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点外卖?塑化剂长期接触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乳腺癌互助圈_ 2020-11-03

随着外卖产业的兴起,大多数人的就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快捷,丰富多样的外卖餐食成为工作人士的最佳之选。然而,追求便捷的同时,却有可能为我们的健康埋下隐患。

外卖与乳腺癌的隐藏关系


乳腺癌已成为现代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诱发乳腺癌的因素有很多,吃外卖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种。

近几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餐厅用餐和食用外卖食品,人们摄入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相比于家中烹饪的食物还要高出很多。

研究人员利用2005年至2014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体检调查收集的数据,研究逾1万人的饮食习惯与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前一天外出用餐的受访者,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水平,较在家中进餐的人平均高出35%。曾进食快餐店食物的年轻受访者,水平更超出55%

研究指出,中国人喜爱热食,而食品制造业、餐厅和连锁快餐店经常使用一次性餐盒包装,当这些这些一次性餐盒的塑料包装经过高温或储存过久,会自然释放邻苯二甲酸酯,污染食品,进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塑化剂与乳腺癌


上文提到的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其实是塑化剂(Plasticizer)种类的其中一种,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塑化剂也可称作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可以让材料变得更柔软的添加剂。

这种物质的用途非常广泛,有多广?大多数生活中玩的用的,几乎都涵盖在内。例如:塑料玩具、食品包装材料、药品辅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吃外卖常用的包装盒。

此类物质可通过消化道、呼吸系统和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激素功能,进而导致器官损害和疾病发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健康很可能在这种大环境下不知不觉就被影响了。

倘若过量摄取了塑化剂,除了增加女性乳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哮喘、二型糖尿病和不育症的患病风险。


既然提到了塑化剂,那就不得不提起2011年台湾爆发的塑化剂事件。起始原因是食品原料供应商为节省成本,使用了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从那时起,“塑化剂”这个名词就像是过街老鼠一样,看到就心惊。但是塑化剂又与乳腺癌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


2019年4月17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根据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包装药品处方回收,调查了邻苯二甲酸酯类暴露量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该百万丹麦人群的研究观察到,通过药物高度暴露于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妇女,ER(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发病率大约增加了两倍。

研究还表明,高水平的邻苯二甲酸酯(DBP、DEP、BBP、DEHP)还可以导致乳房发育早熟症,致使年龄小于 8 岁的女童出现单纯性乳腺组织增生。邻苯二甲酸酯的类雌激素作用可以导致女性乳腺癌及其他一些与雌激素功能有关的发育障碍及疾病。

拒绝了外卖,不一定能完全避开塑化剂


受新冠疫情影响,宅家的这段时间里,对于不少已经成功“转型”成为美食博主的烹饪小天才们来说,早已练就了“下得厨房”的生存技能。那么,拒绝了外卖,就能保证不会接触到塑化剂了吗?

上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塑化剂的用途。在我们许多消费产品中,比如塑料、个人护理产品;食物用的塑料包装袋、受污染的水质,甚至连空气也可能存在被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的有机蒸气或粉尘。

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并不能保证完全避免接触邻苯二甲酸酯。而当我们暴露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一般也会通过以上这些渠道进入人体内。

塑化剂=乳腺癌?


有研究中发现,工作于汽车和食品罐头工业中工作的妇女可能因接触邻苯二甲酸盐,其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几乎增加了5倍。

包括JClin Oncol在线发表的这篇“邻苯二甲酸酯暴露量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研究中也提示了;高水平的邻苯二甲酸盐(酯),暴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0000mg)可使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发生率大约增加2倍但是!较低水平的DBP暴露量与乳腺癌发病率无关!

由此可见,患乳腺癌的风险其实是与邻苯二甲酸盐(酯)的暴露量(长期性)存在联系的,并不是说接触了、吃了外卖就马上患癌。所以除非你是以上暴露高风险人群,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才可能存在患癌的风险。

要知道,我们现本身生存的环境并不存在“绝对安全“,时时刻刻都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使身体健康遭受冲击。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无处不在,特别是对于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类药品的人群。那么,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类物质的伤害呢?

以上引用的研究资料表明,女性应该避免接触大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例如长期使用含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成分的药品。避免药物制剂带来的潜在致癌风险。

外卖吃还是不吃?

在JClin Oncol的研究中并未提及外卖可致乳癌,所以外卖吃还是不吃?

我们明白大家对外卖美食具有无法割舍的“情感”,是因为对生活的无奈之举。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明白了病从口入!食物是最容易感染和传播病毒的。从安全角度讲,使用自己的碗筷也就减少了接触塑化剂的机会,即便做不到总是做饭,使用合规的餐具也能大大减少塑化剂的接触。

至于外卖是吃或是不吃,建议宜偶尔忌长期。抛去是否能致癌不谈,单是对我们的健康,包括对病情的恢复,影响都是巨大的。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是十分建议大家,发挥烹饪小天才的厨艺,做顿营养健康的美食犒劳犒劳自己,既减少了热量又提供额外营养,省钱还环保,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参考资料:

[1]刘明奇,赵跃,慕天,侯学佳,王骋,那晓琳.邻苯二甲酸酯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03):218-223.

[2]徐嘉蔚,吴一华,夏大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女性生殖毒性及其在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01):50-56.

[3]中国新闻网、临床肿瘤学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