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济民《再进北山》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丨诗歌】边边《秘密》(外三首)

文/李济民

【作者简介】李济民,创作中篇小说五篇,小小说三十余篇,散文三百多篇,诗歌数百首,多篇在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发表。书法作品获“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书画大赛”金奖。常思社会人心不变之理,常想文字文学永久之责,人微言轻,不敢疏忽,以求屑微有益于良心有裨于世事。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马迹山上有千佛寺,寺前有一石碑,碑石曰山高1560米。

独自一人,我静静的坐在马迹山的山巅之上,就这么静静地坐着,默默地坐着,无语地坐着,还要什么语言呢,还用什么语言呢,天无语,风无语,群山无语,百花无语,苍林无语,古石无语,我也无语。

小时候听人说,贾村原的最高地在我们村子西边的岭岗上,叫冯坡子岭岗,是谓贾村原818高地。马迹山1560米,贾村原818米,两相比较,马迹山是将近两个贾村原的高度。

周围没有比她再高的山,雨过天晴,天蓝草碧,不管时间,不管世务,睥睨天地:最南是苍茫的秦岭,秦岭和苍穹相接,苍穹之下,秦岭一北,目力所及,无论平原,无论山脉,无论河流,无论村林,无论工厂,无论公路,尽收眼底,左边是在她肩下的灵山,穿过灵山的肩膀,远处是茫茫的凤翔原,脚下安卧的是冯家山水库,逶迤的是千河,矗立的是沿千河而走的二电厂、铅鋅厂、大唐热电厂的高烟囱,正面前是俯伏在她身下的贾村原,右边迷迷茫茫的是仰望着他的陵原,周围是拱围着她的大大小小的沟壑,冯家山、殿沟、花园、陈家山等许许多多的村子,就掩映在这些沟壑之中,北望则是峭拔的吴山和绵延起伏莽莽苍苍的千陇诸山。

相传,当年秦穆公畋猎到过这里,马踏此山,山显马蹄之形,山因形名,谓之马迹山。

静静地坐在马迹山山巅,静静地看着周围的山川平原河流沟壑树木花草,我在想,当年的秦穆公踏上此山的时候,当年的秦穆公登凌绝顶的时候,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秦帝国的伟业,是不是就是在他登凌绝顶的时候,在他一览众山之小的时候,在他胸中有了这个由山山水水构成的大地形的时候,开始起根发苗的,开始孳生暗长的,开始运筹帷幄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是极熟悉的诗,道理却普遍而深刻,囿在世俗,困于平地,如果忽然换个角度,你的角度和高度会彻底改变你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我猜想,秦帝国的伟业,或许真正起步发展于他不同庸常的眼光。

一个人,一个人坐在马迹山之巅,只是静静地看,只是静静地面对。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这是一个超尘拔俗的地方,这是一个不需要应对和算计的地方。你完全不必有那么多的渴望,也不必有那么多的追求,一切顺其自然,一切尽在无意之中,开创伟业挥鞭扬威是一种选择,归依造化简单澄澈何尝不也是一种选择。

其实,今天能踏上马迹山,能静静地坐在马迹山山巅,如这山上的一棵小草,如这山上的一朵小花,和这山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不知晨昏,不知向暖,完全是没有安排,没有计划,没有预想,完全是个意外,是个意外中的自然。

我是冲着黄梅山而去的,黄梅山,小时候知道娘去过黄梅山,从娘的嘴里听说了这座山以后,这座山就一直高高的远远的矗立在家的北方,这座山和别的山都不一样,远观显得是那么的奇特,北方的山,别的山上都缺少树,灰麻麻秃么么的,唯有黄梅山,被墨绿墨绿的柏树包围着,显得灵异而神秘。我专走黄梅山,是在重走娘当年走过的路,是在重温娘当年的经历和体会,是在感受娘七十岁高龄一个小脚老太婆面对生命面对生存面对生活时的平和镇静忍耐和坚毅。

当我徒步翻山过沟走了三个多小时山路,终于走到黄梅山庙院的时候,当庙内的师傅热情的接待了我给我泡了茶去伙房给我做饭的时候,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庙堂屋檐下的长椅上,我在静静地想,面对生命,面对活人,娘有怎样的思考,娘有怎样的感悟,或许是觉得生命其实很简单,或许是觉得生命靠佛来支撑,或许生活就要学会承受和忍耐,或许……我在想,娘有多少话没有说出,娘有多少话无法说出,人世间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你再疼再爱,有些道理,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感悟,先人留给你的,只能是一些蛛丝马迹,只能是蛇行灰线,你有慧根的话,只能在先人的感召下,在佛的启示下,自己去走那充满艰辛的路,自己去走那充满灵异的路,自己去走那充满智慧的路。

黄梅山就在马迹山的脚下,秦穆公当年也到过这里,当年的秦穆公到达这里之后又想了些什么,历史的伟人,不能不让人遥思追想。黄梅山因满山的杏树而得名,命名者是秦穆公,还是当地的老百姓,人们更乐意说是秦穆公,而我更愿意相信是当地的老百姓,百姓的诗意是别样的诗意,是有生命力的诗意。我在猜想,当年,秦穆公是先到的黄梅山,还是先到的马迹山,我亲自走过了之后,我才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走过了,走过的点点滴滴,启发我们思考了什么,触动我们想到了什么,促使我们改变了什么。黄梅山确实有些灵异,那么高的山,一眼清泉,沽沽涛涛,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为生命之源,水让自然有了灵性。

马迹山比黄梅山更高,马迹山是头颅的话,黄梅山就是母亲衣袖掩映下的胸脯。在母亲的怀抱里,因为崇敬母亲圣洁的面庞,因为喜爱母亲柔顺的发丝,而认真地去攀登,而仔细地去摩挲。从黄梅山去马迹山,我是意外而去,我是意外而至,路虽崎岖,却因仰慕的眼光,而一路轻松和愉快。

独自一人,我静静地坐在马迹山的山巅,由秦穆公我想到了农业社,想到了爸到马迹山割柴,大冬天,下贾村原,过南北二湾,爬山翻沟,六七十里路,天不明就到了马迹山,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没吃的,没穿的,连烧的也没有,坐在马迹山的山巅,我在静静地想,好多时候道理是很简单的,没有必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能不能辨证的看待问题,辨证的看待过去,辨证的看待现在,别吃饱了肚子为饿肚子的时代大唱赞歌了,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不要走极端!

短时间内,我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北山,为了什么,又为了谁?独自一人,我坐在马迹山的山巅,如一棵草,如一朵花,如一块石头,静静的,久久的,不言,也不语,一山,一河,一原,一村,一树,一花,都在她的脚下,“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吾师造化”,其实,睁开眼睛看看,天地人世间的事还需要多说吗?

这次北山之行,徒步走的多,车行的少,徒步走山路往返走了六个多小时,鞋不合脚,厚皮的脚后根磨了个水泡,几天后妻子疑惑地问我:“脖子怎么那么一个黑圈?”想起北山之行,我心里有点发酸,想起独自一人坐在马迹山的山巅,莫名其妙的,我的眼泪就会下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