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小说】韩雪丽《木莲》(十六)

 作家荟 2020-11-03

《阅读悦读》2017年9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现代诗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垂杨里---变故

报纸上登了苏玉琴的事,心杨看见了报纸,忙把报纸收了。

这时候宗桐已经怀孕四个月了,她要出门散心,沈太太已经不太管了。那天她和心仪在饭店吃小笼包子,听见有人说起苏玉琴的事,说是被枪毙了,她听到玉琴的名字,就留意了。后来有人拿着报纸议论,她让伙计买份报纸来,只看了一眼,心就凉了,心仪看她脸色不好,忙说送她回去,下楼梯的时候,眼前一花,就踩空了。

送到了医院,孩子没保住,沈太太当即就转身走了。木笛恼沈太太顾孩子不理论大人。只是心杨忙前忙后,他发作不得。

二姨娘来了,一直在落泪。

住了几天医院,沈太太说是身体不好,一直没来。

二姨娘和木笛商议,想把宗桐接回来调养。

木笛同意了,心仪也同意。

人被接回了谢家,二姨娘仔细的照看。

沈太太一直没来。

心仪暗恼母亲,自己悄悄回家劝母亲,宗桐还年轻,不要这样。沈太太叹息,她那么瘦弱,怀孕不易,还没保住,以后更难。

心仪反复的说,母亲这样会伤害哥哥,没看哥哥都瘦了,全当心疼儿子吧。

沈太太说,她要回来就回来,我是不去接的,我是长辈。

心仪无奈,心杨对母亲的态度一直无语,只好往返于沈谢两家。

他有些后悔,早知道还不如早点告诉她苏玉琴的事,心里有个准备。不至于那么悲伤。

垂杨里---娘家

在娘家的日子还是舒服的。

谢太太因了木莲的劝告,不会找宗桐的麻烦,秦妈妈因了宗桐对女儿女婿的生意上照看,自然是奉承的。丁管家是看这几个孩子长大的,最让人心疼的就是小姐了。

只是心情不好。

苏玉琴的事,让她难过。她不明白那样一个有着太阳光芒的女孩子,如何就得了这样的结局。她问木笛,木笛讲了去南京的事,他尽力了,为此还不得不对木莲让步。

宗桐恼木莲,木笛反而劝他,立场不同,而且这件事,最后是上面的意思,如果不是上面的意思,木莲肯定给方家面子。

宗桐的伤心,唤起了木笛的情怀,叮咛自己,不能再沉陷进去了。于事无补。

二姨娘开始吃素,这个女儿的婚事就一波三折,如今又这样,她是真发愁。幸而心杨每天都过来。

但是沈太太一直没出面,让二姨娘忧心。

她对谢老爷说了,谢老爷也摇头,劝她安心,如果不行,就让宗桐在娘家多住一段时间。

谢老太太感觉沈太太不给谢家面子,但是考虑是亲上加亲,不好发作。 

垂杨里---恢复

宗桐心明如镜,她知道沈太太的不满,但她从童年起就知道,总有些人,因为某些成见,不喜欢你。木笛说,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们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木笛初来谢家时,谢太太满眼的敌视,仆人们各有各的主子,谢木笛没少吃暗亏欠。不过他不介意,他只是做自己。后来他学名天下,人人夸他是才子,仆人们才不敢轻视。

木笛说一个人的优秀,才是唯一的安身立命。

宗桐想,比起木笛,她很幸福,她一直有生母的关爱。

二姨娘是一个好母亲,她从不抱怨,不给女儿增加负担,宗桐出现的场合,她从不出现,怕人们议论宗桐。

对心杨也是和和气气的,从没有丈母娘的架子。

心杨送她的礼物,她都给了女儿。

二姨娘一直劝她,做媳妇没有不委屈的,沈太太心里不好受,做晚辈的要体量,不要计较。

这话让心杨听到了,他替母亲难堪。一个月了,母亲都没一句问候的话,让他惭愧。

他和父亲谈了,母亲这么做,礼节上过不去。

沈校长说不动夫人,只好自己来了,和谢老爷聊了几句,问候了宗桐,他不方便去后院,就留下了礼物。

心仪劝过母亲,母亲总说身体不爽,她发现母亲和谢太太是一类人。

她到是愿意和二姨娘相处,一个贤惠的无事非的女人,屋子里都是书,窗台上是兰花,一个清雅的人。

垂杨里---休养

宗桐干脆以休养的名义,不回沈家,但开始照管谢家的生意。

有时候还去香港。沈太太自然知道了,很是恼怒,说儿媳妇长住娘家算什么。

父子俩都不说话,沈校长说,要不你把心仪也接回来。

沈太太不敢,心仪不听她的,而且木笛不好惹。况且她也知道谢太太的架子。

她暗里恼恨。

宗桐身体已经恢复。

她只是不想敷衍沈太太,她想轻松些。沈太太没有明着为难她,只是轻视的眼神,好似她高攀的表情,她早明白,只是不介意。

现在既然如此,干脆不理她。

宗桐不回家,心杨只好天天去谢家,深更半夜才回沈家,沈太太说儿子没出息,管不了媳妇。

心杨一向沉稳,他劝不动母亲,也不恼,只是母亲的唠叨,他也不理。

沈太太发现心仪已经一个月没回来了,问心杨,心杨说是妹妹在生母亲的气。沈太太大怒,说儿女都是债,不帮着自己,帮着外人。心杨终于恼了,宗桐是我媳妇,不是外人。

说完了,早饭没吃,就走了。

沈太太一个人抹眼泪,仆人们都不敢多说话。早先有一个沈太太娘家带来的仆人,仗着是陪房,对宗桐摆架子让心杨遇见了,当天就请走了,所以大家都不招惹大少爷,而且也知道这沈家迟早是大少爷的。

心杨出了门,才平静下来。他现在体会了木笛的心情,如果心仪在谢家,被人如此刁难,他肯定把妹妹接回来。

垂杨里---探亲

盈盈现在婆家位置稳固,因为婆家的生意,有一大部分是和心杨合作的,还有几笔生意,对方也是看了木莲的面子。

但是她没分到多少钱,开始她不介意,后来发现这样太吃亏。

她和婆婆说了几次,婆婆说他们小夫妻吃住都在家里,全当交家用了,盈盈不干,和婆婆争吵起来。

后来她一气之下,收拾了东西,回了娘家。

王家二老,见了女儿,自然欢喜,听了争吵的起因,王太太到是支持女儿,王二老爷有些吃不准,毕竟女儿一直没孩子,这是个问题。闹大了如何收场。

那个女婿油头粉面的,王二老爷并不喜,感觉对方太花哨,做不得正事。

女婿到是打了个电话,说给岳父母添了麻烦。

王二老爷应付几句。

王二老爷不好麻烦心杨,就给木莲打电话。说是女儿被婆家欺负了,让他帮忙。

木莲对舅舅还算客气,给北平的一个朋友打了通电话,对方答应帮忙。

于是盈盈的婆家遇了些麻烦,打听了是木莲的手笔,却明白盈盈的心思,是逼他们让步。

公婆商议了一下,只得让步,答应从利润里给盈盈提20%。

然后给盈盈打了电话,盈盈有些满意,可是想到机会难得,如果就这样回去了,人家会瞧不起,就说,把去年的分成给她。

对方也答应了。

盈盈拿了钱,给了父母些,王二老爷挺激动,这么多年,头一次收到女儿的钱。

盈盈想既然回来了,自然要走动下。她到是购买了些礼品,去了谢家,看了姑母,又看了看宗桐,宗桐和她没话讲,不过是敷衍了几句。

盈盈打听到,宗桐一直住在娘家,认为是不是两口子闹意见了,谢太太让她少管闲事,还是赶紧回北平吧。

垂杨里---邀请

盈盈邀请宗桐去北平玩吧,说是秋天这时候,北平的气候正好。

她到是说,女人自己有钱,比什么都强,男人靠不住,比如她老公,总是勾三搭四,让她闹了几场。

杏儿看她说话不着调,忙上了茶,说是院里的菊花开得好,不如去看看。

心杨来的时候,看宗桐有些气闷,追问原因,杏儿说,没什么,就是听表小姐说了几句过日子的话。

心杨心想,那个傻姑娘可没她父母精明。

他劝宗桐回沈家吧,已经在谢家住了大半年了,总如此也不是事。

宗桐知道他为难,只是不想委屈自己应付沈太太,就说这样挺好省得你妈看着我生气。

宗桐发现婆媳关系太难办。

他向心仪问计,心仪说,要不你干脆在谢家住一段时间,让妈妈清静一下。

心杨苦笑,这样会让妈更恼宗桐的。

心仪说,恼就恼吧,她那脾气,好日子不好好过。

现在小夫妻外面住的不少,你要真外面住了,她就省事了。

木笛一直沉默,他也知道现在这样子不是办法,妹妹总住在娘家,也不是事,如果是真离婚了是另一回事。

垂杨里---离婚

宗桐托了个朋友找了个医院的熟人,她主要是想看看,这次流产,对她以后生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那位医生到是没有直接做结论,只说好好调养,还是有希望的。

宗桐马上明白了,她考虑再三,心杨是沈家的独子,沈家二老希望早点抱孙子,她能理解,她和沈太太本不投缘,现在又是冷战,心杨不可能搬出来,既然如此,还是分手吧。

她先和木笛说了,出人意料,木笛到是强烈反对,认为什么年代了,还因为婆婆而分手,这不是孔雀东南飞的时代了。

宗桐说,她感觉这样会拖累心杨,她也不会快乐。

木笛说,你总应该尝试一下,劝心杨搬出来,在沈家附近找房子,这样两边都能照看。

宗桐说,我试试。

她和心杨开口,心杨坚决不同意离婚,他答应和父母谈,在沈家附近买房子。

他有些后悔,应该早听木笛的,木笛当年就是和妹妹没住在谢家,有了儿子,才回的谢家,心仪才没什么压力。

他一开口,沈太太就呼天喊地,全无风度,没办法再说下去,说他娶了媳妇忘了娘,沈校长也拦不住。

第一次谈话,就这么结束。

心杨做父亲的工作,沈校长到是能接受,他们年纪不算大,能照看自己。而且离得非常近,心杨就是每天过来转一趟,也一样的。

垂杨里---大闹

心杨前脚走了,沈太太马上收拾整齐出了门。

她直奔谢家,先见了谢太太,说了宗桐不守妇道调唆儿子离家,要谢家给个说法。谢太太大为惊异,她马上说,是宗桐的不对,秦妈妈正好在旁边,就给杏儿使了眼色,杏儿转身出去。

杏儿找了丁管家,丁管家给谢老爷和木笛都打了电话。

杏儿又去找心仪,大概说了情况。

心仪只好让杏儿帮忙照看两个儿子。她往谢太太这边来。

没进门,就听见母亲的哭诉,她大为叹气,母亲怎么会和谢太太说这些,这岂不令木笛生气。令宗桐难堪。就算母亲有意见,也应该找自己这个女儿呀。怎么年纪越大,越糊涂,岂不是让谢太太看笑话。

她平静了下心绪,笑盈盈的走了进去。秦妈妈看见她来,才松了口气。心仪走上前,先给婆婆问好,然后才走到母亲面前,拉了母亲的手,您来也不告诉我一声,我好接您呀。继祖正吵着要见您。

沈太太听见继祖的名字,马上要起身去看外孙子,谢太太却拦了,开口相劝,一会儿让人把继祖抱来就好,还是要办大事,儿子的事也要紧。

秦妈妈脸色变了,太太这又是插手了,这可使不得。

她忙给心仪使眼色,心仪拉了母亲的手撒娇,什么事比继祖重要呀,继祖都哭了。

沈太太的心有些活动了,女儿左一个继祖,右一个继祖,她并不傻呀,继祖不是谢太太的孙子,可是女儿的儿子呀。如果闹得太不愉快了,女儿和外孙子还在谢家。

她想还是先这样吧,有事回家教训儿子吧。

这时候,谢老爷回来了,请了沈太太过去说话。

垂杨里---开导

谢老爷其实不想见沈太太,如果说沈家有什么让人不悦的人,就是这个沈太太。

沈太太来了,谢老爷已经知道了来意,又是上茶又是点心,他在拖时间,拖沈校长过来。

谢老爷不提来意,只让人去抱继祖过来。

谢老太太先出场了。

沈太太一看老太太来了,到是按规矩站起来问候。

老太太扶着心仪的手说,这孙媳妇好,沈家教养得好。

我们家也开明,早先小两口愿意在外面住,我们也没意见,愿意去香港,我们也没拦着她,只要孩子们好,我们都能接受。

沈太太没想到老太太会这么说。

一时无言以对。

这时候沈校长跑来了,他满脸是汗,进来就道歉,说是打扰了。

老太太这才起身,说是年纪大了,就不陪客了。

沈太太看沈校长一身的汗,有些心疼,沈校长却瞪着她,满脸的不喜。

沈校长没想到太太会到这里来,这不是打女儿的脸吗,沈家的规矩,谢家都能用上,这不是找事吗。

垂杨里---生病

沈校长在车上就数落太太冒失。

太太不高兴,说这样的儿媳妇我还不能有意见了,谢太太都说宗桐不对。沈校长大摇其头,谢太太还说木笛不配姓谢呢。

太太哑然。

心杨已经知道母亲去谢家闹腾了。

他在家门口,扶母亲下了车,虽然态度亲切,可是一直没说话。

太太感觉到了儿子的不悦,说你也有意见。

心杨说,这事宗桐都不知道,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我们搬了出去,大家轻松些。你一直催着要孙子,可是越这样她压力越大。对你们双方的关系都不好。

你现在去谢家闹,岂不是让我难堪。

沈太太冷笑,她不知道,没她的授意,你会这么做。

沈校长叹气,你有事家里说,去谢家闹腾,不怕女儿为难吧。沈太太强词夺理,心仪给谢家生了两个孙子,谢家有什么好不满意的。

心杨说,你以为凡事只讲理吗,那木笛就是不满意,你有什么办法。家里人要情份,不能总是公对公,理是理的。

沈太太有些头痛,说是难受,回屋里去了。

第二天沈太太说头痛,就病倒了,请了医生来,说是上火,多休养。

心杨看母亲那是说不通了。他在附近已经买了房子,正在装修。

 

垂杨里---妥协

沈校长劝太太,儿子主意已经定了,如果再干涉,会伤了母子情份,而且如果孩子就是不回家,也没办法。

沈太太抱怨孩子不孝顺,沈校长躲到了书房。

心仪回来看母亲,也劝她,时代不同了,不要老观念了,沈太太气女儿不帮自己。心仪说,怎么帮您,让哥嫂离婚不成。

沈太太说,我不是这意思。

心仪耐心的说,哥哥当年对宗桐的态度您知道,非人家不娶,可不是人家非要嫁过来。一开始木笛就不乐意,嫌您轻视宗桐,现在要是离了婚,哥哥一辈子不成亲,有你烦的。

沈太太无语,她真没想让他们离婚的意思。

她知道儿子固执,喜欢什么就是什么,一朵花是,一个人更是。

如果真弄到离婚的地步,也不大好。

她勉强同意了。

谢太太也来看她,劝她别和小辈们计较,说自家儿子,一样管不得。原来木笛给木莲打了电话,木莲马上给母亲打了电话,不让母亲插手妹妹的事,他的钱都在心杨手里,开罪了心杨,损失惨重。

谢太太这才不敢多事了,影响了儿子,她舍不得。

她感觉这次又便宜了宗桐。

秦妈妈也开解她,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小姐离了婚,自然会常住家里,难到谢太太乐意!

谢太太恍然醒悟,对呀,一个木笛就烦人,再加上宗桐,她吃不消。

(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