时,
 
更刁钻的熙凤要做好人,命平儿主动给赵姨娘加赏钱。
 
一件小事就牵扯出那么多关系,那么多人情世故来,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尽着自己的本分,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让人叹息。
 
 
面对小人颐指气使的无理取闹,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有足够大的权力,当然可以像王夫人那样“凌空一脚”把球踢给别人。
 
可我们是具体办事的人,应该咋办呢?一般而言,下面一共有四种选项:
 
第一,做个老好人。大多数朋友的选择会像李纨那样,低三下四的满脸陪笑,也正因如此,曹雪芹才评价李纨“重德不重才”,做事稳重周全,谨守礼仪本分。说白了就是老好人这种行为有利有弊,虽然不得罪人,但也会被人当做空气。
 
书中,赵姨娘之所以敢上门闹事,皆是因为李纨这个领导不顶事,下面人不怕他,所以才敢骑在她头上胡作非为,事实上,彼时李纨的地位是高于赵姨娘的。
 
第二,做个隐形人。看见瘟神上门,也有人会学薛宝钗那样,惹不起躲得起。“议事厅”上,明面上有李纨和探春,但幕后还有个薛宝钗。当赵姨娘找上门时,通篇是李纨的忍让包容和探春的针锋相对。

阿信找了好几遍,硬是没找到薛宝钗的痕迹。这冰雪聪明的薛姑娘当真不知道赵姨娘上门闹事了吗?我猜是知道的,但她就是不出来。不过,薛宝钗也有自己的盘算,总会有个人出头的,只不过,这人不是自己。
 
第三,做个实在人。就事论事永远是高效的方法,就如贾探春。有些事情,与其绕来绕去,躲躲闪闪,就不如直来直去,实事求是。虽说赵姨娘是亲妈,但探春就是“大义灭亲”,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要讲规矩。当着众人的面,就跟赵姨娘,也就是亲妈杠了起来,顺便还扣了亲弟贾环多出来的“月钱”。
 
赵姨娘当然气急败坏,但探春可是自己的亲闺女,却也无可奈何。不过,探春之所以敢“大义灭亲”,最大的动力还在于,她喊王夫人叫“妈”,却喊亲生母亲赵姨娘叫“姨娘”。纵然得罪了赵姨娘,她又哪敢找王夫人评理?
 
由此可见,实在人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的,如果你没背景,没关系,还想做实在人,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探春可以实在,得了善终。晴雯就不可以实在,否则注定被人算计,抑郁而死。
 
第四,做个老狐狸。如果说职场有段位的话,那还是要数王熙凤。“凤辣子”平时待下人以严格著称。但也是看时候,她深知赵姨娘的为人,李纨和探春的能力,定然会搞出是非,所以私下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让二人先争执。待二人闹的不可开交时,再派得力干将平儿上门装老好人,一面安抚探春的情绪,一面允诺薛姨娘的要求。别人闹的不可开交,反倒是自己当了把好人。
 
此类明面上的老好人,暗地里是老狐狸。
 
所以,在职场上,遇到小人找茬时,你是学李纨当“老好人”,学薛宝钗当“隐形人”,学探春当“实在人”,还是学王熙凤当“老狐狸”呢?
 
请诸君思辨,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我能给阿正的也仅有鬼谷子的一句古训: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忤合之术。

翻译过来就是,与某些人需要从新确立关系时,必须讲究谋定而后动。遇到问题不要着急,观察对方的态度和想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解决的途径,这比急急匆匆行事更好,急于行事产生的后遗症需要补的烂摊子会更多。


 
人活在这个世道上,只要与人相处,就必须要懂点人情世故,就不得不“谋虑计定”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学会察言观色,看清形势,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看不清形势,而贸然发表言论或不满,自然就会与对方交恶。但如果你看清了形势,然后采取了明智的策略加以解决的话,结果自然少吃很多亏。
 
如果你是个没啥野心的人,你可以学李纨的“平庸”。如果你关系还没到位,你可以学薛宝钗的“躲避”。如果你关系很硬,你可以学贾探春的“刻薄”。如果你早已与后台的关系不分彼此,你可以学王熙凤的“圆融”。
 
阿信曰:人在职场,遭遇他人的无理取闹的责难,到底是进是退?不仅取决于一个人的个性、立场、情商和能力,更取决于你对人情世故的感悟,以及背景关系的深浅。有人总结道:
 
千万别以为有没有关系不大有关系,遇见麻烦后就知道没有关系大有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