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木莲》(十一)

 作家荟 2020-11-03

图说丨江世芬  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垂杨里---筹备

谢老爷把木莲婚事的筹备,交给了丁管家。

丁管家知道,老爷都灰心了,当初木笛的婚事,老爷还亲自操办呢。

丁管家让谢太太找去,谢太太给了银票,让务必给木莲面子。

谢太太还是心疼儿子。

她私下里让秦妈妈在城里给木莲置了宅子,院落不大,但房屋格局还好。

她叹息,她做母亲的,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她决定儿子的事办了之后,她去庙里修行去。

丁管家从秦妈妈那里知道后,告诉了谢老爷,他劝谢老爷,千万不可,一则名声不好,二则让木莲对谢家离心,不是好事。如果太太真要去,不如家里修建一个庵堂。

谢老爷点头。

苏玉琴回到了香港,她没有见木笛,只是看望了宗桐,她去的时候,找了木笛上班的时间,以宗桐的朋友名义。

心仪是个简单的女子,自小家里疼爱,婚姻如意,遇事也大度柔和,她听说过苏玉琴,如今一见,到是个爽利明朗的女人,没有小家子气。可能是游历的地方多,言语幽默,几个人聊得极好。玉琴问孩子什么时候生,宗桐说快了下月吧。

垂杨里---婚礼

木莲的婚事办得很热闹,南京办了,又回来请客。

其实方二小姐还是很帅气的,人有种英气。

她没有住在谢家,住在这里一个亲戚家里,人家专门为她布置了房间,舒适大方。

她只是带了礼物来了一次,算是见了谢家的几位长辈。出手大方,绝对阔气。称呼也没问题。可是谢老爷就感觉,她身上没有儿媳妇的样子。

谢太太收拾一新出来见客,方二小姐态度从容,对了谢太太也叫妈妈,可是没有行礼,没有敬茶,略坐了坐,就催着木莲离开。

谢太太放在衣服里的首饰也没拿出来,她只顾着生气。

回去就躺下了。

木莲单独回来看父母,只是吃了一顿饭,就匆匆走了,方二小姐要急着回南京。谢太太连贴心的话,都机会和儿子说。

谢家为她修了庵堂,只是她一直病着,也没去。

秦妈妈年纪也大了,有时候精力顾不来,就让杏儿过来照看,杏儿嫁了丁管家的儿子丁荣。丁荣自己开了间铺子,因了谢家,生意不错,杏儿结婚后就没在府里。现在上午过来照料半天,下午就回去了,自家还有一大堆事。

丁荣对杏儿不错,谢家的生意都由宗桐照管,有杏儿这层关系,丁荣不敢小看老婆。

木莲刚走,谢老爷接到电报,木笛的儿子出生了。

谢老爷非常高兴,起名继祖。

这个名字让谢太太咬牙切齿,秦妈妈直劝她,木莲的第一个儿子要姓方,老爷当然会对这个大孙子看重。

 

垂杨里---平妻

老爷看在孙子的份上,同意了木笛的要求。

木笛一家和宗桐都回来,谢家要迎木笛母亲的牌位进祠堂。谢老爷让二姨娘和丁管家办理。

二姨娘怕谢太太生事,就让丁管家瞒着太太那边,丁管家提前和秦妈妈说了,二人如今是亲家,也好说话。为了大家省事,只要太太不知情就好,反正太太现在也不出她的小院子。

秦妈妈同意了。秦妈妈叹息,小姐出嫁好似是昨天的事,没想到现在居然让木笛的母亲有了平妻的名份。

这也计较不了,若非木莲入赘,哪有这事。

现如今太太这边的事,都是秦妈妈和杏儿料理,别的丫环婆子都不过来。

这几年谢家没有进新的佣人,谢老爷的意思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仆人还是少些好。

木笛终于松了口气,他的母亲终于进了谢家。

妻子和孩子先送回了沈家。

沈家父母也极想念女儿和外孙。

现在谢太太毕竟还在谢家,沈家不希望女儿见这个长辈,见了都难堪。

心杨非常喜欢小外甥。

沈家父母一直在给他相亲,他都拒绝了。

垂杨里---固执

木笛在香港,给宗桐介绍过男朋友。

有两个不错的,学历能力都好。

第一个刚有了好感,他乡下的未婚妻来了,对方一直说退了婚,女方却说没有,大闹了一场,宗桐主动退出。

第二个刚接触了几次,对方的母亲来了,说在家里给相了亲,要逼着儿子回家见面,见了宗桐,一脸冰霜,说自家的儿媳妇,大门大户攀不起。

这两次之后,宗桐对相亲有些抵触。

木笛感觉有人故意搅局,可是没有证据。

这时候家里出了木莲的事,只好先放下了。

沈家看儿子如此坚决,这又请舅爷去谢家提亲。

二姨娘是愿意的,原先宗桐以木莲做理由,现在木莲结婚了,她没了理由。

宗桐本不是介意心杨的腿,她只是听了木笛的话,坚决不能和瞧不起自己的人成一家人,木笛说偏见这个问题,不是一天能改变的,也许因为某种原因暂时不提,可是日后有了事,人家还是会轻视你。

心杨是独子,不可能抛开父母不管,沈家是老派人家,规矩多,谢家因为是商人,规矩不重,而且因为谢老爷就一个女儿,所以非常偏爱。她没有被轻视的感觉。

 

垂杨里---直面

谢老爷原也满意。

他权衡着,如今木莲一向飞黄腾达,不可能顾家了,这个儿子指望不上,看方二小姐的姿态,也没把谢家的当亲人。

他能指望的就是木笛了。

所以必须考虑木笛的意见。

他不好开罪沈家,他对沈心仪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尤其是还有了继祖。他想把难题推给木笛吧,让沈家和他们这个女婿去交涉吧。

他对沈家的媒人说,现在他年纪大了,只想含饴弄孙,大事交给儿子木笛处理,长兄如父,这婚事由木笛决定吧。

媒人来见木笛,木笛也要管人家叫舅舅,他不好直接反对,只得说考虑一下。

媒人精明,明白心结在他这,只好安抚他,说如今自家妹子,态度已经改了,对宗桐极是喜爱。以后婆媳关系他负责。

木笛客气致谢,只是不松口。

他有个同学,早年订了亲,后来女方病故了,所以一直拖下来,他考虑介绍给宗桐认识。

心杨知道了谢家的答复,心中无奈。

心仪劝他,不如直接和宗桐谈,如果小姑子同意,木笛不会反对。

心杨考虑再三,只有如此了。

因为是亲戚,往来不少,宗桐这段时间也常来看嫂子和侄子。

和心杨经常碰面。

垂杨里---缘故

宗桐见心杨都是落落大方,和心仪一样称呼大哥。

好似沈谢提亲的事,没给她带来什么影响。

她心里明白,父亲现在是一切听木笛的,木笛从不勉强她做任何决定。老太太如今不大管事,二姨娘只是唠叨罢了。所以她现在是难得的轻松阶段,可以想什么做什么。

沈家后园有一片梅林,正是冬天的时节,梅花盈雪自然清雅。

宗桐大为欣赏,这天在梅林赏梅。

一回身看见沈心杨站在那里。

她奇怪,他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没有声音,他公开场合都是做轮椅。

他向前走了两步,宗桐才发现,他的腿根本不象他在人前表现的那样。她有些疑惑,他苦笑。

他不得不解释,方家早先年是看中的他,如果不是他的腿,他就是方家的女婿了,沈家是不会让他入赘。他不能得罪方家,提亲的事,不能让方家开了口。

宗桐恍然。

心杨直接问了婚事,他问宗桐的意见,如果你不愿意,我以后不再提及。

宗桐摇头,我谈不上愿意不愿意,我只是非常在意这两年的轻松时光,好似这一辈子,就这几年没人管我,我可以自由自在。我喜欢做生意,如果我结了婚,估计婆家不会让我一年到头往外跑。尤其是你家,更不会同意的。

心杨沉默,好吧,我暂时搁下这个话题,如果我能说服家里同意,你是不是可以考虑。

宗桐点头,好吧,你要办得到才行。

垂杨里---往事

没人明白宗桐的叹惜。

沈心杨的一手好字,当年是她的字贴范本。

那时候,她还想有一天一定要见见这个写字的人。

后来见到了,看他风采不在木笛之下,真是人如其字。

那时候是欢喜的。

可是,她打理生意多年,见的人多了。她知道固有的观念,有多可怕。

小时候,她是庶出的女儿,仆人的眼神,祖母的眼神,太太的眼神,她看的多了。

她一直乖巧的在太太手下过日子。

谢太太那时管家,对她表面上还和气,但那种轻视,她早就体味了。

所以沈太太满口嫡出庶出,她就明白,那是一个和谢太太一样的人。

二姨娘本来可以给她一个兄弟的,是谢太太的手段,她当年就明白,只是一直沉默。

也因此谢太太失了谢家的管理权。

那是用一条生命换来的。

二姨娘从来不提往事,谢家无人提及,可是她明白,那伤痛是一生的。

所以木笛为她回绝了沈家的婚事。

木笛希望他嫁个简单的人家,顶好是低嫁。

就是目前,沈谢之间,还是沈在前。

垂杨里---随缘

宗桐离开梅林的时候,心杨还在梅花树下。

她回身看他,知道他的心意,她曾经喜悦,后来又忧伤。

世事如此,表面上她来沈家,沈太太也和气,可那是礼节,不是对儿媳妇。

她不想做沈家的儿媳妇。

她想过一种轻松的生活。

她把难题给了心杨。

她不相信他能说服家人。

她还是回香港吧。

二姨娘自然不愿意,她劝女儿,心杨是难得的孩子,更难得对你一心一意。婆婆面前,你低个头,受点委屈不算什么。等你有了儿子,一切都好了。

宗桐摇头,她不接受二姨娘的理论。

她要母凭子贵吗。

幸而谢老爷没反对她回香港。

谢老爷现在心境平和,儿孙自有儿孙福气,连木莲都能入赘,何必限制小女儿的自由。

他是开明的。

木笛暂时不能回去。

有些事务要料理,他和父亲商议,他还是带心仪和孩子回香港,过几年他们一家再回来,现在不想刺激谢太太。

谢老爷点头。

现在的情形,他对谢太太早已经没什么情份,可是看了儿子,不能委屈了她。

保持现状也好。

谢木莲因公务到是经常回来,回来了还是住谢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府上的人,只是改口称呼二少爷。他也点头。

他想着总有一天,他能脱离方家。只是现在不可。

垂杨里---入狱

谢木莲并没有放松对苏玉琴的调查。

他一直要立个大功,凭他的直觉认为苏玉琴身上绝对有大背景。上一次,他给了上司面子,现在他是副局长代理局长的职务。他不用给人面子。

他的密探取得了成果,抓住了苏玉琴和人接头的线索。

他到的时候,苏玉琴从容的烧毁了文件。

现场没有证据,谢木莲并不慌张,先抓了人再说。

他不信,严刑之下没有口供。

木笛本来准备回香港了,接到了苏玉琴入狱的电话。

他有些犹豫,这件事他早知道会发生。

他去见木莲,木莲到是以礼相待,一口一个谢大少爷。木笛求情,木莲摇头,这是公事,只能公事公办。木笛失望的离开。

他回了家,心乱如麻。

他想起了一个人,沈心杨。

他没有去沈家找人,而是打电话约在外面茶楼。

他说了来意,沈心杨沉默了长久,我不参与这类事,如果你让我参与,我有一个要求。以后宗桐的婚事,你不能插手。

木笛大怒,手指心杨,你这算什么,狭恩求报。

心杨不怒反笑,我只是让你不插手,又没让你同意。

你还指责我,我妹妹给你生的儿子,不到一岁,你就背着她,找她哥哥替另一个女人求情。你算什么。

木笛有些难堪,我们不是那种关系,是好朋友。

是吗,我妹妹知道吗。

木笛只好摇头,心仪以为苏玉琴是宗桐的朋友。

心杨看着窗外,你知道这件事多麻烦,你那个亲弟弟一心要立功,盯苏玉琴很久了,他是志在必得。我去找他,他也不会给面子。

木笛说,拜托了,只此一次。

心杨起身,记住,我办成了,宗桐的婚事,你不能再插手,不能给她介绍那些香港的什么老师。

木笛不知道心杨找的谁,三天后木莲以证据不足为由放了人。

垂杨里---带话

木笛接了人,安排她和他们夫妻乘船一起去香港。

沈心杨送他们上船。

他和木笛握手的时候,轻声说,别忘了你答应我的。

木笛面无表情点头。

到了香港,苏玉琴和他们分手。

宗桐来接他们,看见玉琴有些意外。

这时候木笛看见妹妹,有些内疚。虽然他没想交换什么,可是他受了沈心杨的恩惠不那么理直气壮。

心杨托妹妹给宗桐带了礼物,还有一封信。

信里简单的说了苏玉琴的事,他劝告宗桐,如果可能不要让苏玉琴回国了。如果再有下次,会很危险。

木莲现在一直立功心切。

宗桐叹了口气,她当然知道木莲的脾气,他认准的事,不会回头。

她有些后悔,没有在码头上留住苏玉琴,现在到哪里找她呢。

她和木笛说了,木笛说,她们那些人岂会听劝,她们不介意生死。

垂杨里---危险

那天接到了苏玉琴的电话,宗桐马上到了公园门口,宗桐把一个手提书包给她,让她帮忙送到附近的一个小学,找骆校长。

宗桐认识骆校长,一个极有学者风度的老校长。

宗桐叮咛玉琴,注意安全。

苏玉琴点头,马上走了。

宗桐往学校走去,走着走着感觉有人跟踪。她犹豫了一下,调整路线,先绕到一个铺子,买了些水果,装作是闲逛。

转了一大圈子,她又往学校走去。

突然有一辆车在她前面停了下来,这时离学校只有一百米了。

车上跳下来几个持枪的人,训练有速的样子,其中一个人向她走来,亮了一下证件,说是检查她的书包。

宗桐的手心里出了汗,她不知道玉琴的包里是什么。

正在这时候,后面有一辆车驶过来,车上跳下一个人,快步走来,挡在宗桐前面,又拿了一蓝色的本子,然后说,这事交给我了。对方的人敬了个礼,然后离开。

这时候车门开了,宗桐转身看见心杨的司机唐涛,她有些惊讶。唐涛和宗桐前面的人打了招呼,说了声多谢,那人看了眼宗桐,转身走了。

唐涛走过来,接过宗桐的书包,这东西我处理吧。

宗桐刚要说话,唐涛摇头,指指汽车。

宗桐走到车前,看见心杨在车里,脱口而出,你什么来的香港。

心杨从车里走出来,刚要开口,突然间一颗子弹飞来,电光石火间心杨把宗桐往前一推,子弹从心杨的手臂间擦过。于此同时,心杨手中的飞刀飞了出去。

唐涛听见声音,马上返回,他手中的枪也响了起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