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散文】付金荣《情深意切的山沟沟》

 作家荟 2020-11-03

【作者简介】付金荣,1964年2月出生。自幼喜欢文学,长期在单位文刊写作,并撰写公文,在铜川矿工报,铜川日报及铜川实业公司网刊登。文章行如流水,清新自然。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汽车在山沟沟里绕了一圈又一圈,蜿蜒曲折的山路只有一车宽,被水泥铺得铮亮光滑,迎面过来的车辆退让得小心翼翼,一棵棵柿子树、花椒树占满了整个山坡,座座青山上野花遍地,放眼望去,颇为壮观与美丽。东沟村变了,改革的步伐早已落实到山沟沟,我不由得感叹,脑子里立马映现出昨日的东沟村。 

二十几年前,也是这样的山路,可是坑凹不平,难于行走,特别是遇到下雨或下雪天,深一脚浅一脚,如舞蹈。没有私家车,公共车到站后还得独步行走十几里路。就这样的情形,青春燃烧的我毅然决定随着老公回到了他的家乡。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头戴彩色礼帽,脚踩高跟鞋,与山村的气息完全脱节,于是每次回家,山崖边,家门口,到处都会迎来许多大人小孩的关注,几十人围着我,像看天方来客。我昴着头,不管不顾,照样我行我素,高兴时唱着歌,歌声飘过了沟沟坎坎,村村舍舍,根本不怕人笑话。 

我虽生于平原,不过对于山区并不陌生,八九岁时随父亲回过一趟老家,考学后又在老家上学,对山已有了基本概念。老家的山不深,属于土山,没有沟壑纵横,而东沟村的山属于石头山,山身石头林立,尖峰如刀,稍不小心,就会划伤。山体深不可测,让人毛骨悚然,没有见过山的人肯定不敢走,生怕掉到沟里爬不上来。白天行走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晚上了。而我第一次去婆家竟然是在晚上,并且与公婆及老公一起行走在深深浅浅的山路上,可见我当时的胆大与魄力了。后来临结婚时,父母来了一趟婆家,见到大大小小的山沟沟,回到家忍不住抱头痛哭。我们家就我一个宝贝女儿,他们心疼我嫁到山沟沟里,说掉到沟里都没人知道。还是在城里工作的舅舅见多识广,告诉父母我与老公都是教师,只有寒暑假才回婆家小住几日,父母这才放心地把我交给现在的老公。结婚时,娘家许多亲戚出于好奇,纷纷登上山顶,一览山里的风光。这一恍,二十几年过去了,山还是那个山,而人已长大,路已被修建,我回婆家的次数也渐渐变少。因为公婆与我们常年在一起居住,只是逢年过节走亲戚或老家有什么事才回来一趟,但是对于东沟村的几十年变化,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东沟村属富平北边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柿子树与花椒树,并且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每到秋季,柿子熟了,火红一片,甚为美观。花椒颗颗麻香,子粒饱满,老远闻去,香香四野.春季到来时,山花灿漫,山野芬香,野菲菜,野小蒜,龙柏芽到处都是.夏季更是凉爽怡人,山风不断,睡觉根本不用空调.冬季,柿饼挂满了家家户户门前,白里透红,醇香味甜,一个个串起来,像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深居浅出的山民们以前守着柿子树与花椒树过日子,自从改革开放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抛家弃子,远离故土,去外地打工,只有农忙时才回家.近几年,东沟村楼房盖了一座又一座,富裕的村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已的小家,还把子女送往城市去读书,有不少村民在城市为子女买了新房。他们知道,只有改变贫穷,只有远大抱负,才能脱离山沟沟,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如今,许多少男少女们通过考学都已飞出了大山.村里基本上没有年青人在家留守,只有孤寡老人寂寞度日。 

山村的白天在我看来显得分外长。我在东沟村居住的这几天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在数着时间过日子。城里就不一样,眨巴眼的功夫,时针就已指向了夜间十二点。或许是我在山沟沟里待着心里平和,什么事也不想,没有压力,回归自然,慢悠轻闲,所以与想像中的时间不合拍。而在城里,从早到晚地忙碌,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如若可以,我真的希望在山沟沟里数着星月过日子,清净怡然,庭前栽种许多花草树木,寻得次第花开。 

东沟村的搬迁是迟早的事,听说最晚不会超过二年。我与众多的村民们一样,舍不得,但顺应形势,才有发展,改变,势在必行。

夜晚的山沟沟风一吹,只觉得浑身通透凉爽。山风习习,有想吟诗的冲动。村里每家每户的红漆大门紧紧关闭,但柔亮的灯光透过大门,显得缤纷多彩,笑声、犬叫声、孩子的嬉闹声此起彼伏,组成山村的圆舞曲,在寂静的上空久久回荡。 

人美美不过风景。我相信,东沟村的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富平县政府的合理整治加之生态利用,东沟村会变得无限美好!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平台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