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东没练吸星大法

 红了樱桃绿芭蕉 2020-11-03

品牌商美的,零售商苏宁,两家毛利率在2011年前后都在18%左右,美的处于下降区间,苏宁处于上升区间。但从2012年起,苏宁转而进入下降区间,到2019年到了15%以下,而美的一路向上,竟然长了10个百分点,2019年到了28%。

2012年发生了什么?

2011对于中国家电零售业是个特殊年份,苏宁在与国美的竞争中胜出,销售毛利率创下18.9%历史高点,做了家电零售的“链主”。

2012年京东在家电上发力,不少品牌因为苏宁+国美的压力,不敢与京东合作。苏宁也做了网购平台苏宁易购,张近东放了话,京东的增速如果比苏宁易购更快,就把苏宁送给你。不过天不遂人愿,后来京东的家电份额超过苏宁成了全渠道第一。

还是那句老话,“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苏宁是自己把江山丢掉的。

自古盛世藏危机。零售商有强大话语权后,不但对品牌商收进店费、扣点等等,而且压价严重,导致家电业净利率只有可怜巴巴的1%上下,库存周转87天,账期高达180天。个别品牌商受不了,撤出卖场自建销售体系。

中国家电业黄金十年,毛利率几乎没增长,处于下行区间,也就是说,所谓黄金十年,是建立在销量增长而不是利润率提升,整个家电业陷于同质化的价格战之中。

这个时候京东入场,就坚持了一条,直到今天,毛利率在8.3%,比当年的苏宁低10个百分点,比今天的苏宁低大概7个百分点。这7个百分点让给了品牌商,就是盈利能力的大幅改善,然后投入产品创新,就有了差异化竞争,盈利能力再增强,良性循环。

最早是听贝索斯说,不要看利润,要看自由现金流,也就是我把本来可以赚到的利润都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和业务扩展了,比如亚马逊对仓储和云计算的长期投入。虽然没利润,但更健康,更持久,这有点像张一鸣说的“低空飞行”。贝索斯的哲学是,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能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才重要,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可京东还不一样,它是把本可自己有的利润,本可以自己用的自由现金流,投给上游了,跟上游一起健康。

美的2019年用于研发达到96亿元新高,在全球有28个研发中心,其中18个在海外,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毛利率比2011年长了10个百分点,比京东让出来的7个百分点,又自己多挣了3个百分点。

假如当年苏宁也这样做,还会有京东吗?而如果京东在今天也像苏宁那样,做了链主就向上游增税,有能力吃多少那就吃多少,那京东就会培养出自己的掘墓人。

这是刘强东坚持20年的“三毛五”理论:如果有能力赚一块钱,那只拿走七毛,三毛留给合作伙伴。七毛中三毛五留给员工福利和年终奖,剩下的三毛五留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三毛留给合作伙伴,他们会跟着京东,三毛五留给了团队,他们也跟着京东。

我就想起来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说的,七分饱。能顿顿饭、一辈子坚持住七分饱,不仅收获一个不贪的品性,自律的能力,而且身体健康。

不过作为销售平台,七分饱还有一个好处,激活上游的品牌商。零售的根还在产品本身,创新起不来,买的人少了,换新频率下去了,最终还是伤到零售,变涸泽而渔为放水养鱼。以前常听淘宝谈生态,而京东就是个搬箱子的,今天才知道京东也有生态,全产业链的大生态。赚到最多钱的企业,未必是对产业链有最大价值的那一个。

即便京东在家电份额第一,还是在“止盈”。一次京东内部的经营分析会上,说一些优势品类的净利润率时,刘强东就马上说,这些品类的利润率必须要控制,不能涨了。

在《创京东》上看到过,刘强东跟时任京东家电负责人的闫小兵有一个共识,就是作为渠道商,要永远保持先进渠道,这个先进就是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毛利,而不能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成本压缩到无可压缩的地步,你挣5%就够了,永远不要把利润从5%扩张到10%,那样就是落后的渠道了。”

但这又有了新问题。把多出来的利润让给了合作伙伴,那京东有什么捏在自己手里的,可以增长的家伙?

刘强东的想法很朴素,想多赚钱,就得多干活。十年前提出“十节甘蔗”,把消费品零售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然后是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5个归零售商。

这就是京东为什么自己干物流而不是只做平台,就是要多干活。十年前的大部分电商更愿意把资本投入到营销和交易环节,做平台,逐步垄断,转而把重资产投入、又苦又累的仓储、配送和售后外包出去。只做一两个环节就可以吸走其他环节的利润,守住一个天险关口收过路税。

但刘强东还是说服了所有人,自建物流、客服、售后,多做几节甘蔗,挣苦累活的钱。这在很长一段时间让外界认为京东不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而要多做几节,风险更高,管理挑战更大。

京东的每一个库管和快递小哥,都是全职员工,都是要缴五险一金的,这些人跟做运营、做产品的人、全世界跑的买手,再跟做研发的一万多人,所有人都要在一个大的框架和文化下协作,这是个大大的难度。

到今天,京东把零售的5个环节都做了。都做了,就可以在内部协同,就像苹果软硬一体,垂直整合。

一方面,针对下游用户有好的体验,送货就是快,今年双11,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的一个用户,在凌晨付完尾款后6分钟就收到了此前预定的口红,另一个甘肃玉门的用户是在10分钟后收到了。这是出自京东的前置仓,练的就是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针对上游的品牌商也有高效率。今年一季度京东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到了51.7天,相比一下,2018年以来,零售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大概是103天,比京东长一倍,苏宁今年一季度是90天,亚马逊是81天,比京东多出30天。

这个效率优势,在关键时刻就可以外溢,帮助上下游。今年疫情期间,就主动加快对供应商的结款周期,向供应商提前预付部分货款。

由于京东把零售5个环节都干了,获得了那些只在一两个环节形成垄断的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就是跟更多平台可以随意对接,不用跟新势力死扛。

比如跟快手合作,快手是流量,是营销的场,如果你是一个靠控住流量和营销的咽喉要道、收过路税的平台,那就只能跟快手做此消彼长的竞争,可京东还有供应链能力,就可以跟快手合作。

这个优势,根子上还是从“三毛五”理论逐步逼出来的。大逻辑上讲,就是你不贪,又技多不压身,就自然会有更多势力可以合作,这个从常人的生活经验里也不难体会到。

所谓“三毛五”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刘强东原话是,“我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商业模式,为你的合作伙伴和用户创造很多价值,最后却倒闭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一定是管理团队和执行出了问题。只要我们认为做的事情可以创造价值,盈利一定不是问题。”

今天对京东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其实企业的活法跟一个人的活法是相通的,我提炼了三条,期望自己也能做到。

第一,七分饱,不贪。

第二,不守住独门关口收过路税,而是自己多干苦活累活。不向外求,向内求。

第三,只管创造价值,一定饿不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