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繁星mvrct0eko3 2020-11-03

纵横是一个标准盗墓类小说的爱好者,2010年高考结束后,大概也就是十年前的这个时候,疯狂玩了一阵子感觉没事干,就买了一本《鬼吹灯》看,那叫一个爽。

《鬼吹灯》之所以有意思,除了作者的语言功底外,那就是在小说中糅合了大量的历史和地理元素,在新奇的世界观里面科普历史地理知识。

八部《鬼吹灯》里面的墓,几乎处于不同朝代,不同地理位置,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有独一无二性,可以说,看《鬼吹灯》的确能提升考古常识,因此我对于“倒斗”还是挺关心的。

首先来说,元朝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是有特殊原因的,中国的墓葬文化来源于风水学,说白了跟封建迷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蒙古人的墓葬文化跟传统汉族人的墓葬不一样,当然,各个民族都不太一样,如果你看了《鬼吹灯》的话,应该会有一定的了解。

蒙古人的坟墓就是不好找,因为游牧民族他不喜欢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逐草而居”,哪里有草去哪里,前几年我们学校有青海的藏族学生到我们学校当交换生,就是在辽宁学习,然后回青海高考,有一次一个同学放假回到青海,找不到家了,因为他的父母换了一处地方放牧,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父母。

因为这样的习俗,古代蒙古人在死后埋的地方也很随意,基本很难找到,因为蒙古的大草原很少有参照物,只要埋葬地上面长了几茬草就找不到了。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

也就是说蒙古人在下葬后,都会用马把埋葬的地方践踏成平地,然后种上草或者树,一直到恢复成原样才离开。

想要找到坟墓的话,据说在蒙古贵族密葬的时候,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她的孩子杀死,并且把小骆驼的血淋在上面,等到后来这里全是草原的时候,只有这个母骆驼能够找到这里。

因为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会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这就是找到蒙古密葬坟墓的唯一方法,如果这头母骆驼去世了,那么,蒙古人自己也无法再找到这里。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传说的因素多一点,具体实操上也不见得,我还是认为,蒙古人的墓不好找,还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而且他们也不厚葬,找不见也正常,盗墓的也不是很感兴趣。

那为何明朝皇陵极少被盗,而清朝皇陵却屡遭洗劫呢?

正常来说,中国的王朝政治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改朝换代,或者造反军队打入都城,第一件事就是把前朝的墓给盗了,汉朝赤眉军打入长安的时候直接就是盗墓,再比如唐朝黄巢起义也是盗墓,当然,这里面最过分的就是曹操为了筹措军饷组织的官方盗墓团伙,也就是《鬼吹灯》里面说的“摸金校尉”。

但是到明朝时期,就变得不一样了,别说元朝的墓找不到,就是能找到,朱元璋也不会允许人去随便盗的,为了彰显政权的合法性,朱元璋是极力尊崇元朝的统治的。

在明朝时期,标榜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对陵墓文化很看重,朱元璋一生勤政爱民,生活作风也较为质朴,但是在两件事情上最为奢靡,一个就是想把老家凤阳建造成都城,另一个就是把坟墓修得太过壮观,这也是典型的小农思想,我去年到南京紫金山去玩,还特意去了明孝陵,说实话修得还是挺大气的。

在朱元璋的这种思想下,明朝时期皇陵极少被盗,但是也不能说没被盗,明朝末年时农民军在打入凤阳的时候,就将老朱家的祖坟给刨了。

当然,明朝皇陵的主体明十三陵没有被盗,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墓葬技术过硬,不太好挖,明孝陵后面的土山老大了,十分不好定位,据说建国后考古队原本计划挖明长陵,结果挖到了明定陵,就拿明定陵练手了。

可见,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民间倒斗的想倒明皇陵不是那么好下手,当然,明十三陵没有被盗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幸运成分的,本来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按照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作风肯定是要刨前朝的皇陵,但是李自成进北京后主要忙着搜刮大臣的财产,还没来得及刨坟就被吴三桂联合清军打跑了。

等到清军入关的时候,为了获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果断打着是替崇祯报仇的旗号,“灭流寇以安天下”,相比于农民军的手段,当时北京地主士大夫更支持清军,清朝统治者看到这一点,也不敢大肆挖掘明朝皇陵,反而给予极大的保护。

经过明朝两三百年的统治,北京城区范围扩大,明十三陵的位置距离北京很近,那也不是谁想挖就能挖得了。

相比之下,清朝皇陵保护的就不是那么好了,其实溥仪退位的时候,曾明确跟北洋政府有过约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当然,我们也知道,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一团乱麻,到后期根本就无力履行很多条款,尤其是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北洋政府被推翻,清皇陵自然就丧失了保护,只是被当作普通文物来保存。

其中对清皇陵盗墓影响最大的就是1928年,驻扎在清东陵附近的孙殿英打起了盗掘清东陵的主意,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派遣工兵前去挖掘,也算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盗墓了。

当然,即使南京国民政府不像北洋政府那样对保护清皇陵有义务,但是也不能否认清皇陵是国家财产,自然也不能任人去盗掘,清西陵没被挖,就是因为离城市近,而清东陵地位位置太偏,以至于孙殿英在清东陵用炸药爆破都没人知道,一直到孙殿英部的士兵倒卖文物被海关抓了,才使得此事爆出,震惊舆论各界。

当然,孙殿英之所以敢挖清东陵,主要还是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孙殿英在挖了清东陵,将里面的文物吞并之后,还大言不惭的在报纸上宣称“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清皇陵被盗不止清东陵一处,还有多次,这就是清皇陵的建造问题了,清皇陵盖的没有明皇陵那样隐秘,这应该也和清朝皇族的陵墓文化有关,我曾在沈阳北陵看过皇太极的墓,感觉盗起来应该不是太困难!

按照这个风格,估计清东陵也是这个风格,只要墓室的大概位置能够确定,盗墓的人挖个洞就能下去,就是这么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